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频发,荷式操作满满都是“求生欲”

随着北半球进入盛夏,一面是多国强降水引发的洪灾,一面是北美打破历史记录的热浪……极端天气造成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频上国际新闻。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环球同此凉热”,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主力难辞其咎。 

近年来,发展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成为了全球城市规划的趋势,这一方式旨在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减缓全球变暖进程,并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荷兰三角洲地带作为欧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群之一,较早走上了探索低碳城市发展之路,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了思路和经验。

本文将为您介绍:

  • “天生”地势低,“后天”碳排更要低
  • 多城“脑洞”探索,各显“黑科技”神通
  • 政府补贴,公众绿色转型

 


 

“天生”地势低

“后天”碳排更要低

不久前,荷兰南部省份林堡遭受了强降水和洪灾,这也为“低地之国”再次敲响警钟——全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海平面之下的先天地理条件,使荷兰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荷气象局称,荷兰正以两倍于全球平均水平的速度变暖。据其预测,本世纪末荷海平面最高可能升高85厘米。 

荷兰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因此,若不想被天灾和海水“覆灭”,低碳发展是荷兰人“求生欲”的必然。 

荷兰于2019年确定了自己的国家气候协议,其中包括实现2015年《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当前,该目标与欧盟标准一致:在2030年时完成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55%。

©pixabay图库授权使用

协议设定了五大减排领域,即能源、工业、交通、农业/土地以及建筑环境。同时,国家也从政策上推动相应的创新低碳应用,如新能源的使用、发展循环经济、材料再利用、规划智能交通等。 

除了天生地理环境,低碳城市也向着更有序、智能、人性化的人居环境发展。历史上,商业化萌芽出现较早的荷兰提前迈入城市化进程,这让荷兰在城市规划和治理上积累了更多经验。

 

多城“脑洞”探索

各显“黑科技”神通

为了直观、量化地展现各城市在自然与人居环境的综合表现,2019年,荷兰独立环保组织Natuur & Milieu(自然与环境)公布了荷兰43个城市的“可持续城市排名”。 

该排名分别从购买可持续电力、“环境区”、购买可持续车辆、太阳能发电、建筑物的能源标签、电动汽车(半)公共充电站数量、生活垃圾等12个维度进行评比。 

最终,荷兰第四大城市乌特勒支拔得头筹,可持续发展得分75%,在 12 个评比项中的 8 个方面表现优秀。紧随乌特勒支之后的是阿姆斯特丹,总得分为 71%,在购买可持续能源和碳中和愿景方面略逊第一名。 

该排名显示出荷兰各地的综合发展情况,但缺少了些细节和个性化。比如,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乌特勒支等城市,已经有了禁止超过一定量碳排车辆通行的“环境区”。而实际上,一向以创新出位的荷兰人,各城市也贡献出了各地的“脑洞”,形成了当地的低碳项目“代表作”。 

比如,一家位于阿姆斯特丹市的事务所给出的低碳生活提案是——水上生活,并且“忽悠”了一群市民打造了一个“漂浮社区”。

Schoonschip,图 ©Isabel Nabuurs 

主持项目的事务所名为Space & Matter,从创立之初一直聚焦循环经济和参与式设计的实践,致力于帮助城市建立应对环境挑战的理想社区。这个名为Schoonschip(直译为“清洁船”)的创新可循环漂浮社区是他们最新落成的项目。 

该项目位于阿姆斯特丹的Johan van Hasselt运河地区。社区包含30个相连的水面漂浮块,共计46间住房,如今住户数量已超过100户。依据循环经济的模型,Schoonschip配有自给自足的太阳能面板、加热和冷却所需的浸没式换热器,以及从废水中回收能量和养分的废水处理技术。基本上,Schoonschip社区从能源供给到废物处理已实现区域闭环和零碳排。

Schoonschip,图©Isabel Nabuurs 

不仅如此,这个社区还非常强调邻里“社区共同体”的氛围。据社区的官方网站展示,社区提供居民花/菜园的种植引导,科普局部生态平衡意识和做法;甚至,他们还建立起了“社区共同账户”,用以投资营收共同致富,以及做出负责任的采购决策,比如生态友好的设备、可持续好物等。 

