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孩子去了迪士尼乐园

口述:我为什么要带着孩子逃离中国?(组图)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大约两年前,我萌生了回中国重新生活的念头。在荷兰未找到新的出路,想趁自己还年轻、还愿意挪动,带着孩子回到故乡广州,寻觅新机会、开始新生活。

回去以后,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我很感谢外公外婆对我们的付出,但是在国内要维持与我们在荷兰相当的生活水平非常困难,更谈不上突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像我们没有任何外派背景,放弃在荷兰拥有的一切回国在一线城市从零开始,花销压力非常大。可以说,我们是真实地体会了一把国内大部分家庭的生活。

我们在荷兰是普通的四口之家,丈夫一人赚钱,我则主力照顾家庭。虽然我没有工作,但是能够申请到政府的退税补助以及儿童金补贴家用,花去柴米油盐生活开支,还能存一点钱带孩子们去度假、活动。在广州,带着孩子们生活成本则变得很高。


我们和大部分家庭一样,对国内生产的辅食,使用的药物还有一些日用品不能放心购买,只好从荷兰带回去

当我希望孩子们接受与荷兰差不多的教育时,开支却昂贵到令人咋舌。我们替大儿子报了一所新开办的蒙氏理念国际幼儿园,一年学费要6万8,连日间园内伙食费要8万元,上一年可以,再上一年还能不能负担得起就不好说了。


大儿子和小同学们参加消防局的参观活动,虽然学费很贵,但是孩子们在玩乐中可以学会很多知识

又再打个比方,我们吃的肉类全部是外公外婆相熟的朋友供应的,来源可靠。可是孩子们最热衷的奶酪、牛奶就得按量分配,因为要从麦德龙进口超市采购,而在荷兰则是随量吃、喝的日常食品资源。说到医疗,我们在荷兰都有基本保险,成人每个月需要支付百来欧元,而18岁以下的儿童医疗保险都是免费的,遇到大病已经有了保障。在国内,我因为安胎在医院住一周就花了2万元,如果想寻求更好的医疗服务,就只能购买昂贵的商业保险。在荷兰的时候,闲暇时我们会带孩子们郊游,邻近的德国、比利时可以经常去,远一点的奥地利也能安排;但是在国内生活这一年半里,最后只带儿子去了一趟香港迪士尼。


临回荷兰前带孩子们去了一趟香港迪士尼,在孩子们还相信米老鼠存在的年龄去游玩,他们特别开心,留下珍贵美好的回忆

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学着融入环境,扎根生活和回国度假毕竟是两码事。平时打开水龙头就能直接喝自来水的大儿子回国后我们只敢让他喝过滤后的水,因为每天早晨打开水龙头都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化学气味。还记得怀大儿子的时候,我一个人在荷兰去医院产检是很平常的事;可是在国内怀二儿子的时候,每次去医院产检外婆都陪我去,因为人很多,各种不文明的排队是常有的事。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往往是一个人排队做登记另一个人排队挂号,一个人排队缴费另一个人排队预约,每一次去完医院回家大家都筋疲力尽。另外,在荷兰各种设施非常人性化,我经常自个儿带着孩子四处游玩:孩子们可以去农场接触小动物、去政府开办的免费游乐室、又或者各种有趣的博物馆;可是在广州这座车水马龙的繁忙都市生活,面对各种不便我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想带孩子们郊游只能等外公外婆有空才能全家出动开车出游。


亲戚家里大片的菜地,还有鱼塘,我们偶尔去一次农家乐,大儿子玩的很开心

当然,孩子们有外公外婆帮忙照顾,分享了新鲜、快乐的时光。大儿子在广州学会了骑自行车和溜滑轮,他在幼儿园和老师、小朋友交流英语、普通话,为日后中英文流利发展留下基础,而小儿子则得到很多人的逗爱。我不排除让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接触不同国度地缘、人缘和文化会带来启蒙式益智开发,也不后悔当初回国的决定,因为尝试对比后才会明白怎样的生活适合自己。大儿子在荷兰出生,孩子们的家终归是在荷兰。小朋友会不断传递信息我的家是怎样的,大儿子甚至还会记忆起小时候在荷兰生活的情景,这中间有纯真的想象和希望,我们不希望中断和改变。荷兰有许多让孩子们可以自然接触、认识、期盼的事物,他们在这样的国度里更能建立起自尊和信心。


大儿子在国内学会了溜滑轮,而且保护措施做得特别到位,我们很欣慰


广州的英国学校学费非常昂贵,但是每周五会开放给持外国护照的0-4岁小朋友进去玩,还有水果和点心供应。我们会把握一切机会带孩子们和别的小朋友多接触。

一切为孩子们着想。孩子们在国内留的时间越久、相对落差就越大。孩子们是幸运的,在大儿子快4岁要准备上小学、小儿子1周岁要从身边的世界得到更多印象的时候,我们决定重新来一次国际搬家,一起回到现在和将来都属于自己的荷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Hoiyan
Hoiyan

毕业于荷兰海牙大学。现从事育儿、旅游、社区文化等相关领域专栏写作。关注东西方文化热点,寻求跨越国度的思想共鸣。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