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奥巴马和习近平合影

美国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力不从心?

APEC后的中美关系将走向何方?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中美之间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说法虽然得到了两国的认可,但双方对这一概念却有着不同的定义。2009年入主白宫后,奥巴马重新为美国的亚太战略定调,将战略注意力投向亚太地区,并在2012年提出“亚太再平衡”。奥巴马的这一亚太战略也反映出美方在对华关系上的犹豫不决,也反映了美国在处理对华关系上的力不从心。

亚太再平衡战略

2011年底,奥巴马在访问澳大利亚期间阐明了美国的亚太战略,表示美国不会在亚太地区缺席。而早在2009年,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积极鼓吹美国“重返”亚洲,并打破常规,首次出访便前往亚太地区。简单地说,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主要在政治、经济与军事层面展开。首先,美国全面加强了与亚太地区传统盟友的关系,拉近了其与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的关系。同时,美国也加强了与本地区新伙伴国之间的关系,例如缅甸、越南与印尼。美国也积极参与地区多边机制的活动,加强与新兴市场的关系。在经济层面,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奥巴马政府希望加强对亚太地区的出口,并增加国内的就业机会。为此,美国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作为其经济领域再平衡的核心,但这一协定却将中国排除在外。在军事层面上,美国加强其在澳大利亚、东南亚及东北亚地区的存在,并频繁于盟友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在这三个层面中,军事层面的行动最多,行动也最迅速,因而使亚太再平衡战略披上了浓重的军事色彩。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缘自其自身的忧虑。在进入新世纪后,美国打了两场反恐战争,但现在来看恐怖主义势力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有星火燎原之势。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国家迅速崛起壮大,正在改写原有的国际政治经济与安全体系。反观美国,国内经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复苏缓慢,债务问题严重,国内两党互相掣肘。由于这几十年来,亚太地区成为新的全球政治经济中心,美国十大贸易伙伴中有六个在这一区域,加上这一地区新兴大国的崛起和热点问题的增多,美国不得不将重心调整过来,以应对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双方在谈到新型大国关系的时候,各自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中方要求美方在涉及中国重大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做出让步,比如在台湾问题在内的领土主权及海洋权益等问题。同时,中方也要求中美互相尊重各自在亚太地区的核心利益。但在美方看来,很难在这些问题上做出让步,并且担忧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甚至在印度洋培植自己的势力范围。美方强调的则是要求中方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在协调合作,特别是一些热点问题上,诸如伊朗问题、叙利亚、朝鲜半岛无核化等。中美双方因为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因而在互相尊重核心利益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显得异常困难。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把中国放在了战略竞争者的位子上。美国强调与亚洲盟友在核心目标上保持政治共识,加强与盟国及伙伴国之间在政治经济与军事关系,以应对中国在这一地区与日俱增的影响力。然而,这一做法的可行性备受争议。在冷战时,美国成功建立了泛大西洋关系,并赢得了冷战,但那时基于美苏全面对抗且欧洲分裂的情况。亚洲国家普遍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特别是东盟国家。其次,再平衡中的军事色彩过于浓重,而经贸领域却缓步难行,这也不利于解决美国国内的经济问题。此外,美国还不得不防止亚洲盟国把自己的问题变成美国的问题,因而一方面强调捍卫盟友的利益,另一方面却不愿意对履行盟友义务的模糊地带做出明确的解释。

从全球角度来看,美国又不得不把中国放在战略合作者的位子上。首先,在一些热点问题上,美国需要中国的协调与合作,比如朝鲜问题及伊朗问题。在亚太地区实施对中国的政策已经引起了中国的警觉,这也会降低双方的政治互信程度,使得中方在这些问题的上会有所保留。其次,冷战结束后美国与俄罗斯的博弈仍然在继续,欧洲也始终对俄罗斯怀有戒备,乌克兰局势的发展表明美国无力维系冷战优势,不可能同时在欧洲与亚洲进行对抗。乌克兰事件事实上提升了中国的地位,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国分别与中国交换看法,竞相争取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支持。

短期而言,美国不可能在亚太地区退出,奥巴马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仍然强调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国家,但从过去的实践来看,这一战略的变数颇多。更为关键的是,面对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们能不能够跳出原有的思考与应对方式,制定一个更加务实的战略。面对中国的崛起,中美关系何去何从,这对中美双方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如何塑造和构建一个互利共赢的新秩序,将会是一个长期且艰巨任务。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秦宁

80后,曾在欧洲求学,主攻政治学,侧重欧洲研究,现就职于某国际组织驻华机构。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