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剑指官僚系统简政放权

不器:李克强斥“你妈是你妈”难题如何破解?

李克强的难题——向官僚系统宣战,不如给公民权利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简政放权的口号喊出两年半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展现出了段子手的潜质。

在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向与会的部长们讲了一个媒体报道的故事——一个公民要出国旅游,需要填写“紧急联系人”,他写了他母亲的名字,结果有关部门要求他提供材料,证明“你妈是你妈”。

“这怎么证明呢?简直是天大的笑话……这些办事机构到底是出于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还是在故意给老百姓设置障碍?”

和前两任总理朱镕基、温家宝曾经做过的一样,李克强这种对针对官僚系统的批评,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舆论支持。接下来的几天,各种类似的“证明我是我”,“证明自己是独生子”的奇葩遭遇屡屡见诸报端。各级行政官员们,再一次遭遇到国家领导人意志和公众舆论的上下夹击。

可以想象,在民意的支持下,李克强“简政放权”的政策将会进一步得到落实——过去的两年间,国务院已经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28项,将其手中的行政审批权砍去了1/3。但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可能要难得多。

官僚系统的颟顸欺瞒,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会遇到的难题。特别是在现代国家,行政权的扩张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并不可逆转,具体去行使这些权力的公务员们,就成了决定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变量。

根据国人过去的经验,除非能找到熟人或关系,和政府机关打交道的经历往往并不愉快。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不仅影响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也大大降低了社会的整体效率。这两年中国经济形势不好,政府的自我革命也就显得更为必要。

2013年10月,李克强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经济形势报告时就曾解释,经济领域的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失业率一旦太高,社会难免会不稳定。

“我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有关方面反复测算,都认为要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需要7.2%的经济增长。”

近年来,上届政府四万亿计划的不良后果已经逐步显现,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路子已被证明走不通了。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就成了本届政府的一项重要议题。其突破口,就是行政审批改革。

2014年8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政策法规司司长王龙江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上透露,2013年“两会”期间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李克强表态本届政府下决心再削三分之一行政审批,部分就是用这种方式来给下面压力。

为了做好思想工作,他还召开了一次处级以上所有干部都参加的会议,在国务院历史上,可能还是第一次。督查和检查方面,除了督察组,还委托了国家行政学院作为第三方来评估。

其具体效果,一些已经显现,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取消了对注册资本的要求,也不再要求企业年检。还有一些,特别在和经济不那么相关的民生领域,依然有待观望。

从李克强不时敲打官僚系统的发言来看,情况似乎并不乐观。

除了证明“你妈是你妈”的段子,5月6日的会议上,他还讲了两个故事。其中一个的主角是位基层优秀工作者,他参评全国劳模时,仅报送材料就需要盖8个章,跑了几天也没盖全,后经省领导特批才解决。

“盖完章他当场就哭了。老百姓办个事咋就这么难?政府给老百姓办事为啥要设这么多道’障碍’?”

然而就在李克强如此提问后半个月,《中国政协报》就给出了故事的升级版——2015年,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北京户口,想上学要办28个证,比往年还多。

障碍的设置虽然来自北京市政府,源头还要回溯到中央的政策,要求控制和疏散北京人口。类似的故事还有准生证,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二胎了,先得证明自己是独生子女。

这些例子都说明,只要政府还将迁徙、生育等公民基本权利视为自身政策的决定范围,各级官员去执行的时候,必然将其转化为各种程序。就算减了行政审批,也可能出现备案、确认等其它形式。

不将权利和自由归还给公民,而对官吏责以“职能转变”、“服务”、“便民”等更高要求,希望通过政绩考核和加强监督来实现,历史上成功的例子并不多。

乾隆帝曾做过这种努力,面对善于欺瞒和推卸责任的官僚系统,终于感到疲惫和挫败,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孔飞力在其名著《叫魂》中已有清楚的描述。

BBC著名政治讽刺剧《是,首相》中,贵为英国首相的哈克,在公务员体系代言人内阁秘书汉弗瑞面前也是胜少负多。

李克强的难题更为复杂,倒也并不新鲜。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阅读更多不器的专栏文章:
美国大学为什么要限制“师生恋”?
为何少数派投诉就能阉割“武媚娘”?
中国大学的品格教育该如何做?

不器

不器,法学院出品的新闻人,全中国转悠,寻找这个时代的典型故事。闲读宗教和政治哲学,探求属于个人和公众的“好生活”。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