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欧疑云渐散:有个城市或将取代伦敦,它不是巴黎、柏林、米兰,也不是法兰克福

 

21世纪的第三个10年,注定不平凡。每年北半球到了冬季,《牛津英语词典》都会选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年度词汇”。而今年,该机构表示没有办法用任何一个词汇来概括2020年,因为他们实在选不出来了。席卷全球的新冠大流行,大落大起的资本市场,波诡云谲的国际局势,撕裂加剧的美国大选……

紧张的气氛将会持续到它的最后一天:2020年12月31日,英国即将结束“过渡期”,正式脱离欧盟。

离开欧盟或许曾是不少英国民众的心声,但它却会对首都伦敦带来影响。作为一个超级城市的伦敦,它的繁荣极度依赖一个可以自由流动的欧洲和一个拥抱自由贸易的世界。越来越多的观察者和投资者担心,失去了连通便利的伦敦将在这一个十年的大潮里黯然失色。

谁会取代伦敦?早在2016年脱欧公投刚结束时,纽约时报的著名专栏作家詹姆斯·斯图尔特(James Stewart)就曾对此作出预判:不是巴黎、不是柏林、不是米兰也不是法兰克福——而是荷兰阿姆斯特丹。

脱欧公投结束近四年,世界早已变换模样。不确定性仍在继续,但关于“新伦敦”的答案却越来越清晰。正如斯图尔特判断的那样:陆续搬迁的公共机构、企业、高技术人才都在争相用脚投票,光速崛起的阿姆斯特丹正在多个层面上取代伦敦,成为“新伦敦”。

 

一、立足何处

首先,距离脱欧过渡期仅剩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英欧之间仍然没有谈拢关于未来贸易关系的协议。经历了长达三年多的斡旋和谈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之后,仍然有可能出现“无协议脱欧”的情况。不确定性,这是资本市场最担忧的事情。

其次,即使达成了关于未来贸易关系的协议,也只是适度止损。英国不仅将失去与欧陆各国的紧密纽带,对于欧洲以外的企业来说,英国也很难扮演“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户”的角色。脱欧将带来的经济问题,首先有运输、关税、供应链等流通性问题——想想要对法国葡萄酒和德国汽车征收关税、或者英欧边境上大排长龙的车队吧。其次是服务业面临的障碍,从过渡期结束的那一刻起,总部位于英国的任何一家公司,无论国籍,都需要重新申办新的监管许可才能够在欧盟开展业务,甚至还需要与地处欧盟的客户挨个重新签订合同。

再次,不确定性加剧了人才流失和资本流失。自2016年脱欧公投以来,为了避免英国脱欧后与欧盟法规发生冲突,已经有数百家企业将其业务完全撤出英国,或将关键部门转移至其他27个欧盟国家,一同离开的还有数以万计的高技术雇员人才。

这在金融业表现尤为明显。几十年来,欧洲金融业一直以伦敦金融城方圆一平方英里的区域为中心,其它城市显得无足轻重。但自英国脱欧公投以来,金融机构纷纷向欧洲大陆伸出触角。据英国智库New Financial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已经有332家金融公司将其核心业务迁出伦敦。随着脱欧进程的铺开,最终搬离英国的金融机构数量或将更多。安永发布的《英国脱欧追踪》报告估计,在不久的未来,伦敦将流失大约7000个金融工作岗位、以及大约1万亿英镑的银行资产。

 

二、寻找下一站?

对于欧盟来说,英国的离开固然是个重大损失,但它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斯图尔特采访了大量企业高管、政客,发现有这样一个共识:脱欧之后,伦敦作为“中心城市”的角色——包括金融之都、教育中心、人才中心——都将不可避免地由另一个欧洲城市来承担。

“这需要5到10年的时间,但几乎可以肯定,一个’新伦敦’会在欧盟的其他著名城市之中出现。”斯图尔特断言。

会是哪个城市呢?斯图尔特的答案是:荷兰阿姆斯特丹。

这不是凭空想的。斯图尔特列出了一些常见的评价标准,包括:英语设施、监管环境、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办公空间和豪华住宅的可用性;教育环境;餐饮和文化产品;城市的开放程度和有趣程度;等等。他给包括巴黎、柏林在内的热门欧洲城市挨个打分,结果位居榜首的是阿姆斯特丹。

按他的标准,荷兰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

1、讲英语

荷兰的官方语言是荷兰语,但由于数百年以来的贸易传统和小国文化,荷兰有高达90%的人都能说流利的英语。在2020年英孚全球英语能力指数(非英语母语国家)中,荷兰继续蝉联第一。

熟练的英语能力使荷兰的大中型企业和成长中的初创企业都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优势。英语优势也让荷兰成为了欧洲高等教育的中心,荷兰有很多世界一流的大学。与德国、法国相比,荷兰从很早就开始了高等教育英语化的进程,许多硕博课程都是英语授课,学生群体非常多元化。这为市场提供了一大批拥有高学历、高技能的劳动力。

  

2、金融中心

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的金融中心和政治首都,长久以来已经是一个国际商业中心。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得分最高的欧洲城市就是阿姆斯特丹。尽管柏林在初创企业方面的单项得分更高,但它的金融基础设施要远远落后于阿姆。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有4000余家外国公司落户荷兰,其中约有一半是美国公司。目前荷兰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虽然高于英国和爱尔兰,但低于德国、法国这两个欧洲大国。

3、连通性

荷兰也是国际交通和物流的中心,它拥有欧洲最重要的机场——史基浦机场,还有便利的港口和海运基础设施,且高铁网络交通非常便利,可以在2-4小时之内到达布鲁塞尔、巴黎、伦敦等大城市。

