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木头家具开始,他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帝国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在之前的两篇文章中,我们分别介绍了鹿特丹的众筹黄桥哈勒姆的疯狂博物馆。你可能也已经对什么是“社会设计”有了大致概念。应该说,社会设计往往是一个项目过程,而非一件完成作品。它发现社会问题,用设计的方法来解决,并在实施中强调社会参与度,循序渐进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人文或自然环境。

这篇文章介绍的项目有所不同:它恰恰有着可以销售的“成品”。设计师从废木头家具开始,逐渐开创了自己的设计帝国。循环经济、持续发展、废物利用…这些也都是社会设计中常被强调的字眼。关于循环再用的话题,我们特地来采访了设计师兼企业创始人 Piet Hein Eek 先生。呆萌的Logo就来源于创始人的本尊形象!

 
这里是荷兰埃因霍芬的Strijp-R区域,曾经的飞利浦厂房,每年荷兰设计周的核心区域。这座占地一万平米的大厂房是Peit Hein在2010年魄力买下的,拥有近百名员工。在他的设计帝国里,不仅有巨大的工坊、办公室,还有对公众开放的零售店、餐厅、艺术廊。角角落落里都能嗅出那旧物狂热的味道。


帝国的开创者Piet Hein Eek 就是这样一位随意淡然的先生,在大学毕业后创立了同名品牌,至今约20年。我带着一颗好奇粉丝心拜访了他。和我拜访过的许多产品设计师一样,他的办公环境也是逍遥派的。


旧物之美
 
我以为这是个关于环保和废物利用的绿色品牌故事,而从谈话的一开始就发现错了!Piet Hein说:“消费者不会因为这是废物利用而买单的,他们买是因为作品美而我从学生时代开始做废木头家具,也是因为它们美!”




 
“我做设计的灵感起点往往都是材料。而和新材料相比,废材料的美是层次丰富的。它有岁月的痕迹,承载着自己的故事,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把这些很美的材料带回来,用慢活手工艺做成更美的家具。这些产品的价格不亚于意大利手工家具,只是美学风格不一样罢了。”
 
反其道而行之
 
我最好奇的是,他怎样把自己所信仰的旧物之美销售成一股新的设计风潮?毕竟在我看来,这种产品并不符合主流审美,有多少人会愿意花好几万人民币来买废物家具?
 
Piet Hein笑着回答:“欧洲亚洲的历史和价值观不一样。欧洲富了很久,浮夸看腻了,从几十年前开始回归简约质朴。”这倒也让我想到了整片北欧的极简设计和生活方式。在其品牌成立初期的历史背景下,欧洲人的价值观和审美刚开始出现转变,而Piet Hein Eek对于主流审美反其道而行之的设计风格,赶上了最好的时代。


反奢华浮夸
 
意大利手工家具在高端家具市场是长期的主流,如今它们很多卖往追求高大上的亚洲。Piet Hein Eek的家具在同一市场区间,稍微便宜一点,在世界多地有售。20年前,简约质朴风刚在欧洲吹起,他第一个进入了这个市场,带着标签鲜明的产品,被吹上了风头浪尖。作品曾被视作为划时代的当代设计,展览于国际各大美术馆。

 
反大批量生产
 
同样是历史原因,品牌创立的初期也是大家开始厌烦大规模生产的时期。工业革命后的欧洲享受着廉价产品的便利,家居领域中IKEA宜家就是个例子。这些产品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个性、身份。把一件产品买回家,你只知道它的结果,不会知道材料来源、制作工序,冷冰冰的毫无温度。
 
而Piet Hein所爱的就是每一个个体的独一无二性,从一块木头、一根铁管,到一件件手工制作的家具。95%的产品在他自己的通透大工坊里完成,清晰可见每一个产品从哪里来、怎么来、到哪里去,有着它自己的生命和故事。


反推陈出新
 
因为欧洲人力的昂贵,他们的产品都保持着较少的货量。所以通常是卖多少做多少,客户也可以定制家具。不像大多数的产品会有新系列上架、旧系列进库存,Piet Hein Eek从来不会付出昂贵投资去做大量的新产品,这样在资金上更容易启动一项新产品,避免了承担销售风险,还省了库存花销。在这里没有新旧款之分,他在20年前的设计至今还能卖起来。这样的商业系统可算是更上一层楼的循环经济了。

养鱼先养水

一个设计师所处的工作环境影响着他的灵感和决策;一件作品的诞生也缘于它所处的环境:材料、工艺、市场。为什么Piet Hein在欧洲经济萧条期还执意买下了这一万平米的大厂房?因为他坚信好的设计和设计师就像游在水中的鱼一样,把水养好了,鱼自然会好。
 


 
为自己创造一个世界
 
这个曾经的飞利浦厂房是如此的高挑透亮,在这里工作,人的心灵格局都会扩大。自在洒脱的环境布置,不拘谨不刻板,工具也是信手拈来,为灵感提供了温床。除了为自己品牌工作,公司超过一半的营业额来自委托项目,有产品、室内、甚至建筑设计。
 



 
为作品建立一个语境

在这边走过路过的人都可以清楚看到办公室、工坊车间,了解他们产品诞生的全部过程。店铺和餐厅也都是产品展示厅,可以近距离观察、接触。这样全方位的展示,不用解说就能很清楚地传递品牌讯息。
 






走完这一万平米,我也是极度羡慕,想着这条鱼真是开心了,有这么大这么美的水缸。一个设计师做到这个份上也真是无欲无求了吧!也让我联想到社会设计和其他成品设计所不同的,也正是“养水”和“养鱼”的区别,因为他们在用设计理念来优化社会环境和价值观。

最后一个问题,我还是落入俗套地问了“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他回答:“我从来不设定目标,我追求自己的幸福感。我有很多想实现的大想法,那就去做。有问题,就去解决。我们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相信,创造就是奖赏。”
 
 
下一站,我们不再复古,把眼光方向未来,来看看前沿科技——3D打印。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阅读更多设计类文章:
 
 
olaCola
olaCola

创意乐活小红帽,东西文化中荷人。Cola是生活在荷兰的上海姑娘,挥洒八年青春专修媒体设计与沟通。时刻活跃在中荷两国艺术设计前沿,乐于分享创意情报和轻松解读。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