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诊断

魏蔻蔻:网上诊病,就医的前景,还是陷阱?

英国医生Eden 2000年创办了首家提供网络诊病服务的E-med,通过Skype、email等方式给予诊断和处方药。在Eden医生因为滥开药物于2007年被英国医生协会起诉,2009年被吊销医生执照,目前其医药官司还在英国最高法院审理时,他拥有的E-Med诊病网站,不受影响地突破了50万用户,至今已完成超过100万的就诊咨询。

据统计,欧美国家,对医药信息的网络搜索,仅次于色情信息,是第二大常见搜索条目。但欧美的国家健康机构和医生协会对网络诊病都持审慎的态度。前者,说明了大众的需求;后者对此的保守,表明了对其隐患的担忧。

在线就医,中西方都屡见不鲜,对此能否信任?该怎么看待?欧美和中国的网络诊病形态有何不同?到底这会是医药业的前景,还是陷阱呢?

互联网时代的医疗,大体分为三方面:

  1. 以互联网为传播介质,在符合医药监察机构规定的前提下,合理合法地科学宣传医药信息,普及医药常识,增加人们对疾病的防治意识。
  2. 诊疗和医药信息的数据化,便于量化疗效、统一监管医药机构和在权威体系中交流病例和诊断方案。
  3. 网上诊病并提供处方药方。

第一个方面主要是信息的透明化和科普,第二个方面侧重于专业人士的交流和业内标准化监管,这两者的优点毋庸置疑。但互联网诊病的必要性和优缺点却一直有争议。

先讲其必要性。

判断各国医疗资源分布多寡的标准之一,是每一万人拥有的医生数量。

一般来说,在整体医药条件较好的国家,每万人拥有30-35个医生,是比较理想的。

如图所示,无论是医疗资源分布处于全球排名上游的俄罗斯、欧美发达国家,处于中游的日韩、中国港台地区,还是处于中下游的中国大陆、菲律宾,以及处于下游的印度、非洲等国,都可以看到医生的需求空间很大。

每百万人拥有医生的数量

我们需要更便捷的方式,获取医疗资源。

网络诊病的优点就是弥补医患间的联系缺陷,缩短就诊预约和等待的时间。其缺点则是易误诊、缺乏第三方监管和滥开药物。

根据各国医药体系、保险政策和监管手段不同,网络就诊的普遍性和方式也不同。

英美网络就诊不少,但被国家明令限制扩展。

很多欧盟国有网络医疗咨询但几乎没有网上诊断和开药的服务。

中国印度等国网上咨询、诊断、解读化验病例报告、建议用药等服务很多,比较杂乱。

欧美和中国在网络诊病形态和心态上有极大的不同。

  • 欧美国家网络求医都是针对日常小病;中国大多是专科重症。

欧美国家网络求诊人的年龄集中在18-45岁,都是健康人群日常小病、神经失调等就诊和慢性病康复时期的理疗保健咨询,不涉及重大或专科疾病。就诊人多是因为感冒、失眠等因素需要一些处方药,而又不愿耽误工作去诊所而选用网络就医。

中国的情况完全相反,在网上就医的,头疼脑热少见,多是专科疾病和疑难重症。心血管、内分泌和肿瘤的网络咨询问诊,比比皆是。如,疑似癌症的病患,将病理报告放上网,寻求癌症确诊的建议;癌患家属咨询抗癌药物的使用和化疗效果评估;还有消化道出血等急症寻求治疗方案的。

专科疾病在欧美国家依然是通过传统方式,到医院经专业医生面对面诊治。

  • 网络就诊的原因,在欧美国家,是就医无法和生活工作方式配合;中国多是由于求医无门。

欧美统计出的几大网络就诊原因:

  1. 偶感微恙,而学习或工作较忙,选择网络求诊。
  2. 到不发达国家旅游时生病,不信任当地医疗,通过网络联系自己本国的医生求诊问药。
  3. 延续处方(如,妇女的常规避孕药用完了,不想专门去诊所开药,通过网络求医生续开)。
  4. 有“诊所医院紧张症”,不想面对医生。

显然,这些原因都是为了寻求便利,而非无法获得医疗资源和诊治机会而上网求诊。

  • 用药需求不同

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在线医生开的多是所谓的“生活方式药”,如减肥药、抗失眠药、治勃起功能障碍的药、抗抑郁药等;在美国开抗生素也较多见。

发展中国家,如,在印度,网上售卖的多为抗肿瘤类药物。

药物滥用,是互联网诊病的最大隐患。

文章开头提到创办E-Med的Eden医生所受的指控就是“处方药滥用”,他给一个长期失眠的病人在一个月内开了51次安定导致病人药物成瘾,还给一位患慢性精神病的16岁男孩开药过量,导致该男孩的自杀倾向。这些都是因为在互联网上问诊不详细所致。

在Eden医生被吊销行医执照后,彻底成了一个商人,雇佣几位医生在E-med上诊病,并声明E-med的处方药范围不再涵纳“失眠、焦虑及神经性疾病的药物和止痛剂”。

网上诊病,在提供便利的同时,的确不乏隐患。

但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网络诊病对日常小病的效果很好,也对公共医疗资源和花费有所节省,应该会逐渐成为趋势。

欧盟也在对网络就医进行评估和政策准备,预期会对日常病开放,不过前提是要建立:1)线上医生背景和专业性的认证监管;2)医疗资源和健康信息的完全数据化系统。

关于医生的专业认证,需要医生实名制,公开行医执照信息和工作机构。在此基础上,病患的投诉和权威机构及第三方的监管必须保持通畅。

数据化医药系统的完善,是为了保证病人信息的交流、医院诊所间的联网互动、疗效的量化评估、治疗方案的追溯,从而确保病人权益和隐私。这还需要一些准备时间。

目前的欧洲,将病患医药信息数据化管理的国家,金牌是荷兰,达到83.2%的电子数据化;银牌是丹麦(80.6%),铜牌是英国(80.5%)。

由此看来,只要做到信息透明化和数据智能管理,互联网诊治日常小疾,应该是医药业的前景。但一个国家若没有良好的医疗监管和病患投诉体制,那么网络求诊,难免会有很多陷阱。

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荷兰如何监管疫苗?
家长担心后遗症,疫苗究竟打不打?
莫让疫苗行业成为下一个奶粉行业
荷兰医疗体系倍受美国关注
荷兰医疗制度的两面性
褒贬不一的荷兰医疗体系

魏蔻蔻
魏蔻蔻

魏蔻蔻,生物科学博士,定居荷兰,负责医药专利申报及市场拓广,写作分享中西文化异同,评论欧美医药形态。自办原创微信平台微蔻 (WeikoMagazine)。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