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荷兰在线特约撰稿 文|李笛韶
2020年,是最糟糕的一年吗?
12月初,《时代周刊》公布的新一期封面上,白底黑字的2020被画上大大的红叉。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疫情笼罩下,人们的心情似乎也一直被无力与疲惫所占据。对于各大行业,尤其是文化艺术行业,2020年显得尤为漫长。
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等各大艺术展厅暂停营业,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不得不延期或取消。据著名文化经济学家、艺术经济学研究顾问公司Arts Economics创办人Clare McAndrew的调查研究显示,2020年上半年艺术展览馆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6%。
荷兰作为文化底蕴浓厚的艺术大国,其文化艺术领域也遭受了一定的打击。自三月以来,荷兰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梵高博物馆(Van Gogh Museum)等各大艺术展馆相继宣布闭馆,原定于荷兰国家歌剧院(Dutch National Opera)表演的歌剧也不得不取消。原先熙熙攘攘的展厅和场馆霎时间变得人迹罕至,整个文化行业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不过,热爱艺术、富有创意的荷兰文化艺术从业人员并未一蹶不振。在疫情使得全球文化艺术行业陷入低迷的情况下,荷兰人凭借其无限的创新思维让艺术重新焕发活力。
疫情之下,文化艺术数字化成为大势所趋
与别的行业不同,艺术的吸引力很大一部分源自艺术、艺术家和观众之间所产生的交互与共鸣。无论是音乐会现场所营造的热烈气氛,还是美术馆的静谧,艺术的观赏都是极富体验感的。
然而,由于疫情的爆发,荷兰政府采取了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导致人与艺术的这种传统互动方式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那么,在这种特殊的时期,人们该如何观赏艺术、感受浓郁的文化氛围呢?
荷兰的文化艺术从业人员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数字化技术,将艺术带到民众眼前。荷兰梵高博物馆藏有梵高黄金时期最珍贵的200幅画作,是众多文化艺术爱好者的必经之地。在宣布闭馆后不久,博物馆就快速做出响应,在网站上传了多个4K导览视频。跟随稳定且高清的镜头,我们仿佛亲自踏进了博物馆,在每一幅画前驻足,感受迎面扑来的艺术气息,聆听梵高的内心独白。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荷兰的各大文化艺术机构纷纷在疫情下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各种数字媒体将其文化艺术瑰宝以创新的方式展现在观众眼前。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艺术行业的数字化,将荷兰的多元文化艺术带给世界各地的观众,荷兰驻华大使馆推出了全新的线上文化平台——荷兰艺线(Netherlands Cultural Institute Online,简称NCIO)。
疫情之下,或许你无法到荷兰亲身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与艺术底蕴。但“荷兰艺线”将以数字媒体的形式,带领广大文艺爱好者跨越欧亚大陆,领略荷兰视觉艺术、音乐、建筑、摄影、设计、舞蹈、歌剧、戏剧表演艺术等各个领域的杰作,感受荷兰高品质的文化艺术魅力。
通过70多个视频,“荷兰艺线”将揭开荷兰文化艺术源源不断迸发活力的最大秘诀——创新。作为极具创新力的艺术大国,荷兰始终将创新视为文化艺术发展的重点,将开放与包容纳入其先进的文化理念之中,创造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文化艺术作品。
艺术无界 创意无限
荷兰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早已走在世界前列,在各个领域蓬勃发展的同时,荷兰人以其大胆突破的创新思维,将不同领域进行结合,打造了杰出的跨界艺术作品。
荷兰时装设计师艾里斯·范·荷本(Iris van Herpen)近期与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共同推出的舞蹈短片《仿生》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在这部作品中,创作者探索了时装与舞蹈之间的共生关系,展现了两者交织在一起的变幻力量。
艾里斯·范·荷本将褶皱织物通过3D打印技术创造性地制成半透明的欧根纱短裙。彩色和蓝色的长裙则在舞蹈动作下展开一层层圆形轮廓。其创作理念源自仿生学,即从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中汲取灵感,创造设计为己所用的产品或技术。
