中国医生

社会转型下的医患关系症结

(荷兰在线特约专稿)过去的一周多时间,湖南湘潭产妇死亡事件几乎成了中国最热的一条社会新闻。

这本是一件普通的医疗纠纷,在拥有可信赖专业解决途径的情况下,可能甚至很难进入公众视野。社会的高度关注,恰恰反映出转型中国背景下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以及建立信任的艰难。

产妇死亡的原因目前推定为羊水栓塞,是一种即使积极抢救,死亡率依然颇高的疾病。在个案的具体鉴定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业内通常认为,死亡原因一般不会是医生的误诊懈怠——即便是妇科名医,也无法确保就能挽救产妇性命。

但公众们所接收的最初信息则是,当死者家属迟迟等不到治疗结果,破门进入湘潭妇幼保健院手术室时,却只发现产妇在手术台上死亡,医生护士全体失踪,于是情绪失控。

对此,医院的解释是:为避免医患冲突,医务人员被安排在手术室旁的值班室等待。

“失踪”的医护人员无疑加剧了死者家属对医院的不信任并引发愤怒,但基于当时的特定情形,院方的选择也不无道理——谁也无法保证,如果医护人员当时没有离开,在产妇死亡的情况下,双方不会暴发冲突。事实上,当天已有多名家属围在医院,也出现了打砸行为。

湘潭妇幼保健院的选择,既是医患互不信任的结果,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形势。事件引发社会关注,被广泛报道后,带来的社会撕裂恐怕也多过理解。

近年来的日渐严重的“医闹”和医疗纠纷,以及数起刺医事件,早已让医生们颇多委屈,对媒体也多报警惕和不满之心。就此次事件,很多医生都嫌媒体不够专业,没有在第一时间澄清羊水栓塞本身的难以治愈,反在渲染手术室内无人的场景,似在暗示医院不负责任。

但在家属们和一些媒体记者看来,相对医生,他们往往处于专业和信息上的严重不对称,那些“并无过失”的鉴定调查结论,不是那么可以信赖。产妇死者的哥哥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就算尸检了,他也不信。他没上过学,看不懂病历本。

事实上,在专业分工已经如此细化的这个现在社会,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非医生,甚至不同领域的医生,恐怕也很难对某个特定诊断结论的正确性做出判断,只能依赖中立的专业机构。但在中国现有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制度模式下,无论医疗行政部门的调解,还是医疗事故鉴定机构的检验报告,都必然受到公众对其中立性与客观性的质疑。

据《财经》杂志报道,贵州省医学会曾对省内各市医学会进行鉴定的54例医疗事故争议进行了重新鉴定,有一半的结论被推翻。2002年至2007年5月,中华医学会曾对江苏省医学会进行鉴定的九例医疗事故争议重新鉴定,结果有两例与原鉴定结论不符。

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因为行业协会保持中立和权威的前提是医生的自由执业和医院间竞争。但在中国目前的医疗管理制度下,医生的行医资格必须依附于医院才能生效,也只有公立医院的医生比较容易获得职称等资格的认可和晋升。公立医院又是卫生行政部门的“下属”,医师协会就很难成为中立的第三方获得患者的信任。

而彻底改变现有的医疗卫生体制,其难度又可想而知。

医患冲突的另一个背景,是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从原有的熟人社会,逐步过渡到陌生人社会,人们的相处模式发生了剧烈变化,但心态却未完全适应。

传统的民间中医,六十年代末开始广泛服务于乡间的赤脚医生,其医术水平都和现在有着明显差距,医疗事故也很多。但由于患者和医生长期生活在同一个社区,让他们对医生的品格有所了解,就算结果令人失望甚至悲伤,也知道不是有意为之,矛盾也就不会激化。

而现在很多患者习惯于到附近的中心城市寻找优质医疗资源,通常是一次性的就医,缺乏长期关系的建立。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下,医生长期处于疲惫和高压状态,给予每个患者的门诊时间也常常只有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也就更难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建立信赖。

除了医生不再熟悉以外,越加精密、专业的器材和医学术语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显得非常”陌生“,不如传统中医的阴阳五行般容易理解。这两种陌生的存在,对某些无良医生的行为形成了放大效应,加剧了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一旦患者对医生的某个诊断行为或治疗结果感到不解,常常怀疑是否存在问题。

而行政部门严格限制医院诊疗费用的背景下,以药养医情况颇为普遍。一些医生往往不会开具最便宜且有效的药品,也增加了患者的怀疑。 此外,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也让普通人对于高额的医疗费用更加敏感。很多人对现代医疗的发展也存在一定迷信,认为医生无法诊断、治疗的疾病仅还剩少数的绝症而已,对医生的期待过高,也是造成医患紧张的现实因素。

类似的问题同样出现在司法领域。司法公信力的缺失,部分由于司法腐败和法院的不独立,一些案件的判决确实不公。也部分也由于法官们和过于专业性、程序性的法律都属于普通百姓们的”陌生人“,因为陌生,难以信任。

上述问题的解决,除了各领域内的制度建设和变革以外,也取决于整个社会转型的进程。只有社会保障、司法独立、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等配套措施慢慢建立之后,人们才能在一个陌生人社会中也觉得安全,面对自己不理解的行为,报以善意推测。一些冲突,也就不必发生。

(特约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你可能也感兴趣的内容:

医保欺诈:荷兰福利制度的软肋

"胜似知己“的荷兰医患关系

为什么要反对医疗体系私有化?

 

敬请关注荷兰在线微信账号(helanonlinechina),更多精彩资讯,手机专送。

荷兰在线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荷兰在线中文网
腾讯微博:@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微信二维码

 

 

不器

不器,法学院出品的新闻人,全中国转悠,寻找这个时代的典型故事。闲读宗教和政治哲学,探求属于个人和公众的“好生活”。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