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应走向何方?荷兰人选择以“诚”筑城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 文|闻雨

说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我们第一个会想到的便是2010年于上海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笔者依稀记得,在荷兰国家馆总长800米的8字型“快乐街”上摆着巨型的米菲兔,这也是笔者第一次知道这只嘴巴呈X型、印在诸多文具上的兔子来自荷兰。

上海世博会,图/©Thijs Wolzak

在那个秋天,不仅有让人叹为观止的上海世博会,全球还为城市专门设立了纪念日。世界城市日,正是来自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上海宣言》中的倡议,其总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9年度的主题为“城市转型,创新发展”。

2018年的一份联合国报告指出,目前世界人口有55%居住在城市地区,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68%。城市化与人口居住地从农村向城市地区的逐步转变,加上联合国最新发布的一项世界人口增长的数据显示,到2050年,城市地区可能增加25亿人,接近90%的增长将发生在亚洲和非洲。在2018年和2050年之间,印度、中国和尼日利亚将占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增长的35%。

人口激增,图/pxhere图库授权使用

前述报告提到,欧洲的城市化率已达到74%。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全球人口数据显示,2018年荷兰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05.9人,远远高于中国内地的每平方公里152.1人。人口密度如此之大的国家,是如何进行城市管理,让城市的街区成为满足民众各式需求的“快乐街”的呢?

城市宽容每一种不一样的活法:给思思的礼物

今年9岁的思思是一个中荷混血男孩,住在阿姆斯特丹的卫星城市希尔弗瑟姆(Hilversum),是母亲王蓓的二儿子。因为猫叫综合征的关系,思思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轮椅上度过的。

“猫叫综合征”因婴儿期的哭声像猫叫而得名,是一种由第五号染色体(5p)短臂缺损而引起的基因异常症状,其罕见程度为五万分之一。猫叫综合征的孩子比正常孩子发育迟缓,生长期因人而异,有的可能十分缓慢,比如三四岁时仍依赖助步器行走,大小便也不太能够自理等等。思思在六个月大的时候,被检查出了猫叫综合征。

“荷护”中荷特殊儿童交流项目的创始人王蓓在荷兰生活已有20多年,她告诉笔者,尽管几年前从老街区搬入新小区,家门口方便思思的轮椅进出家门的小斜坡一直“如影随形”。

2017年,也就是思思7岁左右的时候,王蓓一家乔迁至一个新区的小区。在小区建设之前,建筑设计事务所负责了整体的规划设计,其中给沿街设计的样子,都是独门独户,院子与家门口之间有小楼梯上下。而王蓓家的房子也正好是沿街的。

常规设计的沿街屋子,图/王蓓

从外观统一的角度出发,如果直接投入建设,思思每天轮椅上下楼梯将成为一个棘手的“小麻烦”。于是,在设计规划之初,王蓓就作为居民提出了是否可以将自家的沿街楼梯设计成小斜坡,方便思思出门和回家。

“市政建设非常复杂,要考虑市政形象、可持续发展、排水等等,重新装修的话,有些方面涉及到公共部分的,比如说沿街的部分的话,也需要市政审批的。”王蓓告诉笔者,每个城市都有这样一个非常庞大的部门负责相关问题。

提出意见后不久,市政厅就派人来到王蓓家了解了思思的情况和现实需求。两三个月后,市政厅批给了思思一个斜坡板。王蓓说,在市政厅的人上门了解情况之前,她只是开具了思思的相关诊断证明,并不需要其他繁琐的证明和程序。

王蓓家门口的斜坡板设计,图/王蓓

“我觉得这是真正在实现居民生活的无障碍出行。现在荷兰对很多残障人士的福利,都已经从中央政府下放到各个地方和城市了,所以如果家里有残障人士的话,你可以对任何设施提出需求。”王蓓向笔者介绍,有一些需求可以通过保险公司报销,但有一些仍然需要市政厅予以帮助。

王蓓的家里还有一个自动升降的小电梯,也是通过市政厅审批资助的。因安装这一设备的费用需要上万欧元,普通家庭很难自己负担,因此市政厅亦会给予相关的帮助。

轮椅升降梯,图/王蓓

不久之前曾有过一个社会问题的争论——我们平时看到的盲人、残障人士越来越少了,究竟是这个特殊的群体真的变少了?还是那些人已经不再出门了?

