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平等和文明

欧洲的平等与文明:一条金鱼和陌生人的微笑

文/梁宾宾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常住北京、东欧国家。

(荷兰在线)几年前的一个夏季,我去英国探望在那里读书的女儿,后旅居东欧国家,发现如今八零后的学生除了读书之外,多了几分额外情趣。在公寓里饲养金鱼是较为雅致的闲情之一,他们以这样的方式调节书本之外的生活。

在一个大型宠物超市的金鱼区里,不同的鱼们按照种类、大小分别放游在不同的大型玻璃鱼缸里,供人观赏或选购。女店员是位漂亮的英国姑娘,有着一头褐色的卷发,一双蓝色的眼睛,此时站立在明亮的灯光和色彩斑斓的鱼群当中,加上她认真的神情,格外动人。

让我们感到诧异的是,如果购买金鱼,顾客首先要回答店员的提问,还要填写一张表格。此时,有两位约十三四岁的当地男孩儿已经在鱼缸前徘徊了好一阵,他们商量着是买金鱼还是买热带鱼。当店员走过来了解到他俩的年龄时,很直接地告诉他们,请他们度过十八岁生日以后再来购买金鱼。两个男孩儿只能无奈地离去。之后轮到我们,店员很认真地询问了我女儿养鱼的经历。她如实回答,来到英国后从未养过金鱼。

我们本想有两条金鱼,但这要求被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我们的鱼缸是两周前购置的,从没饲养过金鱼。女店员摊开两手无奈地说:“对不起,您的鱼缸是刚刚购置的,还从未被使用过。为了对我卖出的宠物负责,我只能卖给您一条金鱼。”随后她递过来表格请我女儿填写。内容是购买者的姓名,年龄,住址,是否饲养过金鱼,养过多长时间,目前是否正在饲养,计划所购买的金鱼数目。鱼缸的容量和材质,鱼缸的类型以及新旧程度,从宠物店回到住地所需时间,购买日期,购买者签名。

像我们事先买好的45升水容量的鱼缸,规定最多只能饲养五条金鱼,但是由于我们的鱼缸是新购置的,不符合所规定的要求,也只能买一条金鱼回去。这是英国的规定,虽是小事,但谁也无法通融。如那女店员所说,他们要对卖出的宠物负责任。尽管只是一条鱼,但重要的是一条生命。因此要保证,您能在十五分钟内回到家中,才有资格把金鱼带回去,保证您的金鱼安全到家,那么就意味着您从这里出去,就要直奔家门,不得延误。

填好的表格交到了女店员的手里,她看过之后,拿来捕鱼的网子,把我们选好的金鱼捞了上来,放在一个圆筒状、厚实的透明塑料袋子里,灌上清水,注入氧气,封口,再套上一个棕色的纸袋子,最后装进一个手提袋里,连同填好的表格一起交给我们,告诉我们可以去收款台付款了。

我们小心地将金鱼提回寓所,将祂倒进洗好的鱼缸里,看着祂在里面畅游,一路上毫发无损。

由此不难理解,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无论您是英国人还是外国人,在对待生命的问题上不存在种族的亲疏,一律平等。这同样折射出英国人相对严谨的处事态度,和单纯的生活理念。重要的是,尊重生命的态度已经在所有民众思想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行为准则,也成为最重要的法律原则之一,绝不是故弄玄虚,而说明了对生命的在乎程度,人们自觉自愿地遵守着这一准则。



我们看到,他们更愿意做生活中的普通人,其中包括富豪阶层。与中国的富豪相比,两者在价值观和生活观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即使是荣登世界富豪排行榜的人也会骑着自行车,挎双肩背包旅游或逛街,觉得自然,甚至理所当然;在选择爱人方面同样少有目的性,他们认为爱情、婚姻跟自己的公司是否上市是两回事。两人结合因为爱情,而不是相貌和财产。通常他们找配偶看年龄合适,有爱情就可以了。所以在那里常会看到,“高富帅”的白人牵着我们认为其貌不扬的,与之不同族裔和肤色的爱人,很自然。这就是所谓的多元化审美标准,抑或是对感情的一份尊重吧。

那时走在街上,会新奇地发现,有不认识的人主动向我问好;如果由于我的不经意碰到了身边的人,而对方赶紧向我道“对不起”;只要你的眼睛扫到了一张面孔,无论对方是男是女,是老还是少,只要他(她)感觉到了,会马上用友好的微笑回复你。眼前的一切让人心里充满温暖,在那里这是一种常态,却让刚刚跨入异乡的我有点儿措手不及。

清晨,我独自去附近的索尔河河边散步,观赏河水东去,天鹅起舞的景象。走累了便坐在河边的座椅上小憩,此时不断地有人经过这里,有手里握着“便携式”咖啡步履匆匆的“白领”,有手推婴儿车的年轻父母,还有牵着爱犬散步的老年夫妇,当他们走近时,都会热情礼貌地向我道一声:“good  morning”。渐渐地我习惯了,很多时候我会首先问候对方,得到的是同样友好的回应。一天,一位夜不归宿的流浪汉经过我身边,按照以往的生活经验,我打算别过脸去,视而不见,但已经来不及了。此时他像所有我遇到过的人一样,礼貌地对我说:“早晨好!”然后,继续前行。我顿时被他文明、自信、平等的意识和表现惊着了,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局促地回应他“早晨好”,目送他远去...... 我忽然意识到,从人格的层面上望过去,我们之间不存在尊严的差距,他比很多衣食无忧的人都高贵,更具人格魅力。

他让我明白,平等的概念早已在很多国家的土地上深入人心。尤其是英国、美国和法国这三个民主国家,民众们最早追求的就是平等。英国的《宪章》,法国的《人权宣言》,美国的《宪法》以及《独立宣言》中,放在最重要位置的不是“自由”和“民主”,而是“人人生而平等”。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大约十五年前,我们研究室接收了一位刚从德国回国的博士后。工作之余,她经常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忧心忡忡;她带领我们做垃圾分类的处理,告诉大家尽可能使用天然用具,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夏天带头不使用空调,而使用电扇,宣传环境保护的理念。无论份内份外的事她都主动动手,还教给研究生们制做蛋挞的技术。她被有的学生把用过的化学试剂倒入下水道而激怒,大发雷霆。她吼道:“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拿人的生命当儿戏!”

她为我们推开了一扇窗,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但当时我并没能意识到,在她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可敬的责任感。如今当我有了旅居海外的经历后,理解了为什么许多从国外回来的人,会热切地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文明理念传递给国人,这绝不是在炫耀资本,而恰恰是因为他们太爱自己的国家了,希望她好,而不被外人轻看;希望自己的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文明素质也能同步得到提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阅读更多欧也的文章:
巴黎的两个人间
德国的大学教授为何“不务正业”?
荷兰复古时尚潮:古董的新玩法
德国政治正确背后的历史伤痕
 

欧也 oyeah
欧也 oyeah

欧也是荷兰在线旗下的泛欧社群平台,由一伙儿旅居欧洲各国的媒体人、艺评人、学者、作家和留学生等各行各业人士组成。欧也,欧洲地图的显微镜,关注你可能想知道的欧洲。欧也oyeah微信号:oyeaheurope

欧也二维码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