相比之下,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尽管拥有更优惠的税率,但阿姆斯特丹的连通性、身处欧洲大陆中心的地缘优势,是都柏林所不能企及的。

4、其他软实力

阿姆斯特丹的城市氛围及生活质量也常被提及的因素。这里有风景如画的运河,优质的餐馆和剧院,热闹的夜生活,以及作为一个主要的全球贸易中心、用几个世纪培养出来的国际化和宽容的态度。

荷兰的政治决策也有别于英国,一直避免出现单独党派执政,执政联盟习惯于组建不同政治派别的合作,有很多力量可以影响政治决策。

三、小国荷兰,实际上是头部玩家

拥有110万人口的阿姆斯特丹,背靠着拥有1700万人的荷兰——它是欧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一眼看上去,荷兰其实并非一个“大国”。尽管荷兰的人均GDP长期稳居欧盟前五;但如果要看体量,荷兰的面积、经济总量、人口数量等仍然无法与德国、英国、法国等相比,甚至也低于西班牙和意大利。

然而,投资者们在研究荷兰影响力时往往会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作为一个“小国”,荷兰在欧洲拥有与它的体量完全不成正比的大影响力。

四、后脱欧时代,荷兰已经准备好了

在过去数十年中,英国与荷兰曾是欧盟里自由贸易派的最主要推手。英国脱欧以后,自由贸易在欧洲的大旗将由荷兰这个国家扛起。

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人才已经用脚投票。根据荷兰外商投资局(NFIA)的数据,在2016年6月至2020年2月期间,已经有至少140家受到脱欧影响的公司从英国搬迁至荷兰。其中78家是从去年搬来的,预计将为本地创造4000个工作岗位。为经济注入3.75亿欧元的投资。荷兰外商投资局还透露,现在正与超过425家有类似计划的公司进行谈判,这个数字在去年年初仅为175家,可谓增长飞速。

  

金融数据公司、券商、交易所及其他交易基础设施提供商等强调“多元化金融”的公司非常青睐阿姆斯特丹。据New Financial统计,相比于其他欧盟城市,阿姆斯特丹从英国吸引到的此类企业是最多的。日本最大的银行三菱UFJ金融集团去年也从伦敦裁撤人员、但扩大了在阿姆斯特丹的办事处,并将其扩围欧洲大陆的总部。从伦敦迁到阿姆斯特丹的日本机构还有松下和索尼。

最著名的一场搬迁要属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这包括接手超过900名的人才以及迎接大批制药与生物技术企业的入驻。

阿姆斯特丹附近的大学城莱顿也受到追捧,杜邦、英国医疗技术公司Aparito和南非生命科学技术公司Synexa Life Sciences等企业都将其欧洲总部设在了那里。得益于荷兰便利的铁路网络,那里到欧洲药品管理局仅二十分钟的车程。

荷兰在各方面都正为脱欧做着准备。最具代表性的要属荷兰的旗舰产业——物流。

  

英国脱欧后,货物和服务的价格及供应情况都会发生变化,供应链的成本会因此增加,供应延迟的情况会增多。受到进口增值税和潜在关税的影响,进口关税会有所调整,边境管控会更严格。同时,合规性检查越来越频繁,企业的监管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自2021年1月1日起,英国与欧盟之间的货物流通不仅需要提交海关申报单(EORI号码)、相关证明和许可证,还要缴纳进口关税、增值税。这一新要求增加了进出口商的文书工作和行政负担。而行政流程的延迟及边境拥堵会加长货物的交付期,影响商品的上市时间,最终导致产品的竞争力大幅下降。

在意识到企业应该对海关手续、运输、生产制造与组装、仓储与物流几个方面进行优化之后,荷兰企业迅速提出了解决方案。例如,荷兰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Portbase优化了申报服务:往来英荷的货物在进出荷兰港口时需要提前向海关申报并通过Portbase平台上传电子海关单据,通知目的港。货物在离开港口之前,企业需要通过Portbase平台确保目的港已经收到通知。所有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运输货物。

脱欧之前,拥有战略性地理位置的荷兰就已经是进入欧洲的物流枢纽。它处于欧洲富裕人群密度、人口密度极高的地区中心,并且与德国、法国、意大利及英国这些大型经济体紧密联相联。它拥有全欧洲最大的港口之一鹿特丹港,凭借高度发达的国际机场和完善的公路、铁路和水运系统,荷兰一直起着连通中西的桥梁作用。

对想要连通世界的荷兰来说,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大陆低风险地区率先复工复产后,振华重工首船发往中国以外的项目就是去往荷兰荷兰鹿特丹港。2019年,中欧物流园项目在荷兰林堡省芬洛市Brightland创新中心正式启动。荷兰也是著名的中欧班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成都、长沙、合肥等多个城市出发的火车,沿着中欧班列可直接通往荷兰重镇蒂尔堡,将中国制造的产品直接送到欧洲市场。

目前,荷兰是中国的第二大顺差来源国,仅次于美国。考虑到荷兰经济体量与中国的悬殊对比,这样的数据不得不说是惊人的。

站在2020的年末,脱欧即将成为过去式,新的篇章即将开启。

当英国还在忙于脱欧谈判的时候,荷兰已经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迎接后脱欧时代的挑战,抓住后新冠时代的机遇,迎接与世界——特别是来自中国的——更深层次的联结与合作。(文章:荷兰在线)

积极应对“后脱欧时代”

-- 把握中国企业在欧投资的新机遇

  

如果您还对跨文化交流、环保与碳中和、创新与可持续发展(SDG17)等方面的内容感兴趣,推荐您持续阅读“荷兰在线中文网”其他文章。

 

 
Anonymous (未验证)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