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中找寻一点亮光,疫情倒逼小微企业转型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 文|岳韬

“如何让中小微企业乘风破浪,度过疫情难关?”

这是今年萦绕在人们心头的一个重要问题。

往年的6月27日“中小微企业日”,全球都会在联合国的倡导下庆祝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成就,并探讨如何帮助它们更持续公平地发展下去,进一步焕发活力。然而,今年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在疫情的阴影下,人们首先关心的是中小微企业能否存活下去。

联合国将今年的主题定为“2019冠状病毒病:大封锁及其对小型企业的影响”,也在官网中强调,在2019冠状病毒病危机期间支持小型企业。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中小微企业都是经济和就业的支柱, 荷兰也不例外。疫情之前,中小微企业为荷兰贡献了6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岗位。

可是跟大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相对脆弱,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冲击。虽然从疫情开始以来荷兰已推出一揽子救援中小微企业的政策,但是庞大的政府支出是否能为它们支撑起一个明朗的未来呢?

雨后春笋般的初创公司

中小微企业通常指规模不足250人的公司。截止疫情前,荷兰共有116万的中小微企业,其中近95%是微型企业,即规模不足十人的公司或只有创始人的自雇企业。在2009年至2019的十年间,荷兰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增长了44%,其中信息传播企业增幅最大,同时视频制作和自媒体公司及IT服务供应商也有大幅增加。在商贸领域,数万计的电商上线,伴随着大量新开张的物流公司。在实体经济领域,啤酒酿造企业的数量增长了有十倍之多。

这些增长基本来自微企,相比之下,规模在10至250人之间的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在十年里没有明显变化。微企之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女性创办的。据阿姆斯特丹大区今年4月的一份普查报告显示,该区域内由女性创办的企业中71%是五人以下的微企。

在疫情开始前,荷兰的经济大环境就已经对微企不利了。许多微企虽然有着很好的想法和商业模式,但是却无法保持增长,尤其是在高科技、农业食品等重点行业之外的企业。为此,近两三年来荷兰政府最关心的是如何让更多的小微初创企业(start-up)成长为扩展型企业(scale-up)。

研究证明,只有当小微企业突破了规模瓶颈,连续三年保持超过20%的利润增长,它们才更有可能稳定地发展下去,规模越大它们的抗风险能力也就越强。

痛苦求生的小微企业

然而,一场疫情打断了荷兰政府原有的进程,使它不得不先停下来帮助脆弱的小微企业渡过生存难关。疫情前期,一些小微企业就已表示无法应对危机。荷兰中央统计局预估,如果疫情持续两个月以上,超过22%的小微企业(5-20个雇员)将面临破产;如果危机持续六个月以上,这个数字则会高达56%。

其中,住宿和食品服务行业的前景最为悲观。其次,汽车和摩托车行业、建筑行业和文体娱乐业的未来也充满挑战。

据某餐饮行业的华人创业者说,在阿姆斯特丹等大城市的餐馆损失最大,因为大城市租金昂贵,商业房租又是多年的长期合同,没有生意,还要继续付房租。其中最“倒霉”的恐怕就是在年初意气风发开张新餐馆的朋友了,他们筹集大量贷款,装修店面,雇佣人员,没想到生意还没做起来就出现了疫情。

疫情对女性创业者来说也是一场磨难。在阿姆斯特丹大区,有40%的女性创业者说她们在疫情期间不得不停下手里的工作来照顾停课的孩子。她们中有的人半天当家庭老师,半天处理公司的业务;也有的在育儿期间抓住碎片化的时间来工作;甚至一些孩子多的人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缩减到了一小时。大环境和个人因素叠加,使得该区内近80%的女性创业者在疫情期间遭到严重的利润损失。

左右两难的政府

为了挽救大量危机之下的中小微企业,荷兰政府自三月底以来推出了一揽子救援方案,譬如:因疫情影响导致营业额减少20%以上的企业可以申请劳动力成本援助,还能申请延期缴纳所得税、公司税、工资税和营业税(增值税)。营业额损失超过30%的中小微企业则可申请最高达2万欧元的固定成本补贴,部分行业的中小微企业还能获得每月4000欧元的止损补贴;自雇人员则可申请过渡补贴,帮助他们在疫情期间达到每月最低的社保收入。

