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苹果MV剧照

朱雪琴:《小苹果》无争议走红缘于“见怪不怪”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筷子兄弟的《小苹果》真的火了。除了旋律,MV也再次刷新了人们的“审美”底线,MV中的男主角不仅丑,而且还扮成女人,不仅外型上扮成女人,还扮成传说中的“经典”美女,比如美人鱼,可是你扮就扮吧,但非但不收敛凸肚胡渣,还故意搔首弄姿,搞得阴不阴阳不阳,不是“恶搞”是什么?

不过,这次“恶搞”似乎并没有引来如前些年“伪娘”时的争论和恶评,人们对此基本无多非议。

本来不是这样的啊,央视春晚小沈阳的反串型“屁精”形象曾逗得中华大地一片欢笑;男扮女装的刘著,被赋以“伪娘”一词来热炒,热议和欢笑也是盛极一时……事实上,凡是不符合主流性别形象的主体,都会引来关注,女汉子、娘娘腔,莫不是如此。为什么呢?因为“怪异”(queer)。

主流社会性别文化依据DNA或生殖系统把人分为男人和女人,并赋予一整套不同的社会规范。作为一名男性,得高大、强壮、坚强、勇敢、粗狂等等;作为一名女性,得矮小、柔弱、温柔、细腻、矜持……教化,就是修剪那些不符合 “标准”的“错”、“罪”、不正常和变态等等。这些“不正常”、“变态”,也成为我们可以嘲弄、取乐、欺侮的来源。事实上,这类形象被取乐到最极致的,要属十来年前的“上海围裙男人”。这类顾家的、温柔体贴的、拒绝暴力的、热衷家务的男性,被众口一词的评为缺乏男性气概,“不够男人”,“女性化”——这就是所谓的“霸权性男性气质”,就是指,某一类男性气质区别于其他的性别气质而占据支配性的地位,其他性别气质处于从属的、低等的地位。

不过,近些年,“上海围裙男”已经不那么被诟病了,甚至女人们开始热烈呼唤体贴温柔的“暖男”;《小苹果》中的性别反串,也并不刻意模仿“美女”,保留了胡渣、肥腰、粗大的毛孔……这些另类“男性气质”形象的出现,并没有那样的遭人厌。原因在于:见怪不怪。

刚才说了,在性别塑造过程中,霸权性男性气质压迫了其他种种多元性别气质,使得这些被贬斥的性别主体被压抑(比如没有被开发出另类性别形象的爱好),或者隐藏起来(例如只能在某些场合或时间悄悄为之,而不能在公共场合展示),显得更少,更“变态”更“怪异”。

但这些“怪异”并不是一味被动挨打,“怪异”位置,也带来了被关注的可能——谁让人们都有“猎奇”的心态,而媒体更要投其所好?

在“小男人”、“伪娘”这类性别形象在反复被压迫、被关注、被唾沫喷溅的过程中,他们也得以在原本不可能被允许出现的公共空间中呈现出来,伴随着反复出现、谩骂、讨论、争论的不断“刷新底线”,人们渐渐从视而不见到掩嘴而笑,到纠结、思考,到坦然接受,到热切向往之,这是一种情绪变化的过程,也是那些原本就存在于性别多元的彩虹光谱中的主体承受污名、拥抱污名,抗争获取新的公共空间的过程。

所有的社会“异类”要被这个社会所接收,都要经历人们这样的情感变化,诸如,早恋、未婚同居、小三、性工作……莫不是如此。所以,当《小苹果》响起,哪怕有一点点进步的空气出现的时候,让我们记得那些曾在污名场里生扑的主体吧。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文:朱雪琴/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执委,女性主义心理咨询师、社会性别学者。主要的擅长领域:女性主义心理咨询,性和性别社会工作。学术专著有《当今中国社会性观察》、《性别的触角》等,在多家媒体专栏担任嘉宾。曾在唯尔福妇女儿童心理咨询热线、白丝带反对性别暴力男性热线及同性恋亲友会心理热线等多家公益性别心理咨询热线任咨询师和督导。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以荷兰为中心、欧洲为视角,与全球华语世代一起发现各种前沿及有趣的创新项目。我们想通过各种脑洞大开的故事,改变创新在大众文化中遇到的困窘与误解:创新其实是一个个小灵感的累积,离你我都不远,它是很好玩的事情,而且会越玩越high!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