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媒体仍在探寻真相

荷兰在线特约撰稿 文|纪衎

2016年,“后真相”(Post-truth)被牛津词典选为“2016年度英文词汇”,它意指“相对于情感及个人信念,客观事实对形成民意只会产生相对小的影响。”其中的“后”字,表明了人们对信息真实性的渴求已经降到了次要位置,更倾向于关注和选择他们偏好的信息。 

2016年,英国的脱欧公投以及出乎大多主流媒体预料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真相”这一词的使用频率比前一年激增了2000%。在如今的媒体大环境下,传播生态与现实环境时常脱节,使传统媒体频频陷入公信力困境。随着时代数媒信息的迅猛发展,社交媒体成为新闻来源的新窗口,谣言和虚假新闻也以令人畏惧的速度在社交媒体上传播。

与此同时,政府在公众平台宣传的信息内容通过网络舆情发酵升温,也给假新闻提供了生长土壤。情绪的渲染和影响力逐渐超过严肃事实,人们更在乎的是一种情绪上的爆发和情感上的共鸣。当情绪如洪水涌入闸口,安全可靠的新闻信息就像是一道屏障,将虚实交错的信息源分隔开来。

安全可靠的新闻信息也需要自由呼吸。2020年12月9至10日,世界新闻自由会议(WPFC)在荷兰海牙举办。自1993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每年制定不同的主题,在不同国家的城市组织举行这一全球会议,为新闻记者、民间社会代表、媒体机构、国家主管当局、学者和广大公众提供讨论的平台,探讨实现新闻自由的策略、推广媒体独立性的发展空间,以及对新闻记者和媒体工作者的保护。

今年WPFC的主题为:“Journalism without Fear or Favour”(无畏无私的新闻)。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探讨维护新闻自由、安全和独立的媒体的必要性,并保护新闻业不受新形式媒介传播的控制。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也在此次会议的闭幕式强调:“捍卫新闻自由,向公众提供无畏无私的新闻报道对于战胜流行病,对人类提供一个和平与人权的未来至关重要。”在许多国家,媒体的独立和自由仍然受到威胁,今年的疫情驱使各类虚假信息横飞,使得这一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

 

民众对媒体的信任也为新闻自由提供发展空间。2019年路透社发布的《数字新闻报告》对38个国家调查后显示,所有国家对新闻的信任度与去年相比平均下降了2个百分点。而在这一项调查中,荷兰民众对当地主流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仍然具有相对较高的信任度。

在世界范围内,荷兰是对“错误信息”(misinformation)或“虚假信息”(disinformation)担忧程度最低的国家(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区别在于生产或分享不实信息的意图。前者的是出于帮助他人的目的,传播自认为真实、实则不实的信息的行为;后者则指出于个人盈利等目的故意炮制不实信息的行为)。在参与调查的荷兰人中,仅有31%的荷兰人对在线虚假新闻报道感到担忧,大大低于巴西(85%)、英国(70%)和美国(67%)。

荷兰新闻媒体享有的高信任度从何而来?

荷兰的主流新闻平台有着非常高的渗透率。路透社2016年的《数字新闻报告》显示,只有8%的荷兰人认为社交媒体是他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2019年的的路透社《数字新闻报告》显示,公共广播公司NOS是最受荷兰人信任的媒体品牌。由此可见,强大的公共新闻媒体为商业新闻品牌树立了高规格的质量标准。除此之外,荷兰新闻工作者对假新闻随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也限制了假新闻在当地的传播。这使得假新闻的潜在支持者很难获得发展动力。

其次,荷兰的媒体格局并不复杂——既没有悠久的小报传统,也没有明显的党派新闻媒体。良好的媒体生态减少了人们只获取单方面新闻的滤泡(filter bubbles)风险。(滤泡风险,是指社群网络中的一种现象,由互联网活动家Eli Pariser首次提出。网站内嵌的算法会透过使用者的地区、先前活动纪录或是搜寻结果,给予使用者想要的或是观点一致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会导致使用者越来越看不到他们不同意的观点或资讯,最终导致使用者对事物的认知过于单向,并逐渐陷入他们的文化、意识形态气泡之中。)

荷兰国家的规模构成也使其避免成为大规模假新闻制造者的目标。在互联网上,假新闻制造者常用的手段,是将具有煽动性的假新闻发布到网站上,通过社交平台的窗口迅速扩散,为网站或个人账号带来巨大的流量并从中获取暴利。而在荷兰,由于只有大约1700万的人使用荷兰语,因此,很少有假新闻制造者能够用荷兰语母语与荷兰民众交流编造的故事。市场规模小,金融潜力不大,这些特点让假新闻制造者很难从耸人听闻的新闻中迅速赚一大笔钱。

多方参与,对虚假新闻说“不”!

