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叫什么名字?荷兰的李华和张伟,通常叫做“小杨”(Jan)

荷兰在线特约撰稿 文 | 郭典典

如果你还记得,在小时候的英语作文中,你总是要帮“李华”写信。

自1995年以来(距今25年),“李华”在中国高考英语作文中已经累积出现103次(平均每年4次),成为众人调侃的“高考钉子户”。

那么为什么英语作文都喜欢将李华作为主人公呢?

这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在《2019年全国姓名报告》中,李姓人数居第二名,而“华”字则是名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50个字之一。

由此可见,李华是一个非常大众化的名字,可以代表每一个平凡人,且其拼音简单,考生不易拼错,因此成为英语作文中的“热门选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由此产生了各种名字的排列组合方式。其中,有的名字因其笔画简单或特定的寓意,成为中国父母最受青睐的名字。

在全国户籍人口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名字是“张伟”。

人气歌手大张伟的本名便是张伟。因为小时候班里有两个张伟,老师便取了大张伟和小张伟来加以区分,“大”张伟这个名字也跟随他走上了电视和网络。

不仅是中国存在重名情况,在荷兰这样名字数量相对固定的社会,重名的概率更高。与“李华”、“张伟”一样,“杨”(Jan)就是这样一个流行到“烂大街”的名字。

荷兰遍地是小杨

上世纪六十年代,“杨”依然是最受欢迎的男婴名字,有11%的荷兰男性名叫“杨”,相当于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另外,有超过5%的荷兰男性名字里有“杨”,这还没有算上把“杨”当做小名的人。

因为太过常见,“杨”也像汉语中的张三、李四、小明一样,成了许多俗语中“普通人”的代名词。

例如,人们常用“杨和大伙”(Jan en alleman)来指代“所有人”。在大部分情况下,带有“杨”的俗语都隐含调侃的意味。比如,“帽子杨”(Jan met een pet),表面上象征着荷兰社会阶级较低的普通工人,潜台词却是暗指这个人头脑不好、没什么教养。

要说别人是“混蛋杨”(Janlul),贬义色彩就更明显了,通常意为又蠢又烦、不值一提的家伙。

此外,“杨斯坦的家”(Het huishouden van Jan steen)在荷兰语中就是凌乱不堪之家的代名词。要是一个人情绪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荷兰人会说这是“小杨哭,小杨笑”(Jantje huilt Jantje lacht)。

当然,并不是所有含“杨”的俗语都是贬义的。

荷兰有句俗语是“小杨不学,老杨不会”(Wat Jantje niet leert, zal Jan niet kennen),意思是小时候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如果一件事小时候不去学习,长大了很可能就做不来。

该俗语的意思有点类似于中文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虽其程度没有“老大徒伤悲”那么强烈,但也同样表现了荷兰人希望孩子学习要趁早的想法。

“杨”的来历

“杨”这个名字如此常见有几个原因,首先与宗教有很大关系。“杨”是“约翰”(Johannes)的简称,即圣经中的施洗约翰。

中世纪以来,随着基督教影响逐渐扩大,圣经中圣人的名字在荷兰很受欢迎。一方面,这些圣人的名字常常被提到,人们都很熟悉,另一方面,给孩子取圣贤的名字也是图个庇护的好兆头。

除受洗名之外,许多人也会取一个简单好记的小名(呼名,roepnaam),用于日常称呼,而叫“约翰”的孩子,小名便是“杨”。

此外,与中国的名讳相反,荷兰人有以长辈名来命名孩子的习俗。通常,孙子会沿用(外)祖父的名字,孙女则沿用(外)祖母的,普通名字与杨结合的复名(比如亨利杨,Hendrik Jan)也一度非常流行。

因此,“杨”这个名字便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宗教在荷兰的影响逐渐减弱,越来越多的家长也觉得以长辈的名字来命名太“过时”,“杨”这个名字的热度也降了下来。

不过,关于“杨”的各种俗语依然流传于民间,昭示着这个名字曾经受青睐的程度。

荷兰姓名二三事

除了容易重名,荷兰人的姓名还有些其他有趣的地方。

“姓氏”在荷兰的官方历史并不长。公元6世纪前后,日耳曼诸民族开始使用单名,每个人有一个名字,基本不会重名。

中世纪时,复名系统逐渐取代了单名,除了日常称呼用名之外,往往会在后面加上指示父亲身份的名字,比如威廉森(Willemson),意为“威廉之子”。

但是那些真正意义上世代相传的家族姓氏,只有贵族和显赫之人才有。

直到1811年,拿破仑在统治荷兰期间颁布了《民事法规》(Burgelijk Wetboek),姓氏才成为市政厅人口注册的必填选项。一部分荷兰人选择继续使用父名为姓,即威廉森(Willemson)、彼得森(Pieterson)等。

另一部分则选择以职业、地域、外貌特征等为姓。来自职业的姓氏有费舍(Visser,渔夫)、施密特(Smit,铁匠)、德布尔(de Boer,农夫)等。

表示地域的姓氏多包括“凡”(van)字,即“来自”的意思,如梵高(Van Gogh)的姓氏本意为“来自戈赫”(Goch,荷德边境小镇)。提示外貌特征的姓氏则常含有指示代词“德”(de)字,比如德朗(De Lange,高个子)、德容(De Jong,年轻人)、德弗斯(De Vos,像狐狸一样的人)。

因为当时姓氏的上报流程比较随意,荷兰奇奇怪怪的姓氏也不少。如今姓Poepjes(小粑粑)、Liefjes(小宝贝)的人,大概要埋怨两百年前的祖先太不严肃。

另外,与许多欧洲国家一样,荷兰也有女性结婚后随夫姓的传统。

不过《民事法规》颁布时规定,女性也可以选择保留婚前姓。

如今人们的选择就更多了,婚后可以选择随任意一方的姓,或者选择两个姓氏结合,也可以选择保留婚前的姓氏。孩子姓氏的选择也一样,唯一的限制是,如果一对配偶生下多个孩子,每个孩子的姓氏必须相同。

除了姓氏之外,荷兰人与中国人一样也有小名。在荷兰工作生活过的人可能都有过被荷兰人“小名”困扰的经历。

荷兰人写在护照上的“大名”往往和其第一次见面告诉你的名字不一样。比如一位叫Maria Anna de Jong的同事,可能所有人都叫她Ria,可如果一起出席会议,在与会人员名单上却找不到Ria这一名字。这是因为在正式的场合中,人们通常会使用护照上的大名,或者名字首字母缩写,即M.A.de Jong。

荷兰人的小名通常都是随意取的,跟大名可能没有任何关系。不仅父母可以替孩子取小名,等孩子长大了,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名。所以在荷兰,除了要记住对方自我介绍时提到的称呼名,记住大名首字母也很重要。

生活在荷兰的各位小伙伴,有没有遇到过其他有趣的荷兰姓名呢?

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吧!

作者|郭典典

旅居荷兰,喜欢琢磨一切与语言和文化相关的事。工作之余兼文学翻译。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以荷兰为中心、欧洲为视角,与全球华语世代一起发现各种前沿及有趣的创新项目。我们想通过各种脑洞大开的故事,改变创新在大众文化中遇到的困窘与误解:创新其实是一个个小灵感的累积,离你我都不远,它是很好玩的事情,而且会越玩越high!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