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粉红经济

阿强:中国企业为何向同志群体频抛“媚眼”?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 “今年的情人节,网络话题都被同性恋占领了”,我的一位朋友说。

一月底,网络巨擎淘宝网与多家同志组织联合推出情人节送同性伴侣去美国结婚,该活动持续超过半个月,不仅广泛发动社群参与,还连续两天被推送至淘宝网首页,带来巨大的社会关注度。手机生产商魅族也加入了对同志示好的行列,该公司在社交媒体上连续四天发布图文信息,倡导“勇敢爱;爱,无关性别。”就连一向低调的家电巨头海尔,也在情人节这天,把他们的Logo换成了两个男人手牵手。在此之前,当当网和京东也相继发布过同志主题的广告。



同性恋这个被认为“敏感”、“暧昧”的话题,过去企业总是躲之不及,今天,何以成了示好的对象?

在我看来,这首先得益于同志可见度的提升。近几年,超过几百家本土的同志组织,致力于争取同性恋人群的平等权利,通过组织社群活动、积极向媒体发声、一系列的倡导策划,让同性恋群体慢慢浮出水面。而社交网络的兴起,其特有的隐秘性,让同性恋群体既能发声又能很好的规避风险,这也是为什么新型社交应用无秘得益于LGBT群体一炮走红。而每年的网络提案,同性婚姻提案连续几年投票都排在第一位,与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活的”同志相比,同性恋在网络上相当活跃。当同性恋群体开始大范围被看见的时候,敏锐的商家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按照社会学常识,同性恋者占人口的3-5%,算下来,中国的同性恋数量相当于法国或英国的人口。考虑到同性恋社群抚育孩子的比例要远低于异性恋家庭(美国的一个调查显示,同性恋者抚养孩子的只有30%),省下的大量教育成本可被用于消费,调查还显示同志人群相对更注重生活品质,消费习惯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对同志友好的商家,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同志社群购买力。同志市场投资咨询公司LGBT Capital的创始人保罗·汤普森(Paul Thompson)认为:中国的LGBT市场超过3000亿美元,仅次于欧洲和美国。所以,企业与同志社群建立友好关系,未来自然商机无限。



对于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来说,并非只盯着同志的钱袋子。企业社会责任,也是很多有远见的企业所考虑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已经有美国企业开始在内部建立同志友好的小组。2010年, Google宣布该公司的同性恋员工薪资将比异性恋者高,原因是“同志家庭”无法像异性恋家庭在所得税方面享有减免优惠,甚至每年还要额外支付同居爱人的健康保险费。为了弥补同性恋员工在税收方面的损失,该公司决定多付650美金的薪水。Google的行为带来连锁反应,包括facebook、苹果等知名企业纷纷效仿。

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同性恋者反歧视组织HRC(The Human Rights Campaign)的调查显示,2014年,有366家美国福布斯500强企业在同志权益表现上获得满分。美国商界,争取同志权益的积极性远走在政界的前面,或者说正是商界的积极参与,大幅推动了美国同志权益的进步。

然而,在美国积极倡导同志平等权益的大企业来到中国后,开始变得懈怠和保守,那些在HRC名单上的同志友好企业在中国很少有实际的行动,他们甚至刻意与本土同志社群保持距离,除了与一些外企“在商言商”,对中国社会的理解不够外,在我看来,同志社群对这些企业施压不够也有很大关系。而在美国,正是有HRC这样一大批紧盯着企业行为的同志平权团体,让企业不敢在同志平权上犯错。

2012年,美国第二大炸鸡快餐店福莱鸡“Chick-fil-A”的总裁丹·凯西(Dan Cathy)因发表反对同性恋婚姻的讲话而遭到猛烈批评。随后,同性恋团体号召在全美范围内抵制“Chick-fil-A”,同性恋者还通过社交网站在福莱鸡餐厅前组织“同性恋亲吻日”以表示抗议。随后,该事件持续发酵,波士顿市长曼宁诺表示,将禁止该公司在波士顿开店,“不想看到有公司存在歧视”,另有多位政治家公开批评丹·凯西的言论。


过去很多中国同志总是感叹,“国内的企业什么时候能对同志展现友好!”毕竟商界的力量实在是够强大。值得欣喜的是,今年情人节这一波对同志示好的企业皆来自中国本土,而本土企业的行动更具示范效应。无论是“在商言商”,想挣同性恋口袋里的钱;还是企业社会责任苏醒,要推动社会平等,反对歧视,企业向同性恋群体抛来的“媚眼”,都值得关注并鼓励。

这个情人节,同志们真的好暖心!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阅读更多阿强的专栏文章:

性倾向就业歧视第一案:年轻一代同志不再隐忍
反家暴立法:只管拿了结婚证的家庭暴力?
同性恋电影审查越来越宽松?
同志如何面对“婚姻红利”的诱惑?

阿强
阿强

同性恋权益活动家。现任同性恋亲友会执行主任。同性恋亲友会成立于2008年,英文简称PFLAG China,系中国男女同性恋者父母、家人和朋友组成的民间草根组织。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