实际上,对于阿姆斯特丹市民来说,这种水上生活已经愈加常见。而且已经有公司专门研发支持大型社区的基础建设技术。比如,阿姆斯特丹正在建设世界上第一个漂浮污水处理设施。 

这个由水利技术公司Waternet研发的“漂浮净水厂”系统,建造在一个由旧船坞改造成的漂浮房屋里。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开陆地的高昂成本,而且,其成分分离技术可以实现无论是生活废水(“灰水”)还是卫生间污水(“黑水”),各类废水中的物质都可以分离、净化并循环利用,实现全程零碳排。现阶段,每个净水船可以支持 550 户家庭的废水处理需求。

旧船坞改造的零碳排漂浮净水厂 ©DeSaH 

除了居住社区,多个城市也落成了更多兼具设计感和生态性的低碳(甚至零碳排)建筑,荷兰生态研究所 (NIOO-KNAW) 是最早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该建筑除了采用绿色屋顶、全部太阳能发电和环境友好的废水处理方法外,这个地标还向大自然“偷师学艺”,将自身建成了一座生物多样性的植物园,将钢筋水泥空间的形象转变成了一个鲜活、会呼吸的“生命体”。

荷兰生态研究所总部建筑外观 ©NIOO-KNAW

这些“黑科技”可持续技术应用的例子还有很多。城市间各显神通的举措,让城市的碳排越来越低,也促进了各地建设低碳城市的经验可以优势互补,全国推广。

 

政府补贴

公众绿色转型

“花1块钱办100块的事儿”,为荷兰人的“节俭”注入灵魂。但是在低碳转型、绿色发展一事上,国家却一点都不“抠”。 

除了区域性方案,荷兰政府也颁布了全国统一的绿色升级扶助政策,甚至带头“氪金”——为企业、个人的绿色采购行为“直接发钱”。 

今年四月时,荷兰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及水管理国务秘书范丰霍芬(Van Veldhoven)宣布:计划在 14 个城市禁止除零排放方式外的所有快递运输服务。她预计到今年夏天将有 30 个城市宣布零排放城市物流。而到2025年后,荷兰全部城市路上跑的送货车辆将都是零碳排车。实现这一全国性目标的手段之一就是:政府将为每家购买或租赁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提供最高5,000欧元(约3.8万元人民币)的补贴。

阿姆斯特丹街边充电的车 ©Ludovic Hirlimann CC BY-SA 2.0协议 

对于私人用车,政府也是体现“壕”的一面:个人在租赁或购买新能源汽车时有资格获得最高 4,000 欧元(约合3万元人民币)的补贴,二手车标准为 2,000 欧元(约合1.5万元人民币)。该补贴计划的有效期为 2020 年 7 月 1 日至 2025 年 7 月 1 日,可用补贴额度每年最大化。

男子在充电桩为汽车充电,图©NL Mobility 

如上的一顿操作下来,预期的减碳效果也十分可观:到2030年,这些禁令每年将减少1兆吨二氧化碳。荷兰政府称,荷兰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可使城市施行零碳排区的国家。

不止荷兰,近年来,与“碳”相关的词语在全球都是热词。

自行车王国荷兰,图©Frans Lemmens-RVO

在中国,随着“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在今年早些时候明确提出,不久前中国首个碳交易市场在上海落地,“低碳生活”逐渐成为市民生活的新风向,低碳城市无疑将成为城市品牌的新高标。 

尽管国情不同,发展有先后,但是荷中两国在发展低碳城市的意愿和努力是共通的——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适包容。大家携手低碳,世界才能朝向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以荷兰为中心、欧洲为视角,与全球华语世代一起发现各种前沿及有趣的创新项目。我们想通过各种脑洞大开的故事,改变创新在大众文化中遇到的困窘与误解:创新其实是一个个小灵感的累积,离你我都不远,它是很好玩的事情,而且会越玩越high!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