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

七部中国影片入围: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前瞻

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IDFA)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纪录片电影节。每年11月来自世界各地的纪录片人都汇聚于这座美丽的城市。播放优秀作品、围绕论坛展开研讨、或者在融资平台上与世界各地的制片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并且售卖最新的作品和项目。
 
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纪录片盛会。它的影响力在行业内如此之大,以至于电影节上的情况将会影响未来半年到一年全球其它影展的片目选择。世界上所有的纪录片人都瞩目于此,能够入围几乎就是巨大成就。今年中国纪录片强势突围,有七部作品入围本届影展。其中更有三部进入竞赛单元。
 
在早先结束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赵亮的《悲兮魔兽》创历史地入围了主竞赛单元。这是中国纪录片第一次入围三大电影节的主竞赛部分。此次阿姆斯特丹影展也将其收入“masters”(大师单元)进行展映。《悲兮魔兽》是关于劳动和工矿产业链的一个现代性反思的游记式作品。赵亮的摄影机游走于内蒙古草原被矿业开采改变了的大地上。那些罹患尘肺病的农民工群像在这里和土地的决定性改变并峙共存。在结构上也巧妙借用但丁《神曲》的“三段式”分法——“地狱、炼狱、天堂”;赵亮是中国独立纪录片的代表性人物,拍摄了《纸飞机》、《城市场景》、《在江边》、《罪与罚》等多部获奖纪录片。而最令其名声大噪的是一部关注信访问题的纪录片《上访》。

 
也许因为赵亮一直以来的敏感性,虽然《悲兮魔兽》在威尼斯获得场刊评分最高分,在颁奖前也是大热门。但最终却诡异的与奖项无缘,这也给人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此次在阿姆斯特丹的亮相,预计定会场场爆满吧。
 
另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纪录片作者周浩,带着他的新作《中国市长》走进“Best of Fests”影展之星单元。《中国市长》跟踪拍摄了前大同市市长耿彦波在大同工作的最后日子。通过一个人物,折射出中国政治生态的画卷。周浩的纪录片速来锋利,他往往能从最难以想象的入口进入自己的故事。无论是对边缘人精准又带有挑衅的捕捉,例如他早期的作品《龙哥》。又或是对公共场所的观察式纪录,《急诊室》《差馆》等。周浩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去年他的作品《棉花》斩获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大奖,而《中国市长》今年又再次入围,风头正劲。预计《中国市长》会为阿姆斯特丹的观众带来一个未曾见过的中国角度。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跟拍中国的政治官僚。


 
同时入围“Best of Fests” 影展之星单元的是另一位重量级作者杜海滨的新作《少年小赵》。通过对一位90后年轻人多年的跟踪拍摄,纪录一位青年的人生成长。从一个身穿绿军装崇拜毛泽东,满嘴爱国主义的高中生,最终蜕变成一个目睹家乡被推土机强拆时落泪的青年。这个成长中的身影的象征性,意义非凡。杜海滨此前的作品《1428》曾经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大奖。如果说之前的作品还是散文化的沉稳观察,那么《少年小赵》似乎具有更复杂的性质。这部作品沉稳又躁动,对记录行为本身也具有更丰富的看待方式。想必会在影展上引发更多讨论。
 
除了这三位重量级作者的新作之外,还有两部作品入围了本届影展的最佳新晋纪录片导演竞赛单元。
 
叶云的《对看》讲述的是生活在湘西深山的父与子,及一个在北京国际学校上学的女孩与母亲的情感故事。导演用镜头亲密地纪录了两个孩子在不同世界的成长经历,聚焦于家庭成员之间尝试情感交流而最终失败的困惑,引出了他们那些没能互相诉说的内心独白。

 
由吴飞跃和秦晓宇联合执导的《我的诗篇》关注一群工人诗人。这部纪录片以诗歌讲述中国3.1亿工人们不为人知也色彩斑斓的生命。他们是苹果手机的生产工、叉车工、爆破工、酿酒工,乃至地下800米深处的矿工……同时他们也是优秀的诗人,以诗歌的形式书写劳动、吟咏爱情、抒发悲欣、直面死亡。他们的诗记录了时代背景下一个个不平凡的个体故事,一个令人震撼的、关于“中国制造”和“中国奇迹”的全新故事。
 
同时两部中国作品入围此单元,实属罕见。我们也有理由期待更多新晋纪录片作者在未来几年持续发力。同时另一部作品《我只认识你》入围全景展映单元。本片讲述了上海一位88岁的阿尔茨海默氏症病人与他丈夫之间故事,纪录了老人的最后一年,回顾了他们令人鼓舞的浪漫一生。
 
本次影展的最大惊喜来自于张赞波的《大路朝天》。他成功进入长片竞赛单元,将与本年度全世界最重要的纪录片新作一起角逐本届电影节的核心奖项。《大路朝天》纪录了一条修建中的高速公路穿过一个村庄的过程,讲述了几位修路者和当地人的故事。他们为了国家的发展不得不做出牺牲。导演以镜头和书写纪录着中国在迈向更快、更进步的过程中出现的建设与现况的冲突、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利益纠葛。
 
早些时候,张赞波以纪录片拍摄内容为基础的新书《大路》,在台北国际书展获得大奖。成为继野夫《江上的母亲》、钱理群《毛泽东时代和后毛泽东时代》、曹冠龙《红杜鹃》后第4位获得书展大奖的大陆作家。相信观众对《大路朝天》的关注度也因这部获奖图书而提升。此次在阿姆斯特丹的亮相,势必引人瞩目。
 
除了作者以及他们的作品,本届中国军团的突围也有更深的意义。几年前,一批中国制片人和制片机构开始主动的进入国际制片体系。通过对国际纪录片市场的深入考察,在制片方式的专业性上入手。引入更科学的制片管理操作方式。包括CNEX这样的纪录片机构、以及赵琦、梁为超这样的独立制片人都在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纪录片似乎由于本届电影节变得不同以往。独立纪录片开始加入国际运营体系,受到国际化思维的影响。有人担心,这种变化会削弱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独立性。但这些作品的高质量却似乎证明,一种更复杂的制作模式被印证为可能。并且这也许会改变整个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制作生态。
 
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将在11月18到29日举行,届时我们期待这些真正代表当代中国现实的作品,能为荷兰观众带来全新的中国感受。不进则退,中国独立纪录片在过去十年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绩。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重要的纪录片策源地。我们也期待,本届电影节的中国作品的成功,最终能推动新的纪录片制作时代的来临。
 
 
王杨
王杨

导演、自由撰稿人,代表作有《中国门》、《地上-空间》等,作品入围多个国际影展并获得奖项肯定。多年来从事电影评论工作,为多家报刊杂志撰稿。参与创建中国重要的电影评论丛书《青年电影手册》。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