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华语视像艺术节入选影片海报

伦敦华语视像艺术节:释放乡愁的麻辣火锅(组图)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我是一个独立电影的爱好者。记得很多年前,为了看影展,可以长途跋涉地,把自己从地理意义上的某个乌烟瘴气的凹点,抛进一个纯净、广阔、时间和空间几乎同时被消解的暗室里去。在某种程度上说,我是“被暗室的荧光浇灌的一代”,因而没有长成根正苗红的花朵。

独立电影对我这代人的影响,就像法国新浪潮对五月风暴的影响一样,温和之中亦不完全是风花雪月的——尽管有的人在往后的日子里慢慢地变成了“小资”,磨平了棱角,更愿意把沙发上的时光献给又清新,又小确幸的伪浪漫电影——这也没有什么不好。但也有很多人,比如像我这样的,不可救药地长成了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始终钟情于独立电影的“indie粉”。

在英国,像我这样的Indie粉,无论是从哪个国家来的,一抓一大把,因此独立电影节也特别多,但并非所有的独立电影节都能达到蓬皮杜那样的密度。对于那些长年看片最后看出“电影眼”来的专业观众,没有一定水准的电影节,是没有办法满足他们那挑剔的视觉神经的。评判一个独立电影节的好坏标准,从广角里看,是看它多大程度地保留了独立精神;从微距里看,那些为小圈子的饭局而设的,餐前酒式的,以交际功能为主的投映活动,是不会出现在一个优秀的独立电影节里面的;相反,你只会看到针对某部作品展开的真正意义上的严肃研讨,也许你还会看到倚立在放映厅门口,心绪难平却一言不发的某个背影,让你想起二十岁时的自己。

每年从五月初一直持续到五月下旬的“伦敦华语视像艺术节”,是一个非牟利年度艺术项目,它今年五岁了。在我看来,它是伦敦本地最好的华语独立影像节。因为它的策展人,没有把它当成一棵出售中国奇观的摇钱树,而是把它做成了一道让我们的乡愁得到彻底释放的麻辣火锅。记得《桑塔格论布罗斯基》中有这样一句话:“对布罗斯基而言,乡愁,不再是俄罗斯,而是俄语。”对于“伦敦华语视像艺术节”来说,乡愁,是那些被剪掉的,被扔进人山人海里,被植入遗忘的头皮,却又被重新拾起的镜头——在一个网络视频患“密集恐惧症”的时代,没有什么比这些镜头更珍贵了。





一意孤行做这个视像节的,是我的几位老朋友们,五年下来他们还是没有靠它赚到一分钱,不过却仍自虐地做着这件事。

湛旭华,曾经是伦敦艺术大学和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艺术管理与策划的高材生,现在是伦敦华语视像艺术节“实验和艺术影像单元”的策展人。在英国生活了近十年的她,以她策划的各种与中国相关的当代艺术活动为艺术圈所熟悉。她和她的合作伙伴,现居新加坡的谢晶晶,五年前共同创办了该视像节。谢晶晶曾是中国(广州)纪录片大会的展播策划,英国电影学会第一个中国独立纪录片教育活动的策划人,目前她是该视像节“纪录片和剧情片单元”的策展人和选片人。每年,她都会飞回国内为该视像节亲自选片。随后,她和Chris Berry以及其他几位选片人,会在上百部经过各种渠道征集来的作品之中选出四十部左右的精品,然后把它们放进参展区内。Chris Berry是该视像节的学术顾问,英国最权威的中国电影学者之一,出版过《中国新纪录片运动》,他同时也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电影系教授,一位传说中每天能持续看片长达八小时的职业看片人(你如果见过他本人,你就会相信这个传说)。

James Mudge,中国导演顾桃给他起了一个中文名叫“战士”。战士是Easter kicks,Beyoundhollywood和Yesasia等电影网站的特约影评人,他也是该视像节的艺术总监,同时也负责该视像节的整体策展、影评及媒体部分,他曾亲自采访过很多中国独立电影导演。在最忙碌的阶段,战士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整理每部作品的英文介绍,写影评,更新网站等,工作几小时后才去上班,下班后又再继续为该视像节无偿工作到深夜。他的正职是某石油顾问公司的经理,靠那份和电影无关的工作,他总算衣食无忧。

问起“为什么要做一个这样的视像节”,Chris Berry答到:“中国很多独立电影导演都有一种屈原情结,我被这种情结深深打动。

今年的“伦敦华语视像艺术节”比起往年拥有更多佳作。其中包括获2014年第51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纪录片的佳作《棉花》(周浩作品),该片以棉花生产线为纽带,讲述了中国普通农民,工人和小职员们离乡背井的生活;还有北方导演顾桃用诗与酒回顾大兴安岭狩猎年代的《鄂温克三部曲》的终章《犴达罕》;还有作家徐童的纪录作品《挖眼睛》,一个关于江湖艺人的非虚构人物传记;还有黄伟凯的新剧情片《孔子也很忙》,黄伟凯的作品曾入选戛纳电影Cinefondation单元工作室扶持计划,他的实验纪录片《现实四过去的未来》亦被《Time out》杂志评为中国大陆百部最佳电影之一……

许多当代艺术家的实验和影像作品也会在此届影展中展出,比如蒋志的《0.7%盐》和《谢幕》,杨振中的《922颗米》,张培力《5月7日-5月27日》(影像装置),王功新的《今夜可能有风》,阚萱的《一个接一个》,吴啸海的《世界的下面》,杨福东的《夜将》,周啸虎的《穴居频道》,陆扬的《忿怒金刚核》和刚刚获得皮埃尔.于贝尔奖的青年艺术家林科的《Today》等等;此外,此次视像节特别策划部分还添加了一个关于性别的酷儿单元,有范坡坡的《来自阴道》,该纪录片记录了伊芙·艾斯勒的《阴道独白》在中国的创作史和中国各地不同版本的《阴道独白》;还有讲述男同之间爱虐关系的短片《梦井》,以及一部拍摄于广州的拉拉电影……

五月的伦敦,阳光好得连含羞草都抵挡不住,樱花、非洲百合、附子花和英国玫瑰的花海此起彼伏。你若生活在英国或者欧洲,五月到伦敦去看影展,是再恰当不过——虽然你也许会邂逅英国女作家Elizabeth Gaskell的一句话:“每英里都是连绵不尽的芬芳,不知道为什么她却仍被乡愁卷绕。”









附:
该视像节的网站请登陆http://chinesevisualfestival.org/zh-hans/, 里面有每部影评的介绍,片花,导演简介,以及该视像节策划的五个讲座和导演见面会的具体信息。放映场地包括英国电影协会BFI,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等。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王梆
王梆

王梆,曾从事记者、影评人和社会义工等工作。出版有电影文集《映城志》,中篇小说集和多部绘本小说集。拍摄有纪录片《刁民》,剧情片《捕鼠器和玫瑰花》等。现居英国剑桥,以驻英特约记者和写作为生,曾在《南方都市报》、《外滩画报》、《时尚先生》等报纸杂志开设专栏若干。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