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云图交织中荷情谊

中荷作用:百云图交织中荷情谊

云锦是中国汉族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之一,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云锦色泽光丽灿烂,状如天上云彩,故名云锦。它在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

历代统治者相继在南京设立官办织造局,管理云锦的生产与销售,进一步推动了云锦的发展和繁荣。在鼎盛时拥有3万多台织机,近30万人以此和相关产业为生,是当时南京最大的手工产业。被古人称作“寸锦寸金”的云锦,是用巨大的长5.6米、高4米、宽1.4米的大花楼木质提花机,由上、下两人配合操作生产出来的,每天只能织造约5厘米长的锦缎,所以连皇帝订做一件龙袍也要等上一两年的功夫。

银发飘飘的郭俊老师是南京云锦研究所的艺术总监,此次中荷作用云锦主题的合作手艺人。郭老师从小爱好美术,一直保持着绘画的自学和练习。年轻时候的他一直努力要报考艺术院校,可惜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和知识青年下农村的历史大潮,使得自己的美院梦想无法实现。机缘巧合下,年轻时的郭老师参与了云锦的招工,在1973年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云锦艺术生涯。在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云锦研究所遭遇了艰难时刻,大批工人被遣散下岗,连郭老师也不例外。

在离开云锦的十几年间,他创办了自己的装潢设计公司,同样做得有声有色,并让自己的设计思维和眼光不断得到拓展。几年前带着传承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郭老师又回到了云锦,现在在自己的大师工作室里从事着高端艺术品的创作。他的一幅惊世作品,门幅1.5米的《万寿中华》,突破了云锦的幅宽极限,并运用了金线、孔雀羽、鸵鸟毛等珍稀材料,现已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来云锦研究所学习合作的荷兰设计师孟语乐 Merel Karhof在埃因霍芬毕业后又去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深造,现在定居在了伦敦。对风及其敏感的她,创作了多个以风为主题的设计。她的代表作“随风而作 Windworks”运用了两座荷兰老式风车和一台自己设计制造的风能针织机,一起完成木材切割、羊毛染色、和面料针织的工序,创作了一组家具产品系列。当时中荷作用拜访设计师的时候,孟语乐的一番话深入人心,她说“荷兰风车和中国的文化遗产很像,慕名参观的人多于真正使用的人,如果不能体现实用价值,它就是个装饰、标本,不再有生命力。而设计可以就此做出改变。”

孟语乐在云锦研究所的学习之后产生了个绝妙概念,和郭老师合作一幅“百云图”!云锦以“云”命名,“百云图”将是一个很好的品牌宣传。云纹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里的代表,经历了历代的变迁仍然沿用至今。而在油画的发源地荷兰,色彩多变的云彩也是大师们的拿手好戏。况且中国祥云重在线条勾勒,与荷兰云彩的光影塑造截然相反。让中荷两种云图交织在同一片织锦上会是怎样的效果?

可是天马行空的、以探索实验为工作方式的荷兰设计师似乎在中国传统手工艺面前有些举步维艰了。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一定是需要衡量尺度的,千百年智慧的结晶造就了这些文化遗产,哪些元素是可以与时俱进的,而哪些元素是必须原样保留的,这把量尺一直是中荷作用的探索重心和难点。在孟语乐想要实践概念的时候,她的种种提案都被纷纷遭拒。”采用这样的技艺革新就不是云锦了;实现这个想法需要重新装机要花费三周的时间;每天只能织5厘米没有时间实验;你还不懂云锦……”全部的推辞又似乎合情合理,云锦本来就是这般复杂又严苛的工艺!面对所有的条条框框,孟语乐为难地哭了,她说“我的创造力都被束缚了!”而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云锦的创新尺度究竟在哪里,什么样的产品既是突破的,又是保持云锦本质的,更是能推广这项精美技艺的?

除此之外,中荷作用所追求的亲民设计,在高贵云锦的面前又显得无理取闹了。在初访郭老师的时候他就说,“历朝历代云锦一直就只服务于金字塔顶端的人,在没了皇帝的当代它还是小部分能承受的奢侈品。让云锦走入民间,就必须简化工艺、降低造价,那这样的东西已经都算不上‘云锦’了!”而我们追求的“亲民”,是想要让更多的人群了解它、欣赏它、并且最终使用它。在众多规矩里求创意的孟语乐,又多了一个难题——请高贵云锦走下宫殿、亲近平民。于是孟语乐决定和郭俊老师分配协作,让纹样设计大师专研“百云图”的纹样面料,而作为产品设计师的她则研发面料完成后的衍生用品。

这样一来,中荷搭配各显所长,用巧劲把难题解开,既完全服从了云锦从设计、挑花到织造的全部传统工艺,又有了能走入平常百姓生活的产品。如今这副“百云图”仍在郭老师的大师工作室里进行着设计细化,期待完成后的那片幻彩天空。

相关内容:

中荷作用:当荷花遇上郁金香
 

中荷作用:云锦与绒花启航丝绸路

 

 

 

中荷作用
中荷作用

中荷作用由一群年轻的“中荷人”创办。他们扎根在中华文化,熏陶于荷式生活。致力于搭建中荷桥梁,推进双方的文化交流、资源整合,以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并用设计思维来解决社会问题。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