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男性参与

黄海涛:三八节,男性应该怎么过?

(荷兰在线特约专稿)三八节好像从来就是一个跟男人没什么关系的节日。

也许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问:你一个大男人,干嘛要过三八?给个理由先。

先不说男人,先说近年来出现一个新趋势,那就是不仅男同胞不待见,连许多女同胞也越来越不待见三八节了。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民间兴起的所谓“三七女生节”——女生什么的,听起来多好,既美又纯;而说到妇女,恐怕只有街道大妈才属于“妇女”一类吧,以至如今你要敢称哪位年轻女性“妇女”,效果甚于骂人。

至于“三八”应该怎么过?自我记事起,年复一年,母亲单位的“三八”福利,不过放假、发奖金和(卫生巾等)“劳保”用品“三板斧”。“妇女”作为体制的一环,其物质基础是公有制、国企和单位福利,而现在,随这些物质基础的弱化,“妇女”也变得隐匿不见。

应该说,在中国语境中,“妇女”是个带有特定政治意涵的词语,跟争取女性人权的历史密不可分,那么,把“妇女节”过成“女性节”、“女人节”、“女生节”,则是消费社会里,妇女议题“去政治化”的结果。

假如以“消费社会”和“去政治化”两个角度来观察男人对妇女节的反应,可以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第一种是把“三八节”过成“网购节”。以“关爱女性”为名,男性参与往往“窄化”为消费行为,比如为女性购物。妇女节看上去跟男人无关,但在商家推波助澜之下,男性越来越难以置身度外。据媒体报道,去年三八节前十天,淘宝上有172万男性为爱人准备专属礼品。数字是否准确暂且不论,各大购物网站每逢“三八”,醒目的女性购物广告铺天盖地,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种是把“三八节”过成男人的“诉苦节”——你说关爱妇女,男人更需要关爱呢。因而2003年时曾有人呼吁把3月8日倒过来,设立“八三男人节”,理由是工作和生活压力使得现代男人疲惫不堪,“给男人一个节日,是让男性同胞能够在特定的一天释放压力”。这个设想听上去很美,网上也获得颇多支持。

但是,让男人“释放压力”的“男人节”,跟女性权利有什么关系,跟性别平等又是什么关系,男人节的热衷者们语焉不详。而现实中一些男人打老婆,爱用的说辞是不是也有一条叫“压力太大”,因而“家暴”成了缓解压力的理由之一?

要么以消费行为稀释妇女节所含性别政治的色彩,要么主张“男人也很苦”,不回应女性的平权要求,回到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一个男人为什么要过“三八”。我也没有答案。但我知道,关爱女性不是三八节给她送一份礼物(尤其是网购厨具送给女性的男人,你们这是啥意思?),也不是为她做一顿饭菜,让她感觉到你的爱意那么简单。

三八节不该由女性专属,而应该是一个性别平等的节日;男性倘若真正关爱女性,应该致力于恢复“三八节”所意味的政治内涵。比如承担更多家庭和照顾责任,把女性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给自己而不是给她买厨具),比如为女同事能获得公平的待遇及升迁机会出一把力——须知一个不愿跟女性分享权利/权力的男人,他为女性所做的一切都是虚情假意。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黄海涛
黄海涛

时评作者及NGO工作者,兼职教师,长期关注和参与中国的妇女与LGBT平权事业,在《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人之初》等报刊从事性与性别议题的专栏写作。现居广州。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