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

从贾樟柯到李睿珺:中国文艺电影的新突围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如火如荼的中国电影市场,刚刚用一连串娱乐大片再创票房奇迹。而几部国产低成本文艺电影也在此时悄然上映。和喧嚣热闹比起来,这里蛮清冷。但这些电影是有底气的,也早已耐过“寂寞”的常年折磨。票房对它们来说很重要,也不那么重要。而上映本身,却表明中国电影的一种梦想比想象中更坚定。

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放在目前上映的片目里,就像是颗珍珠。故事讲述一对兄弟,两只骆驼,七天六夜,五百公里的归家之旅。弟弟阿迪克尔和哥哥巴特尔在同一个班级上学,住在爷爷家,远离自己的父母。因为不同的童年遭遇,哥哥对弟弟心存隔阂。暑假来了,爷爷意外去世,而父亲并没有来接他们,他们成了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弟弟阿迪克尔说服巴特尔一起上路,寻找在草原上的家。他说父亲曾教过,放牧时如果迷路,一定要顺着河流走,有水的地方水草才会茂盛,而牧民的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两人骑着骆驼,踏上漫漫西部千里长路。



导演李睿珺有那种直接淳朴的能力,不做作。这几乎是难得的。而且他不故意复杂化,也很巧妙,懂得轻重,让人生好感。《家在水草风貌的地方》有那种伊朗电影的风韵,一种简单直接的力量在整个故事中持续地触碰我们。无论是两个孩子的自然的表演,还是对成长创痛的修复,都让我们在电影院中接受一场现代人的心理治疗。所有繁复的,令人生厌的现代生活都离我们远去。这里只有孩子简单的想法、骆驼自然松懈的状态。人和自然也在试图修复彼此的关系,就像故事里的弟兄之间、父子之间。

导演李睿珺,80后,甘肃高台人。他的前作《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曾经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作为第五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青年导演。李睿珺是新一代艺术电影的代表人物。但他但创作环境却一直艰难。前两年还租住在几十平米的小房子里努力创作。靠着持久的韧劲儿,他坚持到现在。今年《家在水草风貌的地方》成功入围东京国际电影节,受到瞩目。不知能否改善作为创作者的境遇?

如今的电影市场需要多元。过去,“多元”是一个文化情怀问题,是一种面向中国电影的责任感。而现在,“多元”是这个市场必须拥有的东西。这里的多元,也同时相对于观众选择的多元,相对于观众个性的多元。也许,这样的作品无法创造优异的票房成绩。但这样的作品,让这个系统本身更健康。并且为未来留有出路。电影是一场梦的冒险,人们不是因为发现电影票房可以达到300亿才继续制作电影的。电影正是因为人本身的需要才存在。人类需要继续做梦,才能接受注定要死去的“活着”。

另一部院线低成本作品《心迷宫》,也让观众眼前一亮。一则错综复杂的凶杀案。村庄里人们的故事,被缠绕在一起。一个想要挣脱父权控制的青年,在一次争执中失手杀死了同村的痞子,被迫逃亡。他没有想过会用这样的方式逃离安逸的生活,离开之际却惊人的发现宿命早已将他和专制的父亲紧紧连接在一起,走或留他都将失去一切。



一个饱受家庭暴力摧残的留守女人,在曾经恋人的怀抱里找到了慰藉。黑暗里绝望的女人与情夫密谋杀夫,可当莽夫的死讯真的传来时,情夫却避而不见矢口否认一切。当女人又一次陷入绝望,另一个男人出现在她的生活里,他给女人带来的不仅仅是关心。一个行为正直严格自律的老村长,精心设计着自己退休后的晚年生活。一生忠诚于信仰的他,却在本性面前轻易地低下了头;一个污点掉落在命运蓝图上,他竭力去擦掉污迹,却剥开了一个黑洞,深陷其中。这是一部当代中国的多线索悬疑电影。巧妙的叙事逻辑,把一则迷离的故事转化成一次对人性深入的审视。《心迷宫》是具有创作者个人特点的类型电影。相比低廉的成本,制作出这部电影并且走进院线,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导演忻钰坤,据说因为喜欢《侏罗纪公园》,高二辍学去一个学校学电影。发现自己没学到什么,于是只能在社会上去实践。后考入电影学院摄影系进修班,后来到电视台创作栏目剧。正是这样一个背景,却带给他不同的起点。《心迷宫》很工整,没有大的破绽。对非职业演员指导也相当到位。能看得出一种一丝不苟的态度,并且没有太多自我为中心的艺术家气质。剩下的是实干和坚持。

