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民主式育儿造就最幸福儿童

荷兰民主式育儿法造就幸福儿童

如果问家长什么是孩子最关键的能力,估计多数荷兰家长会告诉你:独立自主。因为在一个民主社会,失去独立判断能力、自主抉择能力,人将无法生存。面对同样的问题,中国家长会做出什么样的回答?恐怕多数家长会希望孩子听老师和领导的话,搞好关系。这也无可厚非,甚至可以理解。因为,在突出等级权威的社会,坚持独立自主,人或将步步遇挫,甚至难以生存。

教育即生活、生活亦教育。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以人为本、以孩子为中心的社会是面向未来的社会。以此为标准评判社会,荷兰可称得上是儿童的乐园。建立这样一个儿童乐园,物质条件只是诸多因素之一,关键因素还是生活在这个乐园里的人们和他们所传递的教育文化及与之相应的价值观。

2013年4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研究办公室公布了发达国家儿童健康幸福报告。该报告选取OECD(经合组织成员国)中29个发达经济体,从客观(物质条件、健康与安全、教育、行为与危险及住房与环境)和主观(儿童自评生活满意度)两方面评价29国儿童健康幸福状况。荷兰再次同时拔了两个头筹。95%的荷兰儿童(11、13和15岁)对自己的生活给出了‘满意’(6分以上,最高10分)答案,超出第二名五个百分点。尽管各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但报告发现,29国的人均GDP水平与各国儿童健康幸福度无明显正向关联。

该报告称,早年的报告曾提供过一个很有价值的发现,即儿童自评幸福感与和周围人的关系好坏紧密相关,特别是与父亲、母亲及同学的关系。这次报告中再次确认了这种关联的存在。这项评估对比结果显示,相比其它28个国家,荷兰儿童和父母谈话时的感觉最放松。一向低调的荷兰政府部门在接受‘最健康幸福的儿童在荷兰’称号时,仍不忘提醒公众:荷兰的青少儿群体仍需要全社会关注。

国际家庭教育研究领域把家庭育儿模式大体分为四类:民主型、权威型、溺爱型和放任型。(Wubs 2010)根据荷兰青少儿学会提供的资料看,总体来讲,荷兰家庭似乎更倾向于采用民主型家庭育儿方式。这类家庭的特点是父母积极参与育儿、对孩子的愿望与需求给与足够的重视、理性商讨解决问题、同时为孩子建立清晰的规则、鼓励孩子学会自主。民主型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自信、自立,自我价值高度认可并具备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民主型家庭育儿模式能够普遍被荷兰家庭接受,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在29个发达国家中荷兰儿童感觉和父母谈话轻松容易的比例最高,达到86.5%。

教育是浓缩了的文化。教育不但体现了文化的精髓,更影响文化的发展选择。因此,要想理解一种教育,需要走进教育背后的文化。与其说民主型家庭育儿模式进入荷兰家庭,不如说荷兰人选择并发展出民主型家庭育儿模式。

从文化的历史源远看,海上帝国荷兰拥有悠久的商贸历史,重商传统让自由、平等与契约精神深入人心,渗透至荷兰社会各个层面,体现在所有的关系活动中。‘民主’便自然而然成为一种有效的保障机制。对荷兰人而言,民主不只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民主型家庭育儿模式成为大多数荷兰家庭的自主选择并热衷于实践,也就不足为奇了。荷兰家庭中的民主关系首先体现在夫妇在育儿、家务中的平等分担与参与。从厨房、花园到街道、儿童乐园、商店等公共场所经常看到爸爸做饭、洗衣、购物、整理花园、骑车带孩子的身影。通常,孩子12岁以前,放学后需有成人监护。虽然孩子0-4岁可寄托给幼儿园、4-12岁委托给托儿所监护,父母还是尽可能分别安排一周有两天自己照顾。比如,夫妻采用每周工作四天,每人看护一天。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孩子与父母有充分的接触机会,另一方面保障夫妻平等参与育子事务。前任荷兰副总理瓦特.博斯(Wouter Bos)因孩子太小需要和太太分担照顾家庭而辞掉副总理和部长的职务。2013年一项调查显示,通过合作育儿机制(co-parenting)离异父母再组建的家庭中孩子的教育不但没有受到不良影响,反而显示出了这种新型民主合作育儿模式的优点。

