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大阅兵前警察在天安门附近执勤

中国基层警察为什么不开心?

(荷兰在线)近日(8月28日),河北邯郸交警与一位醉酒驾驶者及其母亲在街头相对下跪。该交警为避免误解冲突,跪下来解释酒驾的危害。

中国人讲究“膝下有黄金”,邯郸警民却上演“对跪”,一跪激起千层浪。高大威猛、权威十足的警察形象一下变成执法过程中一张张无奈的脸。

美国学者Suzanne E. Scoggins和Kevin J. O’Brien在最新研究中发现,就战斗在最前线、与民众直接打交道中国基层警察而言,多数人对本职工作焦虑、困惑和沮丧,幸福指数不高

焦虑、困惑和沮丧来自何方?工作任务过重,工资又低廉地无法和付出相匹配,每天还要应付繁琐且“然并卵”的行政报告。与此同时,警察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大不如前,以往受人尊敬的“警察叔叔”如今却不时遭到“暴力执法”的指责和“执法不公”的抱怨。

这一切都让基层警察很受伤。



研究发现,不少基层警察因此消极怠工、贪小便宜,拼命挤占办公室文职工作、逃避出勤。

两位学者访谈湖南、河北、陕西、北京等省市的一线警察,其中有20岁出头的“新兵”,也有50多岁、快要退休的老同志;有级别较低的巡警和派出所办公人员,也有中层干部,还包括局级领导干部。差异化的受访对象却没有得出差异化的访谈结果,沮丧和不开心几乎存在每一个人身上。

刚工作的年轻警察曾想象自己身穿制服,佩戴手枪,与一切恶势力斗争,是英勇无畏的执法者。现实中,他们却在无关执法的事情上消耗大量时间,如半夜寻找丢失的奶牛和宠物狗,应付QQ账号被盗或是忘记密码。职业理想破碎得何止一点点。

中生代警察开始思考如何让机构真正发挥作用,却无力影响人事安排,上级又不理不睬,这让他们的沮丧集中表现为改变现状的乏力感。同时,“关系户”大量躲在派出所里做闲职;外调来的上司往往没有改革的动力和欲望,不会采纳基层警察的建议。

对那些50来岁、职业生涯“最后冲刺”的警察来说,警务职业化是最大挑战。他们摆不平电脑办公巡逻,但多数技术培训却存在年龄歧视,要么不通知老警察,要么直接拒绝他们学习。当他们回忆过去徒手抓犯人换来群众仰视尊敬的眼神时,只能换来白眼和不理解。



警察叔叔“不开心”,反映在警务上就是逃避工作、消极怠工。简而言之,“偷懒”。

有些人偷懒,你看得到,例如躲在马路边的巡逻车里无所事事。有些人偷懒,发生在派出所里,“资深”老警察根本不在乎规矩和制度,随意关门睡觉,甚至工作时间喝酒。有些人偷懒,方式“创新”,借口没人规定要花几分力气抓罪犯就不尽力,转过头还要嘲笑拼命完成任务的“愣头青”。

另外,“不开心”还导致贪污腐败。有人往往把基层警察腐败归结于道德良知崩坏,但这无法解释不少研究中体现的集体腐败现象经济腐败模型显示,警察收入提高,受贿比例就会减少,但那当工作薪水低又不顺心时,很多基层警察都会“沦陷”。一名即将退休的老警察在访谈中说,妻子总是抱怨,如果早点“动动脑筋”,日子不至于那么“苦”。

警察们的沮丧还导致另一个现象:只愿挤在文职行政岗位上,不愿出勤工作。躲在办公室里,工资不多拿,工作也未必更开心,但至少工作时间不长且规律,危险性不高。一样是工作,干嘛不在办公室里吹空调呢?

“不开心”怎么办?主管部门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创作“提气”歌,强调“你们辛苦了”,为基层警察提供体检和精神咨询。可基层警察呢?嗯,这些办法有帮助,但我们更希望涨工资,更希望受尊重。

事实上,基层警察的工资水平并没有随近年维稳经费扩大而改善,实在无法匹配他们辛勤的工作。相对而言,经费投入重点是“更廉价”的协警,但在基层警察看来,协警不专业,可能带来更多问题。

诚然,研究不可能访问到每一个警察,但以点看面,学者认为基层警察的沮丧心态普遍存在,可能因地区发达与否程度不同。另外,不仅基层警察,城管、税务员和计生工作者等基层公务员状态差不多,大家因为类似的理由“不开心”。

警察和普通人一样,辛苦工作、养家糊口。听听他们的心里话,不仅能修正普通人眼中的警察形象,还启发我们思考如何从制度和政策角度着手,改变他们的“不开心”。

(受权使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多读几篇吧!
中国公务员工资水平到底有多高?
王岐山谈反腐:不敢、不能与不想
近半数公务员相信政府“任人唯贤”

政见网
政见网

“政见”是一个独立网站,介绍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是怎样分析中国的。致力于发掘海内外学者和智库的智慧成果,引进思想资源。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