尽管荷兰民众对主流新闻媒体抱有较高的信任,在虚假与真实信息混杂的当下,荷兰也依旧面临着比以往更严峻、复杂的假新闻挑战。

特别在今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成为假新闻的沃土。荷兰媒体KRO-NCRV的数据新闻平台Pointer对有关新冠病毒的170万条推文进行了调查,发现自疫情危机以来,在荷兰已证实有50多个匿名推特(Twitter)帐户散布了有关新冠病毒的恶意新闻和错误消息。除此之外,还有500多个账户也被怀疑曾散布虚假消息。在新冠疫情爆发时,有530条有关疫情和病毒的虚假新闻在社交媒体上被3901个帐户在12354条推文中引用和分享。Kieskompas最近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在荷兰近10%的荷兰成年人相信与新冠病毒有关的阴谋论。

与耸人听闻的假新闻相比,经过辟谣的新闻所获得的关注度和传播速度都大为逊色。尽管社交平台的负责人声称可以限制和关闭发布假新闻的账户,假新闻仍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波及并影响成千上万的人。因此,阿姆斯特丹大学政治传播学助理教授Michael Hameleers认为,与其在错误信息被分享并造成影响后才进行干预,不如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在假新闻的预防和公众的思想教育上。

面对虚假信息的挑战,欧盟委员会于2018 年发布《反虚假信息行为守则》(Code of Practice on Disinformation),是全球首个抵抗虚假信息的自我监管标准。Facebook、Twitter、Mozilla、Google、广告行业的协会和成员、微软、TikTok先后基于自愿基础签署,并承诺采取相应措施履行这一行为守则。通过这一行为守则的约束,欧盟委员将会推动全社会应对虚假信息,加强公共机构、新闻工作者、研究人员、检查人员、在线平台和民间团体等主要行为者之间的合作,并确保保护欧洲价值观和民主制度。

在政府的推动下,社交平台加强了对选举前虚假信息的管理。例如2019年3月起,Facebook在欧盟加强政治广告投放监督,以保证政治广告投放的透明度,其中包括:在欧盟27个国家/地区,只有位于本国的广告商能够投放选举广告;Facebook将显示谁为政治广告付费;广告也将在可搜索的图书馆内保存七年。这些措施也将逐步在全球推广。Facebook,Google和Twitter等社交平台每月向欧盟委员会报告其履行守则的情况,欧盟委员会也对平台定期进行评估。在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之间,欧洲委员会对Facebook,Google和Twitter的承诺执行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监测,特别关注其是否影响欧洲议会选举的诚信度。

荷兰政府也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应对虚假新闻。2019年3月,荷兰政府发起了一场名为“保持好奇心,保持批判性”(Stay curious, Stay Critical)的在线打击虚假新闻的活动。这项活动为期4个月,贯穿3月份的荷兰省级选举和5月份的欧洲议会选举。这项活动旨在告诉人们社交媒体、大数据算法是如何在互联网平台使用和运作,以及虚假信息如何在网络平台传播扩散。政府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提高人们对虚假信息和滤泡(filter bubbles)的认识,引导人们如何更好地使用社交媒体和规避算法带来的新闻阅读风险。

学界在公众思想教育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莱顿大学研究员Peter Kruger早在2009年和他的学生们发起了一个新闻事实检查项目Nieuwscheckers。在这个项目中,他们会核查各个媒体渠道的新闻事实,特别关注政客发布的新闻和言论主张。在2017年,该项目得到国际事实检查网络(IFCN)的认可,由最初针对学生的教育项目转变为专业的事实检查机构。2017年开始,Nieuwscheckers与在线新闻平台nu.nl合作,检查Facebook发布的新闻条目(该合作已于2019年终止)。通过Nieuwscheckers这个项目,Kruger希望教育公众如何批判性地看待新闻消息,客观地发表言论看法,从而提高公共讨论的质量。

此外,荷兰专业新闻媒体机构也在对抗虚假信息方面扮演关键角色。例如荷广传媒(RNW Media)作为荷兰的媒体机构,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方案: 在线上为年轻人辨别网络可靠信息源提供技巧性帮助,把已验证过的信息获取渠道提供给互联网使用者;同时还积极致力于互联网信息的筛查和监管,在媒体社区生成有关网络虚假信息的数据网,以确保合法的网络语言表达形式得到保护。今年,RNTC 与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 OSCE (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合作开发了“信息疫情 Infodemic”的工具包,致力于帮助全世界的新闻工作者打击有关 COVID-19 的虚假新闻。

步履不停 探寻真相

《牛津英文字典》在每年公布年度词汇之际,史无前例地宣布无法选出2020年度词汇,原因是有太多的单词可以概括2020年发生的事件。而在不久前,荷兰的年度词汇也新鲜出炉。排在第二名的“Fabeltjesfuik”,意指“神话陷阱”。这一词汇代表了在疫情背景下使用社交媒体的人们,浏览阅读了大量关于阴谋论的虚假信息,让自己逐渐陷入虚假的泡沫中。被困在泡沫里面的人,无法过滤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只能在混杂的信息海洋里越沉越深。

在这个无法用言语形容和概括的2020,我们对真实信息的渴望比以往更加强烈。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曾公开表示,我们不仅在抗击流行病,同时在应对信息灾难。虚假信息伴随着新冠疫情的扩散而传播,使得保护平民和有效防止疫情都变得更加困难。困境之下,大众媒体应如何应对?

也许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的话可以对这一问题带来启发性的思考:“新闻媒体为大众提供了揭示真相的良药——经过核实的、科学的、基于事实的报道和分析。”

在后真相时代,全球媒体从业人员仍将继续步履不停,探寻事实真相,让事实战胜情绪,再次成为主导社会共识的力量。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以荷兰为中心、欧洲为视角,与全球华语世代一起发现各种前沿及有趣的创新项目。我们想通过各种脑洞大开的故事,改变创新在大众文化中遇到的困窘与误解:创新其实是一个个小灵感的累积,离你我都不远,它是很好玩的事情,而且会越玩越high!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