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现象”:政治家一定需要政治正确吗?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党内候选人第一轮电视辩论会引起史上罕见的关注度。最近CNN/ORC的民调显示,辩论后非议和争论缠身的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6个百分点,以24%的支持率领跑共和党的其他候选人,甩开第二名的前佛罗里达州长杰布·布什11个百分点,稳居榜首。

此前,地产大亨特朗普的参选曾普遍被当作一个的笑话,他的发型、口头禅、毁三观的言论都一直被网民们拿来恶搞。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土豪出生、没有任何从政经验、党内根基浅、政策主张极端且争议连连的“政治小丑”却赛过众多有权势的传统政客成为共和党民意支持的领跑者呢?这种“特朗普现象”反映出当下美国政党政治乃至整个西方选举政治的那些问题和趋势?特朗普的参选和竞选活动又将对此次美国大选造成怎样的影响?

放弃中间选民策略,高举反移民大旗

不可否认特朗普的声势得益于多个方面,包括其鲜明的个性、名人效应和成功企业家的形象,不受财团、利益集团和党官僚限制的竞选方式,娴熟的舆论操弄技巧,感冒“政治不正确”之大不韪的选举言论等,迅速将原来被认为是其弱点的地方成功地转化为其优势,但最重要的还是特朗普巧妙地抓住了美国政治的命脉和美国选民的痛点

特朗普最重要的两张选举牌便是“移民”和“经济”,这也是其竞选口号“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两大支柱。其中,移民问题一直是美国选举的重要议题。

为了最大限度地地获得不同族裔选民(亚裔,拉丁裔、非裔)的选票,传统上共和党会刻意避免将其炒作成选举话题的核心。例如,2008年总统大选中罗姆尼在移民问题上主张国家应该出台政策让非法移民找不到工作从而迫使他们“自我遣发”,该立场事后被分析家认为极大伤害了共和党的得票率;不仅如此,还拉升了奥巴马在拉丁裔选民中的得票率。因此共和党一直忌讳炒作移民议题。

但这种在政治学上被奉为经典的“中间选民策略”此次却被特朗普搅了局。他从一开始就高举反移民大旗,并成功地通过一系列政治不正确的评论、众多媒体的聚焦和讨论、全国电视辩论会等将移民问题植入到选举的核心议题中,导致共和党其他候选人乃至民主党候选人也不得不就移民问题纷纷表达自己的立场以及对特拉普立场的看法。

日前特朗普公布自己的竞选政策报告,其反移民立场更是从口号变成了具体主张,其中包括遣返所有非法移民、加大边境管控、废除出生地公民权资格、禁止非法移民将收入所得寄出美国等。不出意外,这些这些政策主张立刻遭到广泛的质疑,例如遣返所有非法移民被批评为不切实际,因为这将消耗上百亿的执行费用,并且将伤害美国经济。同时废除出生地公民权资格违背了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无疑将遭到最高法院的拒绝。

但是,无论反对者如何批判特朗普的主张,不可忽视的是其主张确实得到了很大一批选民的支持,尤其是边境地区的居民、就业机会受到威胁的下层劳工阶级以及年轻人。从某种程度上说,特朗普精巧地通过移民议题成功地抓住了很大一部分选民的痛点,并主导了前期共和党党内初选的节奏。

世界选举的反移民浪潮

值得关注的是,移民问题近十几年来日渐成为西方民主国家选举的核心话题。反移民政党在欧洲更是异军突起、方兴未艾。包括英国独立党、法国国民阵线,丹麦人民党、匈牙利尤比克党在内的众多极端右翼政党纷纷将反移民作为其核心的竞选纲领,并且在各国议会选举中的支持率持续攀升,在上届欧洲议会大选中更是表现非凡。

同样是反移民的政治势力,但在欧美各个国家的状况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

首先,相较于多党议会制的国家,在两党独大的总统制国家,例如美国,极端反移民势力很难进入政府和政策议程。因为在议会制度下,反移民势力可以以组建新政党的方式集结,并通过选举获得席次进入议会影响政府决策。但在美国式的总统制下,反移民的候选人很难以独立候选人或第三党的身份挑战现有两大党的候选人而获选。

