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头的跳舞大妈

南桥:如何解决大妈跳舞问题

(荷兰在线特约专稿)中国大妈近来又红了。这次被她们搅动神经的不是华尔街,而是各大城市的广场。她们晚间在广场上跳舞,不顾附近居民的学习和休息,还反过来责问对方为什么不装隔音玻璃。有人指望大妈们的子女花点力气,息事宁人地给劝回去。但我一个朋友说:“子女劝不回去。让一代不读书的人回家干什么?她们在电视上也只能看家长里短相亲调解类节目,根本不会独处。回家老两口大眼瞪小眼两天,就又得出来了。”

大妈们热衷跳广场舞的背后,是一个日趋老龄化的中国社会。或者说,这关乎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人老了之后该干什么?

由于生活在中美两个国家,忍不住又要做一番对比。美国是“儿童的天堂,老人的地狱”一说,多流传于华人中间,因为很多老人从国内过来后交通不便,语言不通,难免感到寂寞。本土的老人里则自得其乐的居多,甚至说自己是“心里的年轻人”(young at heart)。还有一些老年公寓和社区,专供老人居住,说是入住者必须65 years or better, 很有意思的是,不说65 years or older, 而是说better. 在美国,照说老人和子女不住一起,地广人稀,应该更加寂寞才是,可是为什么没有这些闲得发慌的问题呢?

我发现,美国老人退休时间比较晚,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寂寞的问题。很多美国老人一直上班,直到真的干不动为止。美国没有“单位”这个概念,从一个地方退休后,继续去另外一个地方上班,比如沃尔玛。可能这些退休后的工作工资不高,但总让其有事可做。而国内退休时间过早,有的五十来岁出头就退了,后面还有二三十年赋闲在家。其实老年人要是有机会的话,还是应该去找点别的事情去做。子女也不要觉得面子上抹不开而去劝阻,因为这不只是钱的问题。人活着,能奉献于他人是一种美好的感觉,让人感觉充实。如果没有工作机会,做做义工也好,利用自己的影响和才能,去让社区进而社会变得更好。

而让社区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应该是老龄社会的必由之路。

美国社区生活很发达。很多中老年人去教会,星期三查经,星期天做礼拜,说不定还有别的小组学习的机会,这就满足了一种社区归属的深层需要。一些人即便文化不高,几十年下来,耳濡目染,也能学到不少东西。不去教会的,各式各样的其他社区项目也非常多,如“妇女俱乐部”、“诗歌俱乐部”,参与者能通过这些社区组织自得其乐。很多小镇都有基督教青年会的会所(YMCA), 这些会所什么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去。这里可让社区的人来健身,或是参加各种学习班,如跳伦巴之类。

如果中国也举办这种社区中心(哪怕是盈利性质,让大家交会费),或者把现有的社区中心真正用活起来,也能解决中老年人离开了单位之后找不到“第三处所” 的问题。

更为关键的,还是要享受晚年的余暇。现在的好多中老年,年轻时把精力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根本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视这种“牺牲”为自己的功劳。这些人一旦空巢,顿时无所适从。享受余暇说来简单,放松谁还不会?但细看起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放松。老年阶段也应发展一些爱好,需要付出一些努力的爱好。

有人问弗洛伊德,怎样才可以过快乐而且有成效的一生,弗洛伊德说:爱着,工作着(Lieben und Arbeiten)。Elkind加上了一个词,Spielen, 这样就成就了人生的金三角:Lieben, Arbeiten, Spielen(Loving, working, playing)。一个人成年之后的悲剧,就是将三者分离,或者三者缺一。喜欢、努力却无玩耍则生疲惫,身累。喜欢、玩耍却不努力则无长进,心累。努力地玩耍而不喜爱则属应酬,身心俱累。

广场舞属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不需要太多钻研的嗜好,因其扰邻,甚至可以说是不良嗜好。真正需要花一些精力学习的技艺,可能效果更好一些。

比如寂寞无聊的时候,最宜读书写作,或是发展其他适合独处的爱好,毕竟晚年要有很多时间独处。其实这时候是可以把年轻时一些理想捡起来。比如爱尔兰裔美国作家麦考特(Frank McCourt), 就是退休后发现自己有时间了,开始创作,在晚年写出了多本很有影响的书,如《安琪拉的灰烬》、《教书匠》等。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才华,但也有不少可操作性很强的事可做。比如我有一老同事,花了很多时间整理家族录像。她把家族的相片整理起来,然后配音,形成各种各样的数字故事。她在家族聚会上播放这些片子,很受大家族欢迎。她然后又刻录成DVD,分发给各个家庭。为了这些片子,她甚至跑很远的地方拍摄祖先墓碑的照片,成天为此忙得不亦乐乎。我还认识一个老先生,老年后开始学做木匠,给子孙和亲戚打了很多家具。而后他又开始购买机器,学习如何制作钢笔,我们上次去,还送了我们好几支。

还有一些老年人老来去学东西陶冶情操,我女儿的声乐“同学”中,我就看到了一些中老年。按照常规思维,大家觉得孩子学习才有用,所以让孩子在认知负荷最重的时候逼她们学琴学画,学得她们怨声载道。说起初衷,大部分家长也不是为了孩子成名成家,而不过是让其陶冶情操。到了中老年阶段,自己没有情操了,干嘛不去陶冶下?那时候学,接受能力不足,但是时间精力有余,自娱自乐效果更好。

最后,我想良好的家庭关系,应该能解决老年的寂寞无聊问题。那些跳广场舞的退休大妈,可能是子女离家之后,感觉不再被需要,十分失落,需要找个办法证明自己的存在。她们或许因自己的寂寞得不到排遣,继续干涉子女生活,或逼迫子女谈婚论嫁,甚至把手直接伸到小家庭来操纵。更好的做法自然是有自己的生活,且爱自己身边的老伴。美国虽然离婚率居高不下,但是余下的没离掉的50%不少人真正相亲相爱,彼此把对方当朋友,当“另一半”。老伴相互取悦,相互欣赏,谁还愿意成天往外头跑?

上了中老年,可不只是赖活着等死,假如思路拓宽一些,反而是新生活的一个开始,何至于一窝蜂全开着大喇叭去广场上跳舞,扰得四邻不安呢?

(特约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南桥
南桥

南桥,本名方柏林。专栏作家,教育观察者,关注学习方法、教育革新及中美教育比较,在美国高校从事教育设计工作。著有《呀,美利坚》、《知识不是力量》、《及格主义》、《英语,恶作剧抑或真理》等。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