思思是个爱笑的男孩子,也时常去户外探索。而这个小小的电梯和斜坡,或许是帮助这些孩子拥抱世界的第一步。时至今日,我们仍不知道医学是否可以突破罕见病的难题;但我们知道,不管是突然有一天思思可以跑跳行走、还是会一直坐着探索世界,他一定都会在属于自己的人生里自由自在。

所有交通工具“生而平等”:让自行车也能“有尊严”

有限的城市空间里,骑车出行的朋友们一定受过这种“委屈”:车道比机动车道窄很多,承受着天然的“冬凉夏暖”,还要吸旁边的车子尾气。

自行车在马路上所占空间远小于汽车,图/unsplash图库授权使用

在2014年的欧洲可持续机动性主题周上,一群拉脱维亚的青年举行了一场富有创意的街头抗议,打响了自行车城市道路的争夺“反击战”。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的街道上,这群青年扛着全比例汽车骨架骑上车道,展示了汽车占用的空间远比单独的一辆自行车所占的空间要大得多。

随着机动车的数量不断增多,很多年轻城市的马路越造越宽,自行车道却越来越窄,甚至很多自行车只能被迫抢占人行道。然而,对于荷兰这样一个“全民爱骑车”的国家来说,不仅不会怠慢自行车,反而要给自行车设立更加便捷更加“尊贵”的交通设施服务。

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素有欧洲"自行车之都"的称号。但是据中新网报道,数据显示,阿姆斯特丹的居民自行车使用率在过去的20年内提高了40%,全市人每天骑行合计约200万公里。市中心68%的出行方式是骑车,但仅有11%的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分配给自行车,相反,汽车占据的基础设施空间却是自行车的4倍。2016年,荷兰人开创性地设立了全球首个"自行车市长"一职,来解决日益严峻的自行车拥堵与停车难问题。

更为难得的是,荷兰还努力吸纳孩子们对城市建设的意见,譬如在今年7月,荷兰阿姆斯特丹选了10岁的阿米·塔赫里(Armin Taheri)作为新上任的“初级自行车市长”。这位“小市长”很有想法,他希望打造一个更适合儿童骑车的城市——为智能化的自行车道增添一些创意元素。

此前,在NEMO科学中心举办的一场关于自行车展览的开幕式上,50名参赛选手受邀,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模型。塔赫里作为参赛者之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表示,“自行车道上有传感器,如果有人在骑车,可以自动播放音乐,夜晚就点亮灯。这样也许会让人们更愿意骑自行车,也能在骑车的过程中更有趣和安全。”这个提议最终让塔赫里获胜,阿姆斯特丹监督交通事务的市议员迪克斯玛(Sharon Dijksma)宣布将努力把这个计划变为现实。9岁的前“市长”洛塔·克罗克授予了塔赫里一个由改装过的自行车链制成的市长制服领子。

骑自行车的儿童,图/pxhere图库授权使用

比赛亚军得主丽兹(Lizzy Stroo)和亚当(Adam Belbah)的想法也得到了肯定,丽兹想要开辟特殊的自行车路线来教孩子们安全地骑车,亚当则主张建立一个以自行车为基础的儿童游乐园。迪克斯玛说,市政府也将努力实现这些想法。

除了改善自行车道以外,荷兰人还想为自行车打造遮风避雨的港湾。曾经,荷兰东北部城市格罗宁根的中央车站前面停满了自行车,不仅不方便行人进出,事实上,也不方便自行车的存取。

2007年,为了解决格罗宁根的自行车“停车难”,不同于修建单独的停车楼或停车广场,设计师采取把停车场放在下沉的空间里,在上面覆盖一个广场,以达到解决停车问题和改造火车站广场的双重目的。彼时,格罗宁根车站的这一自行车停车库是最早的大型自行车停车库之一,也是荷兰最大的自行车停车库。当年停车库开放时,可容纳4000多辆自行车,加上其它停放空间,可以容纳约6000辆自行车。

自行车停车场,图/shutterstock图库授权使用

随着火车、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旅客的数量继续快速地增长,几乎有一半的乘客是骑自行车来到火车站的。就在今年,乌特勒支中央火车站开放了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存放处,这个存车处有12500个自行车停放位,现在,乘客们可以将他们的自行车停放在荷兰最大的火车站的站台附近。

荷兰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及水管理国务秘书范丰霍芬(Stientje van Veldhoven)说:“这个自行车存放处的规模,显示有很多人——特别是上班一族——已经发现了自行车是对抗道路繁忙的秘密武器。”她表示,在未来,荷兰将会继续投资,让骑自行车出行变得更加便利和安全。

图/pixabay图库授权使用

如今,各国的年轻人们在讨论城市便捷程度的时候,也不再仅仅是以新修了多少路和多少桥作为衡量的标准,笔者曾在网上看到一个说法深以为然——“真正考验一座城市的,是能在建筑物密集地形复杂的市中心‘螺狮壳里做道场’。这种繁华城市内部的新建工程,考验着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许多城市早已过了最基本的“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时期,冰冷的钢筋水泥所架起的城市,拥有多大的包容度、对每个群体的便捷度,真正能够温暖多少人,或许才是未来决定这个城市能否“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因素。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以荷兰为中心、欧洲为视角,与全球华语世代一起发现各种前沿及有趣的创新项目。我们想通过各种脑洞大开的故事,改变创新在大众文化中遇到的困窘与误解:创新其实是一个个小灵感的累积,离你我都不远,它是很好玩的事情,而且会越玩越high!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