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 文/宋辛)5月21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这也是全球首颗环绕地月拉格朗日L2点运行的人造卫星。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美好的传说,探索月球也是几辈中国航天人的梦想。“鹊桥”号卫星发射成功,在国内外引发不少热议。有外媒评价称,嫦娥四号将在月球背面实施软着陆,这会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毕竟月球背面远离地球,相对来说还不为所知。
科学无国界,不为很多人所知的是,此次成功发射的“鹊桥”号也承载着荷兰、瑞典、沙特和德国四国科学家的智慧和期许。为了让全人类都能充分利用月球背面L2 点的优势位置, “鹊桥”这次还搭载了来自这四个国家的不少精密探测仪器,使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能发挥所长,开展有益于全人类的在轨科学探测试验。
而在这些仪器中,尤以荷兰与中国合作研发、荷兰制造的无线电波接收器(低频射电探测仪,NCLE)引来全世界最多关注。
荷兰制造的这个无线电波接收器是何方神圣?中荷航天合作现状和前景如何?本文将带你一探究竟。
▲ 卫星将围绕着月球背后的定点旋转。图片来源:荷兰拉德堡德大学网站截图
中荷合作翻开射电天文学的新篇章
荷兰是射电天文学领域的强国。射电天文学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通过电磁波频谱以无线电频率研究天体。简单一点说,射电天文学就是以无线电接收技术为观测手段,观测的对象遍及所有天体:从近处的太阳系天体到银河系中的各种对象,直到极其遥远的银河系以外的目标。
由闻名全球的荷兰射电天文研究所(ASTRON)牵头建立的低频阵列天线(LOFAR)是一个超大型的天文望远镜网络,借由布置在不同地点的天线收集来自遥远太空的低频无线电信号,再通过网络连接将所有数据汇总到同一台超级计算机上。
目前,LOFAR天线已遍布西欧,研究者们将目光投向了欧洲甚至地球之外。早在2011年,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天体物理学系的德国籍教授海诺‧法尔克(Heino Falcke)就提出了在月球背面建立无线电望远镜的设想。他一开始的目标合作对象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或欧洲航天局,但最终实现他的梦想的地方,是近年来在探索太空领域发展迅猛的中国。
2015年荷兰政府对中国的一次贸易访问,为两国的航天合作提供了契机。中荷两国同意在太空任务上进行合作,共同签署了相关备忘录。次年,荷兰航天局与中国国家航天局又签署了荷兰-中国低频探测器(NCLE)项目。
该项目的中方团队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领衔。而荷兰方面,除了上文所提及的荷兰射电天文研究所和拉德堡德大学射电天文学实验室之外,还有一家年轻的荷兰公司参与了此次合作。这家名为“太空创新解决方案”(Innovative Solutions In Space)的公司由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六名学生于2006年创立,专门从事与微小卫星相关的业务,如今已成为该领域的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