除了经济补助与经营保障措施,荷兰政府还推出了信用担保计划,来帮助受冠状病毒影响的中小企业和农业获得银行担保和过渡贷款;此外,由荷兰政府建立的专门商务信息网站罗列了疫情期间政府最新发布的各类支持企业的援助信息,以及一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式,比如如何在荷兰注册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如何才能得到创业帮助等等。

然而,即使把这些援救措施考虑在内,今年秋天也将掀起一波新的破产潮。据荷兰《忠诚报》(Trouw)引用信用保险公司科法斯(Coface)的数据显示,自疫情发生以来的一年半里将有近8000家公司倒闭,是2019年数量的两倍。

科法斯的统计结果还表明,疫情措施的放松几乎不会改善这个趋势,这些公司将永远无法弥补过去几个月的损失。政府显然无法长期为中小微企业供血,但是如果太早结束供血,大量公司无疑会为生存而负债,其中部分负债将变成坏账,从而给银行增加风险,由于银行持有大量政府债券,政府也将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

疫情带来的商机与合作

疫情虽然将大部分中小微企业置入苦海,但是也有部分企业因为疫情而高速增长或利用这段时间重新定位。比如,阿姆斯特丹的三个年轻女创始人(包括一名华人)在疫情间开创了帮助女性在家测试荷尔蒙,轻松掌控怀孕的医疗公司Grip Fertility。她们原本打算等疫情过后再推出公司的,但是潜在客户和家庭医生都建议她们立刻施行,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并缓解医疗压力。

此外,许多咨询和培训公司在疫情期间实现了业务从线下到线上的转换。这些企业原本已为线上模式筹备了很久,但因忙碌始终无法落实,疫情正好成了催化剂并提供了时机。等疫情过后,他们还会继续使用线下和线上的混合模式。

除了商机之外,还有不少荷兰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在疫情期间放弃部分利润,与政府和非盈利机构合作,为控制疫情、治疗新冠、稳定经济做出不可或缺的贡献。如,健康科技公司Castor EDC为科研工作者免费开放其数据库,从而加快疫苗和治疗方法的开发;区块链公司TYMLEZ则向政府免费提供服务,从而提高医疗设备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效率;网络安全公司Cybersprint与医院和医疗部门合作,保证其系统不受病毒攻击;点餐软件公司Y The Wait则在疫情期间暂时取消向餐厅收取服务费,从而帮助餐饮企业渡过难关。

女性创业者说,群体支持在疫情期间给了她们很大的鼓励。阿姆斯特丹大区的女性创业者中有一半以上的属于某组织,比如帮助女性创业者社交和提升的组织The Next Women、帮助女性在高科技行业发展的组织Women in Tech等。女性创业者们通过在疫情前就建立起来的社群关系在低谷期间寻找资金、提升技术或思考新的模式和平台。

危险也是机会。即使是像新冠疫情这样使得全球停摆的巨大动荡,也在制造障碍的同时孕育着机会,让一些公司发挥出潜能,并迫使商业、政府和社会更紧密地合作。中小微企业虽然规模小,但是它们的作用和影响却远远不止“中小微”——中小微企业贡献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经济和就业,因此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疫情之下,政府帮助中小微企业挺下去,中小微企业也在帮助政府快点结束磨难,它们携手在帮助社会尽早回归常态。

 

作者|岳韬

岳韬,从事商业案例开发、跨文化培训,并兼自由撰稿人和小说作者。她的最新长篇小说《一夜之差》于2019年1月问世。她的前一部长篇小说《红蟋蟀》先后被翻译为英文(Shanghai Blue)与荷兰文(Schemering boven Shanghai)出版。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以荷兰为中心、欧洲为视角,与全球华语世代一起发现各种前沿及有趣的创新项目。我们想通过各种脑洞大开的故事,改变创新在大众文化中遇到的困窘与误解:创新其实是一个个小灵感的累积,离你我都不远,它是很好玩的事情,而且会越玩越high!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