从文化的价值取向看,民主型家庭育儿模式是一种基于人格平等的价值认同。父母与孩子之间通过契约(民主商讨后产生的规则)来保障孩子的最大自由,并鼓励孩子通过自主实现自由。于是,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成为育儿的核心目的。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环境前提,即家庭育儿价值观与学校教育价值观和社会人才价值观的一致性,这一点保证了教育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使得教育与生活实现真正的接轨。在荷兰工作和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会发现,“overleg”(商讨、交换意见之意)无处不在。同事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教师与孩子之间、孩子们之间,遇到异见,首先想到的是平等的“overleg”,而不是上下关系之间的命令与顺从。如果你有机会拜访荷兰家庭,听到晚辈称呼长辈的名字(如。侄子称呼叔叔、姑姑的名字,甚至孩子称呼父母的名字)不要感到奇怪,称呼名字在荷兰并不意味着不尊重,尊重首先体现在人格的平等。在学校同样,孩子们会称呼老师的名字,而不是姓。捡一个日常生活小例子看看荷兰儿童的自立能力。到过荷兰的人会发现这里是真正的自行车王国,全国人均约两辆自行车。一个小雨天的早上,如果在托儿所门口遇到爸爸或妈妈和起骑着袖珍自行车的3岁孩子,不要感到奇怪,这里的孩子一般在3岁时拥有自己人生第一辆真正的自行车。从此,孩子便在风雨里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人人都是骑自行车的高手。

从文化的文明程度看,民主型家庭育儿模式所代表的人本观可追溯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和之后的启蒙,最具影响力的或许是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带动的人本教育运动。人本教育理念在家庭育儿实践中具体体现在尊重孩子的需求与愿望、接纳孩子的真实本我、鼓励孩子自主判断和抉择、培养孩子自我调节和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是一种有生具来的本能。人本教育说到底是让受教育者学会自我认知、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达到实现自我存在的目的。这种自我教育是孩子实现终身学习和成长的关键能力。从一个细节看荷兰父母如何实践人本教育理念。荷兰人有一句口头禅:“Jij moet zelf weten。”(你得自己拿主意。)在某件需要抉择的事情上,如果父母的观点和选择倾向与孩子有分歧,通常商讨后,孩子会听到父母说:主意还得你来拿。把最终的决策权交给孩子,不但体现了父母对孩子自主权利的尊重和认可,同时也把成长的责任交给了孩子。孩子从这些生活大小事中逐渐学会用理性思考做出判断、用信心实现目标、用勇气面对后果。举一个父母如何接纳子女性取向的例子。好友的小女儿16岁,告诉父母自己是个同性恋,遇到了可心的女孩,很幸福。父母不但祝福她,而且电话里跟我们讲的时候没有表示出任何“遗憾”与“难过”,相反,是一种坦然的接纳。再举一个通常让大多数中国父母焦虑的例子:择校。在荷兰,小学毕业前学校会给孩子出具一份关于中学教育方向的‘校方建议’。这份建议说重点儿,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说轻点儿,至少影响孩子整个中学教育的走向。建议一但给出,孩子和父母面临‘择校’。通常一家人会走访2-3所符合‘校方建议’的学校。父母喜欢的学校孩子未必中意。但最后的决策权一定是在孩子的那里,因为抉择后果的承担者,即读书的人,是孩子,不是父母。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要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因此,民主的社会需要民主的教育。教育在‘关系’中实现,民主的教育需要通过民主的关系来实现。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教育通过关系传达信息、传递影响。有什么样的家庭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教育。

荷兰民主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育人要先育己,育儿更要先育己!


参考资料:

Wubs, J.(2000), ‘Liefde en Leiding. Vier verschillende opvoedstijlen’, in Diekstra, R. en M. van Himtum. ‘Opvoedingscanon. Omdat over kinderen zoveel meer te weten valt’. Amsterdam, Uitgeverij Bert Bakker

UNICEF (2013), Child well-being in rich countries: A comparative overview. UNICEF Office of Research, Innocenti Report 11


您可能感感兴趣的文章:

荷兰父母如何养出世界最幸福儿童
荷兰兴起“奶爸日”:减少一天工作带孩子
青春期的性爱:荷兰与美国之比较
荷兰少女妈妈数量创历史新低
荷兰儿童最幸福
荷兰儿童仍然最幸福

Icerock中荷教育
Icerock中荷教育

1967年生人。目前侨居荷兰,在读教育学博士研究生,主攻教师专业发展动机。来荷前,在国内涉足国际经济商务。2005年在荷转入教育行业,就职于荷兰某应用科技大学中国事务政策顾问。荷兰莱顿大学教育科学硕士毕业后专注教育研究领域。兴趣领域涉及:教育政策、教育文化比较、家庭教育理念与实践、跨文化行为。一个喜欢透过看不见的网络获取真实沟通的终身学习者。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