也许这样的作品无法直接带来市场风向的改变,但绝对是种启示。未来这种具有商业潜质的作品预计会成为“独立电影”的主流。虽然《心迷宫》不具有复制性。但它提示我们,未来的独立电影,可能趋向于类型片和商业模式基础上的个人化表达。它尊重电影类型特色,在最小的工业成本下保持质量,强调创作者的个性。这样的电影会成为未来中国电影体系的造血部分。

贾樟柯导演的《山河故人》早先就在戛纳电影节上亮相,获得法国观众的好评。10月30日首映第一天获得900万票房。逼近去年《白日焰火》的首日1000万同类电影记录。电影讲述三个时间节点上,人物面对生活的处境。1999年,中国北方小城汾阳,涛儿一直徘徊在煤矿主张晋生和矿工梁子的三角关系之中,当上个世纪最后一个春天来临,涛儿选择嫁给张晋生,梁子远走他乡。 2014年,重病缠身的梁子,背井离乡15年后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到故乡,等待生命最后一刻的停摆。病床前涛儿与梁子相望唏嘘,涛儿已经离婚,前夫张晋生准备带儿子移民澳大利亚。涛送儿子去上海坐飞机出国,火车悠长,这是母子间最后的惜别。 2025年,涛的儿子长大成人,住在澳大利亚海边的城市。他不喜欢讲中文,只记得母亲的名字叫:Tao,波浪的意思。



贾樟柯可谓是目前中国电影的代表人物,已经成为在艺术电影圈层,中国电影对外的某种文化象征。他之前的作品不是在国内无法上映,就是在票房上遭遇尴尬局面。这次他用影像书写了一部中国人的记忆史。有几位人物在三个不同时间节点,为我们串起庞大的结构性故事。一种深深的情怀,根植于全片。影片因为触摸到时代的集体记忆和个体经验,让我们有理由期待它在票房上获得好成绩。也许到目前为止,文艺电影最具有号召性的导演正是贾樟柯。他前期的电影《小武》和《站台》,今天仍被评论家看作是中国过去十多年最重要的艺术电影。贾樟柯中期的作品《三峡好人》之后,他的兴趣转入了纪录片方面。并且最终借用纪录片所带来的当代观察视角,开启了他现今的创作轨迹。贾樟柯已经从讲述个人经验的电影,转而开始努力制作有关时代集体性的电影。他一改初期人物的核心地位,把结构性作为表达管道,用电影言说概念性。《山河故人》可谓是野心极大的作品,也许中国观众能在这样的作品中获得情感和记忆上巨大的共鸣。

在其它商业电影大行其道的当下,文艺电影正在用自己倔强的存在感刷新可能性。观众需要被细分,这不仅仅是什么文化追求,也一定是市场要求。只有更为细分的观众口味,才能带来整个行业持续的健康发展。从市场角度来说,这些坚持制作发型小成本文艺电影的公司应该得到褒奖。甚至应该得到政府扶持发展基金的奖励。因为大树必须知道,小小的啄木鸟理应是生活的组成部分。

也许有一天中国电影票房能超越美国,但如果没有多元包容的电影市场。那么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电影大国。市场正在成熟,多元是自由的起点。而自由是繁荣的基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立场)

更多关于中国电影的文章:

王杨:纪录片《知天命》是中国底层的预言者
王杨:《中国市长》的中国寓言
王杨:《妈妈的村庄》反思计划生育


 

王杨
王杨

导演、自由撰稿人,代表作有《中国门》、《地上-空间》等,作品入围多个国际影展并获得奖项肯定。多年来从事电影评论工作,为多家报刊杂志撰稿。参与创建中国重要的电影评论丛书《青年电影手册》。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