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在电影归来中的剧照

“男神”陈道明修改记者稿件不值得提倡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两会大幕近日拉开,各路媒体记者纷纷前往北京。如今站在桥上看风景的记者朋友们也成为被看风景的人。

这几天,国内最火爆的两会新闻之一就是陈道明改稿。男神陈道明本来就是自媒体圈里心灵鸡汤的偶像,外加新华社记者的推送以及男神平易近人地席地而坐,自然吸引了大量的点击。

但是,陈道明作为被采访者,修改记者的文章,正确吗?

笔者在以前的工作采访中也曾遇到过与此相似的情况,被采访者在记者采访之初便嘱咐,成稿之后务必同其“double check”,“你们文章中就算没有我的言论都没问题,如果用我的言论,那就一定要符合我的原意。”笔者也曾经为此多次或公开或私下地为编辑修改了被采访者的原意而道歉。但如果被采访者没有提及此要求时,笔者就没有义务为他们提供成文供其审核。捉刀之人虽然钱难赚,但总有一份自尊在心:除了主编和自己之外,没有人可以对自己的文章负责。

新闻是一个事实,但新闻报道必然不客观。美国一个著名媒体的主编(名字忘记了)曾说过:读者之所以订阅我们,就是选择了我们的观点和视角。西方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头发花白的老记者,他们在自己的媒体中有很大的话语权,他们风尘仆仆地出席各种活动写文章,所希求的回报之一就是一份尊严和一份良知,我遵循新闻自由,报道我所看到的,表达的是我自己的思想,被采访者的话语是为了支撑我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成为自己观点的桎酷。

反观现在的中国,媒体似乎早就丧失了“无冕之王”的称号。采访两会的记者们,基本看不到中老年人的身影,在这个记者痛苦指数极高的国家,稍微有些经验的媒体人要么改换门厅,要么直接挂靴归隐,所以冲在最前面的永远都是一些年轻人。

年轻人纵然抱有新闻热情,但是新闻经验并不丰富,况且中国的新闻管理过于严格,似乎记者对“审稿”更加习以为常。试问哪位中国编辑没有半夜等待审稿的经历?或许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在中国植根不算长久,而真正意义的"新闻自由"还如过眼云烟,媒体朋友们把自己当作码字民工,也就无从顾及更多的尊严与权益了。

看看我们记者们在两会期间的待遇,各个都是席地而坐写稿,连改稿的陈道明也是如此,创作的基本尊严都没有,又哪有心思考虑自己稿件的尊严呢?


一般的新闻稿件中,如果接近于专访,如陈道明此次修改的稿件,受访者提出审稿的可能性就比较高。如果受访者越广泛,受访者提出审稿的可能性就越小。但之后还有两点需要保证:一是记者要有责任,引用受访者原文,维持受访者原意;另一个是记者要有自尊,既然受访者没有提出审稿的要求,就不要舔着脸做出这样的事情,更不要写出这样的手记贻笑大方了。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阅读更多花火的专栏文章:
中国究竟需要怎样的媒体?
一泡尿引发的媒体思考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么多医闹事件?
央视的东莞报道为何遭网络吐槽?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