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生力军】我们为“爱国”“抵制”太久?

参赛学校:中国人民大学 

学生:杨鑫宇 王皓然 杨雁翎 王伊宁 指导老师:阎芳

5月8日,香港导演彭浩翔的电影《人间.小团圆》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作为彭浩翔影迷的陈文博在当天傍晚前往了北京市中关村的某家影院,希望能够观赏这部电影。

“影厅里一共也就二十几个人,之前看电影如果是第一天上映,怎么着也得坐满一半啊。”惨淡的上座率令陈文博感到十分惊讶,而在同一天的同一家影院,已经上映数日的美国大片《神奇蜘蛛侠》观者甚众,买票稍晚一些,就很难选到理想的位子。统计显示,《人间.小团圆》的首日票房仅有400余万元,甚至低于已经上映一周的国产影片《同桌的你》(当日票房700余万元)。

“肯定是因为他们抵制杜汶泽嘛。”这部电影票房惨淡的原因似乎不言而喻。抵制——轻描淡写的两个字让这部制作耗时两年,投资接近3000万元人民币的电影很可能血本无归,而它之所以被抵制,是因为在该片中出演次要配角的香港演员杜汶泽在网络上发言抨击某些大陆人“野蛮”,并用粗话回击了让他“滚出大陆”的网民。

曾经有网络段子说,中国人在抵制某样东西的时候最团结,这话并非没有道理。当亿万大陆网民各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不相往来,或者因为政治观点差异而争吵不休时,作为“外来者”的杜汶泽却让他们自觉地站到了一起。或许为杜汶泽辩解的人会说他针对的只是“一部分”大陆人,但他所发表的言论却毫无疑问地引起了绝大多数大陆网民的同仇敌忾。在新浪微博上搜索“抵制杜汶泽”,可以找到390575条实时微博,其中不乏转发数量过千过万者。在无数抵制者心目中,这种集群式的行为在高度同质的集体之中被反复神圣化,在他们心中,抵制的意义正如大V @烧伤超人阿宝 所言:“抵制杜汶泽,不是为言语之争,而是民族大义。”

而在当年,也是另一次“抵制”,首次让社会见识到了:当愤怒的国人通过网络团结到一起时,会有怎样强大而容易滥用的力量。

2008年4月,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在巴黎传递,在残疾姑娘金晶传递火炬的过程中,一名“藏独”人员突然冲出来试图抢走她手中的火炬。很快,这刺眼的一幕就点燃了亿万国人心中的怒火,而国人在痛恨“藏独”势力的同时,也将矛头指向了有“纵容”之嫌的法国。

在一片躁动之中,有人发现法国LVMH集团拥有者阿尔诺与“藏独”势力有染,而该集团正是著名跨国连锁超市家乐福的重要股东之一。于是,这样一条模糊而牵强的证据链,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抵制家乐福”运动。在昆明,有人因为“反对抵制家乐福”而遭遇路人以石块和矿泉水瓶攻击,在合肥,数百名不谙世事的小学生被集合起来为抵制家乐福“联合签名”,在武汉家乐福门前,一面因意外而悬在旗杆一半处的中国国旗更是成为了家乐福“辱华”的证据,引发了新一轮的抗议浪潮。当时抵制家乐福的人和今天抵制杜汶泽的人别无二致,都将神圣的爱国情感内化到了自己的抵制行为之中,仿佛只有抵制了,才算爱国了。

“爱国”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并且在我们社会语境中天然拥有一种将一切正当化的神奇魔力,只要与爱国有关,任何小事都有可能升华出更加伟大的意义。但是,当我们剥下轰轰烈烈的“抵制运动”金光闪闪的“爱国”外壳时,却不难发现其内核的荒诞色彩——抵制家乐福的逻辑建立在近乎捕风捉影的复杂企业持股关系之上,而抵制《人间.小团圆》的原因则来自于一个戏中配角在Facebook主页的个人言论。

这样的抵制声势浩大,但是否能够真的教训到那些真正与中国为敌的人,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但是另外一些事,抵制者们确实做到了,他们成功地调动起了整个社会的亢奋情绪,并且为国人日益高涨的自尊心与排外感再次打下了一针催化剂。

但抵制者们自身却是要成长的,他们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满足于情绪宣泄的心理阶段。

“其实我当年也支持抵制家乐福。”为《人间.小团圆》遭遇抵制感到遗憾的陈文博承认道。

注:本文为传媒生力军参赛作品,不代表本网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传媒生力军优秀参赛作品
传媒生力军优秀参赛作品

“传媒生力军”2014全球新媒体创作邀请赛首次进入中国,来自人大、中传、复旦、暨大、厦大、川大六所知名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生力军,将在“荷兰在线”这个国际媒体平台进行一场梦想与实力的终极PK。大赛分初赛和决赛,贯穿2014全年,优秀作品将在网站及各社交媒体平台陆续刊登,敬请关注。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