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女王

创意产业经济如何倒逼荷兰博物馆创新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位居欧洲西北角的荷兰,濒临北海,人口1650万,国土面积达41万多平方公里,地理上荷兰是典型的欧洲小国。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建筑,设计,电子科技,电影电视,环境规划和创新魅力影响着全球的创意文化产业经济。根据荷兰贸易发展署2013年的统计报告,荷兰已经成为全球前十的创意产业经济体,仅次于英国位列欧洲第二大创意产业经济体。

什么是创意产业经济?

“创意经济”的概念于1998年正式由英国政府提出。至此的近20年发展,全球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创意经济列入了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一项。同时西方的经济学理论界也掀起了研究创意经济的热潮,从创意产业到创意资本,再到近年来以创意为基本动力,研究社会组织和经济形态的“创意产业经济”。

两位荷兰经济学家这样阐述“创意产业经济”:简单来说,为社会和大众提供产业和服务,使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经济行为,都可以称为创意产业经济。“创意产业经济”在荷兰有着丰富的经济行为,其中不仅包括了个人的创意和技能,也包括了以创造力和持续发展为动力的企业行为。根据荷兰教育文化科技部2009年的报告,在荷兰,创意产业经济主要涉及有以下三个方面:

1.提供创意产业的服务机构;例如:时尚,设计,建筑,城市规划,交互式互动软件,软件及计算机服务,新媒体,广告和游戏。

2.媒体与娱乐业;例如:出版业,印刷业,图书行业,电影,电视与广播。

3.艺术;例如:表演,戏剧,视觉艺术,展览,拍卖,艺术市场,博物馆和文化活动。有趣的是报告里强调,艺术是创业产业经济里特别的一项。而在所有的艺术形式里,博物馆又占据了主要的一部分。

创意产业经济影响下的荷兰博物馆创新

在荷兰境内,遍布了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多达上百间。其中以始建于1800年, 藏品多达几十万件的荷兰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为代表的规模庞大,实力雄厚,历史悠久的传统性博物馆占据多数。



也有以20世纪70年代初建,但参观人数多达全球前十的梵高博物馆(Van Gogh Museum)为代表,发展迅速的新生代博物馆。



还有以米菲兔博物馆(Miffy Museum)为代表,展品和藏品相对单一的主题式博物馆。



随着荷兰创意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作为创意产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荷兰博物馆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成功举办了16届的“阿姆斯特丹博物馆之夜”就是一个充分的证明。“阿姆斯特丹博物馆之夜”作为一年一度的文化活动,诣在倡导位于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馆向公众打开大门,吸引更多的观众群。这一项新颖的市场战略,相比起博物馆平日参观人数提高了近50%,并且三分之二的参观者来自于荷兰境外。荷兰博物馆协会评价道:“阿姆斯特丹博物馆之夜向公众提供了探险和娱乐价值”。

除了市场战略的转变,荷兰的博物馆也在持续不断的创新。例如,2015年荷兰乌特勒支中心博物馆(Centraal Museum)与BAK当代文化中心联合举办的展览“新世界学院(New World Academy)”,由BAK文化中心提供前期研究,策展,协调,乌特勒支中心博物馆提供场地,财力和后期支持。这种创新式的联合展览始于荷兰文化艺术资源最丰富的阿姆斯特丹和乌特勒支,通过联合展览的方式弥补了传统博物馆在策展独立性以及对当代艺术文化热点的关注度上的不足,同时也帮助新型的艺术中心扩大了观众来源和提供了场地支持。因此,展览更具规模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群,同时经济上也增加了效益。

在荷兰,像BAK当代文化中心这样的新型文化机构还有许多,它们和传统意义上博物馆一样,具有展览,教育,对话和研究的传统功能但不再收纳藏品。

除此之外,荷兰博物馆也将自己完美的融进了“数字时代”。 阿姆斯特丹博物馆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城市基因展览(Amsterdam DNA Project)”就是其中的代表。



“城市基因展览”通过声音,数字,动画完美的将阿姆斯特丹的历史展现在可携式平板上,并配合智能手机软体与观众进行互动。“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不仅生动使用科技和数字媒体展示了博物馆想要像观众传递的信息,同时我们也在这个环境里,通过互动向我们的观众学习,不像以往博物馆只知道单向的教育观众,这样的展览收效是双向的。”阿姆斯特丹博物馆赞助和筹款部主管de Boer女士在采访里如是说,同时,她还强调博物馆为观众创造了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拉近了博物馆和观众的距离。



创造式体验服务不仅只发生在阿姆斯特丹博物馆,处于荷兰博物馆领导地位的荷兰国立博物馆也在进行着创新。暌违十年之久,荷兰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于2013年重新向公众对外开放,作为荷兰首屈一指的国立博物馆为观众提供了免费的网络博物馆(Rijksstudio)。除了提供免费高清下载的二十万份馆藏,更可依据个人喜好来创立属于自己的私人网络博物馆,还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艺术原作做成纪念品来收藏。



荷兰国立博物馆出版部主管Pronk先生谈及:“我们注意到许多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都喜欢以照片的形式拍摄藏品从而保存他们的参观经历,因此我们建立了网络博物馆。通过馆藏数字化将大师的原作带到普通观众的身边,私人网络博物馆的建立所带来的社交功能也可帮助在博物馆里“沉默的观众”进行更好的交流互动,以此找到艺术上的相通”。



荷兰博物馆市场部主管Meynen女士表示:“通过这项创新,网络博物馆已经远远超过了现实中来实地参观国立博物馆的人数。现实中的博物馆并不能被取代私人博物馆所取代,这只是激发观众的兴趣从而吸引他们来实地博物馆参观的一种途径”。



国立博物馆这项创新,让艺术品不再仅仅只是博物馆珍贵的藏品,它属于博物馆但更属于所有人。

(未完待续。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作者:汤溪Sissi Tang,小宇宙工作室创始人。荷兰乌特勒支艺术学院艺术管理硕士,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媒体与文化研究专业学士。曾在云南支教,北京做艺术咨询,德国科隆拍纪录片。 现任荷兰国立博物馆项目研究员。(littlecosmostudio.com)

插画:张颖诗 Vincy Cheung,插画家,设计师。 生于香港,毕业于美国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目前生活居住在美国纽约。(vincycheung.com

更多关于荷兰文化的文章:

荷兰老奶奶60年织500件毛衣 社区准备一场惊喜
荷兰人的时尚美学:发胶头穿彩裤抱佛头吃鸟食
鹿特丹迷思:渴望“女性”色彩的“战争之子”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以荷兰为中心、欧洲为视角,与全球华语世代一起发现各种前沿及有趣的创新项目。我们想通过各种脑洞大开的故事,改变创新在大众文化中遇到的困窘与误解:创新其实是一个个小灵感的累积,离你我都不远,它是很好玩的事情,而且会越玩越high!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