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发布会

国立博物馆发布新书《丝绸·思路》,细数中荷交往

(荷兰在线)珍贵的照片,别致的藏品,通过历史学与艺术学的阐释,串联起一段持续了数百年的两国交往史——这几大元素造就了新书《丝绸·思路:从1600年开始的中国与荷兰》(以下简称“丝绸·思路”,英文原文为 Silk thread:China and the Netherlands from 1600)。

日前,这本书的英文版与荷文版在荷兰国立博物馆(Rijks Museum)举行了发布会,与会人员既包括来自国立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的多名代表,也包括对中国文化和中荷关系感兴趣的各方人士。荷兰在线作为特邀支持媒体参与了此次发布会。

国立博物馆历史部主管Martine Gosselink向观众介绍了《丝绸·思路》的缘起:该书是《荷兰国立博物馆·世界各国》英文版丛书的一部分,这个系列的英文版丛书成书于2015年至2017年,由国立博物馆主持编写、出版,关注与荷兰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往来的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中国、加纳、日本、斯里兰卡、苏里南、巴西、南非和印度。在叙事上,通过介绍以博物馆为主的藏品,讲述背后的故事。



作为本丛书系列的中国分册,《丝绸·思路》,由国立博物馆亚洲出口艺术专题策展人Jan van Campen和历史学家Tristan Mostert共同撰写。Tristan笑称,自己的历史学背景和Jan的艺术背景在全书写作过程中,形成了有趣的冲突和互补。

Tristan通过两件藏品描绘了历史上的中荷交往:第一件是一位西班牙僧侣写作的一本关于中国的书籍,该书出版于1959年。尽管作者从没去过中国,但书中却对中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描述,比如中国的应试制度、火药、印刷术等。书中还对提到了当时的北京城,“特别大,要坐在马上,骑行一天才能绕城一周”。这些描绘激发了当时的欧洲人对中国的无限想象。

第二件是荷兰人Joris Ivens的一部相机。Joris Ivens是位著名的纪录片导演,也是位早期的共产主义者,他曾拍摄反映中国三四十年代历史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通过这部相机,他拍摄了许多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生活的照片。他当时特别希望能够“去到延安,见一见毛主席”,却直到离开也没能最终如愿。在回到荷兰之前,他将相机送给了一位中国导演,现在相机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另一位作者Jan则主要介绍了中荷历史上的贸易往来。比如,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等如何征服荷兰人、并成为时尚和身份的象征?此外,他还展示了书中的多幅珍贵照片,比如,人称“辫帅”的民国军阀张勋和荷兰翻译的合影,他在复辟失败、被段祺瑞讨伐后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又如,1993年,张艺谋和巩俐前来鹿特丹参加国际电影节期间,和荷兰首相吕贝斯的合影。



专程从北京飞到阿姆来参会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信息网络部外文版主编王碧蓉表示,国博很有意向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

此外,国立博物馆举办的“从亚洲到阿姆斯特丹:黄金时代的异国风华”展览正在展出,截至2016年1月17日。

(荷兰在线特约报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更多与国立博物馆有关的文章:

创意产业经济如何倒逼荷兰博物馆创新
迎合大众还是保持独立:对荷兰博物馆的反思
荷兰国家博物馆举办“亚洲在阿姆斯特丹”特别展览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以荷兰为中心、欧洲为视角,与全球华语世代一起发现各种前沿及有趣的创新项目。我们想通过各种脑洞大开的故事,改变创新在大众文化中遇到的困窘与误解:创新其实是一个个小灵感的累积,离你我都不远,它是很好玩的事情,而且会越玩越high!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