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TYzNDQ1ODc0OA==

面对洪水,为什么荷兰人如此淡定?

连日来长江流域的大暴雨将很多南方地区变成了一片水乡泽国,让我们再一次见识到了水的威力。“水能载舟,水也能覆舟”,这一点荷兰人最有体会。三分之一国土在海平面以下、长年和洪水做着斗争,但又依靠水撑起世界闻名的畜牧业、农业和物流航运业。荷兰人自古以来和水就有着亦敌亦友般的复杂情感,也努力在其中寻找着最佳的生存之道 。

去年,我们的微信公号就给大家讲了一位荷兰老先生和洪水比邻而居的故事。这位名叫凯斯·范勒斯(Cees van Nes)的老先生居住在荷兰南部城市多德雷赫德的老城中心。每逢暴雨,老先生所在的老房子就被水淹过半米高,洪水拍打着他家画室的落地玻璃窗。不过这荷兰房子的质量好像特别好,尽管窗外波涛汹涌,但屋内似乎却滴水未进,老先生总是淡定地站在窗口往外望。

 



荷兰多德雷赫特市中心的凯斯·范勒斯先生透过窗户望着外面的洪水

居住在荷兰多德雷赫特市中心的凯斯·范勒斯先生透过窗户望着外面的洪水

 

居住在荷兰多德雷赫特市中心的凯斯·范勒斯先生透过窗户望着外面的洪水
(图片来源:ANP/Robin Utrecht)

2012年1月,多德雷赫特涨大水,这一戏剧性的一幕被一名自由摄影师抓拍到,这张照片第二天立马上了荷兰大报《共同日 报》的头版。从此之后,只要荷兰一涨水,摄影师们就跑到范勒斯老先生家窗前蹲点,等着老先生在窗前出现,然后拍下那经典的一瞬间。然后,第二天各大报纸的 头版就都是老先生的了,配上的大标题都大同小异“荷兰全国遭遇水患”、“荷兰南部遭遇洪水”云云。

老先生突然出名了,他家也成了旅游景点,很多游客纷纷涌来,希望在他家窗前拍一张同样角度的照片。

那排海景房成了旅游景点
老先生家成了旅游景点(图片来源:ANP/ Robin Utrecht)


荷通社摄影师罗宾·乌特列支(Robin Utrecht)更是将老先生推向了世界,他拍的同角度照片纷纷被世界各大媒体采用,还入选了包括《时代周刊》、《大西洋报》、Getty Images多家世界级媒体当年的年度照片。

2013年多德雷赫特涨水期间
2013年涨水期间(照片来源:ANP/Jerry Lampen)

自从我们去年我们讲了这个故事后,对他老大爷的那套世界级”海景房“念念不忘,好想能进去看看,来解答心中的诸多疑问:为什么窗户的质量那么好?水会不会淹进去?为什么老大爷那么淡定?

经过多方寻找,我们没有找到这位名叫凯斯·范勒斯(Cees van Nes)的老大爷,却找到了一部采访老大爷邻居的视频,我们获得授权将视频配上中文字幕,带你走进这排被洪水侵袭的荷兰老房子里去看看,听听里面的居民是如何与水共存的。

在视频里我们可以看到,房子里的地窖的设计起到了很大的抗涝作用。地窖分成湿地窖和干地窖: 湿地窖,平时河水涨高能通过门流进来;干地窖则和湿地窖由一个钢制舱门隔开。涨水的时候,湿地窖就起到了容纳河水的作用,使得河水止步于湿地窖,不会再进一步进漫到室内。但是如果遇上多年不遇的高水位,湿地窖里的水会因为涨得太高而从隔离的舱门缝隙里流进干地窖,使得干地窖里也浸水。

在三角洲工程建成之前,这里发洪水比现在频繁得多,水位也高得多,那时候河水甚至会漫进客厅半米高。虽然如今的情况改善了很多,但当地市政府和居民仍然时刻保持警醒状态,他们不相信什么“神器”,他们相信“做好准备只是完成了一半的事情,治水工作永远没有完结的一天。”

在多德雷赫特,一旦有涨水的征兆,当地市政府就会通过洪水电邮服务向市中心的居民发出洪水警报。如果预期水位比所谓的“标准阿姆斯特丹水位(N.A.P.)高出2.3米以上,市政厅就会向市民派发沙袋,让他们放在家门口,并将沿河地区封锁、禁止通行。如果有必要,市政府还会下达停车禁令。在需要的时候,带喇叭的宣传车会走街串巷提醒人们及时将车从风险区域开走。在涨水期间,市政府的网站会时事提供相关讯息。另外,还有一样不显眼但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市政厅必须保证水系统受到保护,以防止高水位对沟渠和其他水域产生影响。

总之,就如视频中的老先生一样,荷兰人爱水,也离不开水,洪水绝不是他们搬离家园的理由。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荷兰人治水:从“与水争地”到“还地于河”
在“水”国荷兰,有这么个机构也由老百姓选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住宅(视频报道)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