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首访与中国外交新方向

从3月22日至30日,中国新任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首次外出访问吸引了海内外各界的目光。引人注意的既有第一夫人为中国外交注入的新鲜活力,又有诸如中俄能源及军事交易等极易引起西方不安的话题。旅美学者孙云则从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联系入手,为分析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外交策略增加了新的纬度。

作者:刘岩川(政见网)

所谓的金砖国家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与南非。根据财新网的报道,金砖五国拥有全球近30%的国土面积及43%的人口,其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16%。作为有别于传统先进国家的发展中国家,五国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来创造对自身发展有利的外部环境。

按照孙云的判断,习总书记选择俄罗斯和南非作为首访的两个目的地完全符合中国领导人的习惯:第一,首访的国家一定都对中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二,受访国必须对中国保持友好和欢迎的态度,确保领导人的初征告捷。在接受习总书记访问的国家中,俄罗斯作为中国的邻居和前盟友,也是习的前任胡锦涛的首访目的地。在南非,习总书记参加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并联合其他领导人发布了同意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宣言。

在关注习近平出访俄罗斯和南非的同时,孙云认为:美国的影响力不可忽略。即使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冗长的反恐战争,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最强的军事力量。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以及对中国内政外交品头论足的习惯,无形中促使中国领导人积极寻求外部盟友以对抗美国的“遏制与包围”。

当然,仅仅从中美关系的角度理解中国对金砖国家的热情也许过分简单了。孙云认为,中国加速打造金砖五国联盟的意图也是国际大形势所趋。在传统经济强国遭受经济危机肆虐的今天,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的经济增速显得光彩夺目。矛盾随之而来:欧美经济体虽然在沉重的打击下黯然失色,却依然不愿放弃制定世界经济规则的权力,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及世界银行投票权改革的提议置若罔闻。在无法推动世界传统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下,中国自然想到联合其它金砖国家改善国际经济的布局,并尽早树立自身在发展中国家面前的威信。

纵观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孙云判定:加紧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必定是中国外交的新重点。只是金砖国家机制能走多远,金砖国家之间的分歧是否能顺利弥合,还要看五国领导人的智慧与远见。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政见网,不代表荷兰在线观点。
 

政见网
政见网

“政见”是一个独立网站,介绍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是怎样分析中国的。致力于发掘海内外学者和智库的智慧成果,引进思想资源。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