其次,同样在议会制国家,实行“比例代表制”的国家要比实行多数决代表制的国家更容易发展出强大的反移民政党。例如英国选举采取赢者通吃的小选区制,在该制度下英国独立党的支持者被分散到各个小选区,无法集中力量让该党获得相应的席次,即便其在全国层面总体支持很高。但如果按照政党的得票比例来分配席次,例如丹麦,反移民的政党就更容易获得可观的议会代表席次,再加上像北欧等国家实行“消极的议会制度”,即并非议会最大党出面组阁,而是由反对者最少的政党联盟组阁,因此很可能出现有反移民政党参与的少数政府,进而给反移民政党提供了更多的影响国家政策的机会和空间。

“特朗普现象”折射美国两党独大的选举困境

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反移民的政策立场不乏有来自选民的强烈需求,但是长期缺乏政党和政客的供给。现在,特朗普有效地满足了供给。但是,可能因为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的限制很难达成这种需求和供给的制度化对接,即很难让反移民势力像在欧洲多党议会制下一样得到平等的代表权和影响力。

此次特朗普能够在共和党党内初选中独树一帜,在初期获得压倒性的民意支持,也折射出美国两党独大的选举制度的困境。首先,传统上认为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政治光谱尺度极大,可以吸附不同政见和立场的候选人并且通过党内预选制度淘汰异议分子筛选出正式候选人,该选举制度曾有效地阻止了极端政治势力的上台(例如法西斯和共产主义)。但是,当下却再次遇到挑战,它无法有效吸纳和安顿类似反移民主张的候选人。如果该候选人不成气候也相安无事,但如果该候选人如特朗普一样高调、掌控选举节奏且领跑党内初选,确实会让共和党相当头疼。

其次,两党独大和赢者通吃的选举制度下,少数派选民的声音和利益无法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彰显,大量对现有政治和政客极度不满的选民在现有政治舞台上找不到代言人。诚如麦凯恩所言,如果有美国第三党,它的名字应该叫“忍无可忍党”。共和党的建制派政客深谙此道,整天想的是如何不说错话不得罪人获得大多选民的支持,坚持党的路线固守党的立场,例如削减福利和控制税收,但他们忽略了共和党支持者中有一部分是支持增加福利和医疗保障的。再例如推动自由市场,他们忽略了也有一部分共和党支持者是反对贸易协定的。而这些选民都成了特朗普的争取对象。

因此,两党独大的政治垄断格局如何与利益和认同日益多元化、情感和意识形态日益复杂化的当下社会相契合,如何使得民主制度更加民主从而能够更加平等地代表不同利益和认同的人群,将是美国政治不可逃避的议题。

对手们可以以特朗普曾是民主党的金主且曾支持堕胎权来质疑其是真正的共和党人身份,共和党也可以将特朗普视作“不可提名的初选领跑者“,但这些似乎都无法阻挡其日益高涨的选举声势。特朗普已经表态如果没有获得党内提名,不排除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选。倘若如此,特朗普虽然最后当选总统的希望渺茫,但其作为关键的第三方和搅局者,势必侵蚀共和党的传统票仓,最终导致共和党正式候选人的落选。换句话说,特朗普如果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势必拉升和巩固民主党候选人的当选几率,将希拉里送上宝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阅读更多关于选举的文章

英国大选:不仅是一场选举,而且是好几场战争

王冲:另一个角度看香港选举问题

王中原:国际足联腐败丑闻背后的主席选举之争


 

王中原
王中原

文/王中原 莱顿大学博士生,研究比较选举、议会制度和比较威权政治。“生在变革的年代是幸运和不幸的,不幸的是你需要承担变革的代价,幸运的是你有机会参与并见证历史的大浪淘沙。我愿承担这样的代价,也希望能用笔和行动更多地参与、打拼。比较政治和国际关系给了我认识世界的视角,但世界本身更加多姿多彩,长存一颗开放和渴望的心,在文字中和大家一起成长。”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