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爱银行储蓄

王剑一:德意志储蓄共和国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欧债危机拖累,欧洲经济愁云密布。德国最大的市场调查机构GfK的分析显示,德国消费数据回落,因为消费者把越来越多的钱存进了银行。但是,德国银行利率低的惨不忍睹,德意志银行、商业银行等大银行只提供0.05%的活期利率。图林根的一家银行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韪,推出了令人发指的负利率:谁在我这的活期存款超过五十万欧元,就要给我交0.25%的年息。
 
德国人存钱的执念似乎并没有收到影响。据统计,超过一半的德国人的资产,也就是一万亿欧元,要么是现金,要么躺在几乎无利息的活期帐户里。通货膨胀超过了银行利息,所以钱是越存越少,那么理性冷静的德国人为何要忍受他们的财富缩水呢?
 
莱茵黄金市场研究所的心理学家托马斯研究了55岁以上储户的心态:你们为什么要乐此不疲的存钱呢?他的结论在令人震惊的同时也让人茅塞顿开:大部分受访者表现出对金钱的焦虑。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希望让财富增殖,而大部分人希望维持现状就好。托马斯解释道,他们觉得生活就这么继续下去就行了,钱只是在紧急情况下,比如在车祸或者中风时,才会考虑到的事情,所以存进银行就好。
 
德国年轻人的情况又是什么样呢,他们是不是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月光生活”呢?德意志银行最新调查表明,年轻人们对储蓄更加偏执。全部1000名受访者每月平均储蓄额是126欧元,这是他们家庭预算的9%;而14到25岁的德国人表现出非凡的储蓄热情,80%的年轻人都会把月收入的一部分存进银行,平均值约为464欧元,几乎占到家庭预算的三分之一。另外一个有意思的调查结论是:年轻德国男性更为“持家”,他们每月平均储蓄146欧元,而年轻女性要少存40欧元。当然,最要的原因在于男性赚的比较多,他们平均每月可以支配503欧元,女性只有425欧元。年轻人储蓄的最大目标是考驾照、买车、买电子产品以及旅游。
 
在现实中,德国人的这种心态伴随着对银行固定利率的巨大信任。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的施道尔茨教授认为,金融危机也几乎没有改变德国人的这种信任。“即使冰岛或者土耳其的银行承诺了非常高的隔夜拆借利率,也鲜有德国储户去询问自己能赚多少钱。”施道尔茨说,“德国储户认为只有银行利率才是绝对安全的。”
 
储蓄是德国的文化DNA。早在德意志帝国时期,政府就鼓励民众存钱。到了纳粹时期,投资者更是被斥责为投机分子,“铁打的储蓄”则大受褒扬。由于币制改革和战争,这两个历史时代都以储户的惨重损失而结束,但是德国人不为所动。储蓄帐户从上一代传至下一代。在德国人看来,没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投资能像固定利率那般稳定和安全。施道尔茨说,“孩子还小的时候就会得到一个存折,他们的父母、教父教母或是爷爷奶奶已经开始为他存钱了。“
 
耶鲁经济学家陈凯斯从语言角度来研究投资习惯。他提出了有意思的命题,语法习惯会对我们(为明天)储蓄或者(在今天)花钱的行为产生影响。他认为,德语的现在时和将来时部分情况下是合一的,所以当一个德国人用现在时说“我在存钱“的时候,他在心里想的却是”我明天要去存钱“。这样就导致德国人更容易一直把钱存起来。
 
目前的现实是,存钱几乎等同于赔钱。但仍旧少有德国人去投资股票。这倒不是说德国人缺乏投资能力。全球金融素质中心的调查表明,德国人的金融知识储备相当健全,他们能很好的回答关于利息、通货膨胀、投资形式等方面的问题。可是,在大部分德国人看来,把钱存在银行的损失是可以明眼看见的,而投资股票能不能获利,会获利多少,会不会“一夜回到解放前”,这些都是不可预计的,所以他们宁愿选择前者。
 
储蓄方式的多样其实也提供了更多理财选择。根据德国《商报》的调查,最受欢迎的仍然是传统定期储蓄方式,51%的德国人十分乐意手持存折走天涯。其次是住房储蓄,37%的人选择了这个方案来为未来购房或者修房提供保障。同样有37%的人选择活期储蓄,虽然利息低,但是可以随时满足消费需要。尽管有法定养老保险金,但是仍旧有35%的人选择银行的养老储蓄。选择投资股票、基金和债券的比例更是在20%以下。全民炒房、全民炒股绝对是德国人不能理解的现象。
 
比勒费尔德大学的经济史学家阿贝尔斯豪泽曾有这样的分析:在德国人眼中,投资股票的人不再是储蓄者,而是出资者,因此成了资本主义游戏的一分子,或者勇敢攻占市场,或者突然破产。把钱存进银行的人其实也是出资者,因为银行会把这笔钱借贷出去,但是储户看不到这一切,他所能看到的只有利息,因此就产生了一种幻想:储户与资本主义没有一毛钱关系。在其他盎格鲁撒克逊国家,遍地都是所谓的“经济公民”,他们有意识地、独立自主的购买企业股票;而在德国,大部分人是传统的“教育公民”,他们当然愿意变得富有,但是更珍视利息所代表的社会安定。股市泡沫可能会膨胀,然后破碎,但储蓄账户不会。
 
或许,往日高利息的时光会重现,经济世界恢复常态。可是,如果零利率或者负利率成为新的“常态”,德国人该如何应对呢?德国媒体上满是投资建议,各类专家不厌其烦的劝说民众购买股票、基金、投资组合产品,甚至简单地号召大家去花钱。但是普通人还会谨慎的把钱存进银行账户。简单地说,最低时薪保障、社会和医疗保险体系比较健全、房租和物价涨幅缓慢或者受政府监管,老百姓没有必要去投资高回报、高风险的资本产品;另一方面,旅游度假、用车用房、看电影听歌剧也是雷打不动的开支,口袋里也没有太多的钱拿去投资了。那么,还是存在银行比较好。投资的事,就让一小撮富人去干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延伸阅读:
 
 
 
 
 
 
王剑一
王剑一

王剑一,安徽六安人,强迫症加左撇子。在德国攻读法学博士学位,得以亲身感悟欧洲。深信历史伟力,关注社会现实。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