在芭蕾舞演员毛晶晶的曼丽身姿下,服装与舞蹈融为一体。裙身贴合她的身体曲线,裙摆则随着她收放自如的舞蹈动作飘舞。在光线的照耀下,不同的服饰散发着不同的光彩,与舞蹈动作相照应,如羽翼般飘渺又如液体般流动。在音乐的鼓点下,时装与舞蹈完美融合,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整部短片的完成离不开各方的默契配合。艾里斯·范·荷本与荷兰领先的视觉艺术家、摄影师、设计师、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合作,将舞蹈与技术、时装、音乐融合,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跨界表演。在这一表演中,艺术不再有边界,也不再是常人无法触及的存在。
同样来自荷兰的舞蹈团体另一种蓝(Another Kind of Blue)则将舞蹈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为观众上演了一场虚拟与现实交融的感官体验。在节目中,两位舞蹈演员趴着在舞台上表演,通过投影和VR技术将他们的身影投射到舞台正前方的幕布上。在高超的舞蹈表现力下,他们仿佛真的在幕布设置的场景中跳跃、奔跑。
组合的成员之一David Middendorp认为技术与舞蹈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了技术的辅助,舞蹈也失去了灵魂”。他力图探求技术与舞蹈之间的共生关系,在这两种力量中寻求恰当的平衡。
不管是艾里斯·范·荷本与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共同推出的《仿生》,还是另一种蓝所带来的表演,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展现了荷兰人独到的跨界合作思维。在探索多元文化艺术的道路上,荷兰人从未停止创新。正是这种大胆创新的理念,将荷兰的文化艺术可视化,真正地做到了让文化艺术为民所享。
兼收并蓄 中荷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当然,荷兰的文化魅力不仅仅在于创新,还在于兼收并蓄的文化氛围。由于很多荷兰人是移民的后代,荷兰的文化也更多元。荷兰人秉持开放的态度,包容世界各地的文化。中荷文化艺术之间的友好合作便有力地体现了这一点。
1994年,中国作曲家郭文景创作的歌剧《狂人日记》在荷兰艺术节首次公演,歌剧由荷兰新室内乐团演出,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2014年,荷兰新室内乐团委托郭文景创作一部新的歌剧。
但挑战也客观存在,比如,对中国传统戏曲知之甚少的荷兰人能否接受节奏强烈的传统打击乐?川剧又该以何种形式走出国门,站上国际舞台呢?
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郭文景与荷兰新室内乐团开展了数次的磨合与商讨,对中国传统戏曲做了革新。他找到了中国戏曲中的传统打击乐器与西洋乐器之间的平衡,在保留川剧和中国传统音乐特色和魅力的同时,创造性地将西方现代音乐融入到川剧中。
2015年6月,由郭文景和川剧艺术家沈铁梅共同创作的歌剧《思凡》在荷兰首演,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的母亲、前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在剧院二楼包厢观看了演出。川剧真正地走出了国门,向荷兰观众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荷兰弗兰克·谢菲尔德将这一创作过程记录下来,汇集成纪录片《内心风景》,于海外上映,展现了西方艺术家对东方艺术的赞誉和思考,在荷兰艺术界对弘扬中国川剧传统艺术和促进中荷文化交流和共鸣起到深远的作用。
或许正如郭文景所说,“一个民族要理解另一个民族,理解它的宗教和政治很困难,但是理解它的音乐是非常容易的"。文化艺术没有国界,尽管中荷的语言不同,但双方能在各自的文化艺术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荷”你一起 相约艺术盛宴
荷兰的文化艺术魅力深深地植根于荷兰人的大胆创新、开放包容的文化理念中。他们深刻地体会到艺术的力量与意义,并为此不遗余力地探索和挖掘更多的可能性。
正如荷兰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何甫在“荷兰艺线”的新闻发布会中所说的那样,在疫情笼罩世界的这一特殊时期,艺术正是大家最需要的治愈方式。
在文化艺术的数字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荷兰驻华大使馆希望通过打造“荷兰艺线”这一线上文化平台,摆脱时空的限制,让艺术以另一种方式治愈人们的心灵,抚平人们心中的不安与焦虑。
现在,“荷兰艺线”已正式在腾讯艺术频道独家推出,给观众们带来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为中国的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平台。在这里,人们不仅能看到荷兰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作品,感受荷兰的创新与包容,还能欣赏中荷的创新合作项目,体会中荷合作的作用与意义。
还等什么?赶快与荷兰驻华大使馆相约腾讯艺术,来欣赏一场来自荷兰的艺术盛宴吧!
作者|李笛韶
做一个有温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