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生娃”成荷兰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成宝宝家中出生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 文|郭典典

2021年1月,在家生产正式成为荷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圣尼古拉斯节、中印餐馆等颇具荷兰特色的文化现象齐名。在许多国家将医院生产视为现代、安全、卫生的代名词的今天,竟有三成的荷兰女性选择在家生产,原因何在?

选一家靠谱、称心的医院生产,是许多新手爸妈的必修课。满头大汗躺在自己床上的产妇,把家里男性和孩子赶出产房的接生婆,如今只能在古装电视剧里看到了。人们难免会把在家生产与落后、不卫生、安全性低等联系在一起,即使想在家生,也缺乏相应的支持体系。

不过在荷兰,在家生娃可不是万不得已的下下策,反而是不少荷兰女性偏爱并全力希望保留的传统。今年1月,这项传统还被列为了荷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万事俱备,在家迎接新生命

在家生宝宝,到底是怎样的体验呢?古装剧里偶尔出现的生产场景,产房大门紧闭,门口挂上红绳,接生婆急切地叫人打来热水,屋外能清晰地听到产妇痛彻心扉的叫声……虽然现代人生产并不比古人少吃苦,但毕竟要体面得多。

怀孕28-36周期间,就可以选择生产场所了。如果医护人员评估孕妇胎儿正常,顺产可能性大,孕妇本人也愿意,就可以和医护人员协商准备在家生产的细节了。在家中哪里生产、何时呼叫产师、突发情况联系人等事项,都要提前商定好。

此后,孕妇会从医护人员那里收到待产包,其中包括产褥垫、消毒液、一次性手套等生产时需要使用的物品,以及产妇用卫生巾、一次性内裤等生产后护理用品。其他一些较大件的工具,比如为了方便医护人员操作而把床垫高的支架,则多可以免费从医护所借用。

出现破水后,就可以呼叫产师了,此前预约好的母婴护工也会到场。生产按事先讨论过的流程进行,如有突发状况,也会按照方案应对。婴儿出生后8-10天内,母婴护工会每天到访,对母亲和孩子进行相应的照顾。

从预产到产后,产妇可以安心待在熟悉的环境中,能得到家人的关心和专业人士的照顾,即使意外破水,也不必慌张地跑去医院:听上去的确从容而舒适。

不过在世界大部分国家,即使医疗体系非常健全,在家生产也只是极小众的。为何这种生产方式在荷兰如此流行?这与荷兰围绕生产建立的医疗社会制度息息相关,也离不开观念与传统的影响。

专业:独当一面的产师

在家生产能够大规模实现,首先离不开荷兰独特的“产师”制度,早在二十世纪初,荷兰法律就确立了产师的自主权力。荷兰产师(Verlofskundige)的业务与国内的“助产师”类似,只是少一个“助”字。这是因为荷兰的产师具备独立进行医学检查、做出医疗判断的资格,而在生产行为上,则和医生有同样的权限。通常,怀孕后的第一要务就是选择产师。顺产的情况下,可以由产师完全负责,只有母婴存在特殊医疗风险时,妇科医生(Gynaecologist)才会介入。

虽然医院的妇科也配有产师,但产师不必完全依附医院存在。荷兰各地均有专门处理生产的“产科诊所”(Verlofskundigenpraktijk),有些家庭诊所中也有具备产师资格的家庭医生。这样,产妇孕期的许多检查都可以避开大医院,在一个相对熟悉的环境进行生产。

有了产师的存在,生产不再依赖医院的场所和医生,将产房移到家里也就成了可能。

合作:多方协商制定生产计划

从怀孕到生产,孕妇需要得到多方的照顾:负责生产的产师,负责处理更复杂情况的妇科医生,进行护理的母婴护工(Kraamzorg)以及其保险公司等。

这时,孕妇的产师或者妇科医生会担任她的护理协调员,负责与孕妇及其家人沟通,并协调各方制定相应的孕产期护理计划。这项孕产期护理计划中,既包含了孕妇及胎儿的各项检查信息,也涉及生产安排、紧急联络等,相关医护人员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准确全面的孕妇信息。

此外,产师、妇科医生和母婴护工之间还存在生产合作协议。经常合作的产科诊所、医院妇产科以及母婴护理机构会签订协议,明确各方在不同情况下的职责。因为有丰富的合作经验,即使各方不属于同一机构,也能迅速高效地应对突发情况。

护理:专业的母婴护工

荷兰母婴护工的职责介于护士与月嫂之间。相比具备综合技能的护士,母婴护工只做特定人群的护理。但与只照顾月子的月嫂不同,护工也要协助产前及生产过程,要具备一定的医疗护理知识,需要经过数月的系统学习才能独立工作。

生产后8-10天也是母婴护工的工作范围。这时产妇可以安心在家恢复,即使出现特殊情况,护工也可以第一时间与产师或医生联系。

与产师、妇科医生的合作协议让母婴护工能更及时地了解母婴的健康信息,同时有诊所、医院背书,护工的可信度也更有保证。

观念:生产是自然行为

荷兰人将生产视为一种自然行为,即在适当协助下产妇可以自己完成的行为。这与许多国家将生产视为对母婴健康的潜在威胁的理念有所不同。只要事先准备充分,对孕妇胎儿的状况评估到位,生孩子这件事,是不用特意去医院的。

从现实角度考量,荷兰的医疗保障体系下,在家生产中有关产师和护工的费用均能由医保覆盖,如若发生紧急情况,在医院的费用也由医保承担,但如果是在无紧急情况下,在医院生产的费用需要由个人承担,可以看出荷兰的医疗保险政策也提倡在家生产。

此外,荷兰女性也认为,拥有在家生产的选择权是自己的权利。何况这项传统在荷兰已经流了几百年,许多孩子也目睹过妈妈在家生弟弟妹妹的经过,自然不会觉得在家生产是多么特别的事。

荷兰生产方式在西方社会的独树一帜,作为一项由来已久的文化传统,它也离不开健全的社会医疗体系的保障。在家生娃或医院生娃均是一种选择,由孕妇本人做决定,最大程度地尊重与保护了孕妇个人的权利,这也体现了荷兰社会中高度的人文关怀。​​​​

 

作者 | 郭典典

郭典典,旅居荷兰,喜欢琢磨一切与语言、文化相关的事。工作之余兼作文学翻译,参与翻译的作品包括«音乐记忆»(圣•桑)、«爱德华二世»(克里斯托弗•马勒)、«东方故事集»(威廉•豪夫)等。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以荷兰为中心、欧洲为视角,与全球华语世代一起发现各种前沿及有趣的创新项目。我们想通过各种脑洞大开的故事,改变创新在大众文化中遇到的困窘与误解:创新其实是一个个小灵感的累积,离你我都不远,它是很好玩的事情,而且会越玩越high!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