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

荷兰洋妞眼里的《非诚勿扰》

“一周七天,每天都在看《非诚勿扰》”,这样的生活恐怕会让中国“非迷”们向往不已。它却是荷兰女生邓爱宁( Aniek van Wirdum) 最近几周生活的真实写照:她正在紧锣密鼓地写作一篇关于中国热播电视节目《非诚勿扰》的硕士论文——这个话题引起她的关注已经有近两年之久。

生活中的邓爱宁

金发碧眼、身材高挑的邓爱宁(见右图)出生于荷兰南部的泽兰省,目前是莱顿大学汉学系的一名硕士生。“朋友知道我在写关于中国婚恋节目的论文,会开玩笑说,嘿姑娘,你只是坐在那里看电视找乐子而已吧!我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非诚勿扰》不仅仅是一种大众娱乐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有多复杂。”邓爱宁说。

“当中国年轻人在寻找伴侣时,他们找的是什么?”
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从中国朋友口中得知《非诚勿扰》时,邓爱宁有些惊讶于这个节目在中国年轻人中的流行程度。她颇为不解,开始观看之后,自称“向来对中国电视节目不感冒”的她却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在节目的前二十分钟里,类似于晚婚、一胎制、处女情结、拜金等中国社会的热点话题便被不同程度地提及,信息量很集中。”当时她正在写作另一篇关于中国媒体的文章,注意到广电总局出台了一系列条款来限制娱乐节目的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非诚勿扰》。“这其实足以说明它在普通观众中的影响力有多巨大”,她说,“然后我决定,好,硕士论文就专门来研究‘《非诚勿扰》现象’。”

得知她要研究《非诚勿扰》之后,中国朋友们的反应却出奇的一致:你确定吗?很多女嘉宾都是“托儿”而已,她们常常故意说很极端的话来博得媒体关注。爱宁却认为,这虽然是有可能的,但“如果她们说的那些话是毫无意义,不可能引发这么大规模的网络热议”——它仍然反映了一些中国社会已经存在的问题。

“我最希望知道的是,当中国年轻人在寻找伴侣时,他们找的是什么?”邓爱宁说,她查阅了一系列已有的《非诚勿扰》研究文章,发现它们主要集中在对新时代的中国年轻人进行道德批判上。“这不只是道德批判那么简单,我想换个视角来看:物质真的那么重要吗?在多大程度上,女生会在乎男生的收入、房子和车?性格、兴趣是否也扮演着角色?男生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来展示自己?他们希望重点强调自己的哪些方面来吸引女生?女生通常会因为怎样的原因拒绝男生?男生对女性伴侣又有着怎样的期待?”

“拜金女” “外貌协会男”都被夸大了
“几乎所有的中国男生——无论有钱的还是没钱的——都会特别提到自己的物质条件。”看了许多期节目之后,邓爱宁得到了这样的印象:他们似乎认定了财富的多少是自己是否有魅力的最重要标准。然而,即使他们非常卖力地强调:“我每个月挣很多钱”、“我的房子很大车子很贵”,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女生拒绝了他们。

“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中国‘拜金女’的文章,但是通过研究《非诚勿扰》,我发现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邓爱宁做了一个数据分析:她抽取了三百份嘉宾在上节目之前被要求填写的调查问卷,发现女生“最不能忍受的伴侣缺点”中,排名第一的是“不忠诚”;其次是“外表不清洁”;关于财产的内容,如“贫穷”却并没有入列。而从男生的方面来看,在“最希望伴侣拥有的优点”中,排名第一的是“温柔体贴”,而不是“外表”。这跟之前的“外貌协会男”的印象也有所不符。

这说明,中国男生和女生在择偶时,“异性对自身的期待“和”自己认为的‘异性对自己的期待’”是有一定偏差的,邓爱宁表示。

“男生更保守,女生更开放”
研究《非诚勿扰》的荷兰女生邓爱宁在北京邓爱宁特别提到了她用来做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的一期节目:那一次,有个男生一直在强调自己想要孩子,并且一定要生儿子。女生问道,为什么你这么想要儿子,如果生了女儿你会怎么对待?男生答道,如果第一次失败了,我们可以再试一次,我非常有钱,这不是问题。女生很失望地答道,钱并不是问题的所在。

邓爱宁发现,大多数的女生在问卷中都表示“想要孩子”,但是并不关心是男孩还是女孩;而男生对于孩子性别的问题显然要比女生敏感得多。至少从生育的方面来看,节目上的男生表现得更加保守,女生则更加开放。这一点还表现在对于衣着的选择上:多数男生明确表示,“不喜欢女孩穿得太暴露”;多数女生却觉得,“我应该穿我想要穿的衣服”。

荷兰也有《非诚勿扰》
《Take me out》是一档在荷兰年轻人中颇为流行的节目,类似于“荷兰版《非诚勿扰》”。它们都取材于英国独立电视台的两性联谊节目《Take me out》。相比之下邓爱宁认为,荷兰版《非诚勿扰》尺度上更加开放,女生从穿着非常暴露、言行也非常挑逗,话语之间常包含许多的色情玩笑。荷兰年轻人参加节目的目的,也更多是出于“娱乐”和“寻找约会的可能性”,而非直接导向结婚。“比如有些荷兰人会觉得,能上电视节目是一件很酷的事,就报名参加了,跟寻找伴侣完全没有关系。”

中国的《非诚勿扰》则抱有更加严肃的目的,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参加节目或许真是抱着寻找“真爱”的目的而来。但是,邓爱宁也表示,在15分钟内、只凭几面之缘就确定“真爱”,实在是“太快了”、“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
 

王净瞳

以明净之瞳,记录美好;以一己之责,审视人生。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