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图书面世中国

荷兰将成为明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主宾国。届时,大量优秀荷兰文学和社科综合类图书的中译本将与读者见面。目前,中国的多家出版社已经购买了一百多本荷兰图书版权。荷兰文学基金会 (Dutch Literature Foundation) 正在与中国多个出版社紧密配合,已共同推出四、五十部中文译本。

中国图书市场国际升温
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刚降下帷幕,世界各地的出版社又开始张罗明年的中国行了。明年8月31日至9月4日举行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自八十年代中期创办至今已发展成为全球第四大图书交易会。

没有哪个国家像荷兰那么期待明年的北京图书博览会,因为他们已获得主宾国的资格,能够有一个集中向中国及世界介绍自己图书的窗口。花城出版社的资深编辑林宋瑜女士说:“荷兰虽小,但向外推动自己文化的力量很大,与其他欧洲小国比较起来,荷兰的气势是最猛的。”

把荷兰高雅文化推向中国
荷兰文学基金会是荷兰出版届里与中国合作最密切的。自六年前成立以来,他们已经和花城、译林、海南、上海文艺、人民文学、广西师大和浙江大学等多家大型出版社合作翻译了五十来本图书。据基金会非小说类图书主管马腾先生 (Maarten Valken) 介绍,基金会由荷兰文化部出资成立,独立运作,旨在向世界推荐优秀的当代荷兰书作。

刚从基金会拜访归来的林宋瑜女士说:“他们推荐的选题并不是最畅销的,但绝对是高质量的。中国出版社与他们合作并非只考虑市场,更主要是打造文化品牌。像《达尔文的梦幻池塘》、《猿猴大爆炸:人类的兴衰》这样的书与全球关注环境问题的趋势一致,所以近期影响较大,销量自然也是个衍生品了。”

目前在中国问世的荷兰作品多数是从英、法、德译本再次翻译过来的,原因在于好的荷汉翻译太少,况且大多数荷兰语学生从实际出发考虑,不愿意从事艰辛的翻译工作。目前基金会正在全方位寻觅招募翻译,并计划对他们做长期培训。“我们不只考虑到明年的图书博览会,合作将是长远的,”马腾说。

文化传播,平台是关键
中国近年来也在致力将自己的优秀文化介绍到海外。为此政府已拨出大笔资金,在境外成立了孔子学院等汉语教学机构,同时也在国内大力推动出版、影视、音乐等多种机构走出去。然而,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可以说是雷声大,雨点小。其原因不仅在于文化投资的收效周期长,也在于中国的文化传播目前还停留在单方对外输送,未能达到沟通交流的程度。

拿出版业来说,现在各大出版社都想向外卖版权,卖出去的书却很难在国外有影响。“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靠加强与国外出版界的合作,”林宋瑜女士说。“光靠我们自己去揣摩国外读者的口味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与国外出版社共同讨论选题,共同寻找市场切入点,这样才能做出既有中国特色,又能被外国人理解的东西。”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以荷兰为中心、欧洲为视角,与全球华语世代一起发现各种前沿及有趣的创新项目。我们想通过各种脑洞大开的故事,改变创新在大众文化中遇到的困窘与误解:创新其实是一个个小灵感的累积,离你我都不远,它是很好玩的事情,而且会越玩越high!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