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

裴谕新:李银河”出柜”带来哪些启示?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今天打开手机,朋友圈被“李银河”刷屏了。大家在转发李银河关于自己不是同性恋的那篇声明时,大多会同时评论一下。由此我发现了两种界限分明的直观感受:凡是工作、生活与同志酷儿圈没有关系的朋友,也就是一直生活在“异性恋世界”的直人们,他们首先表示震惊,然后是钦佩、支持甚至膜拜;凡是生活在“酷儿世界”的朋友,本人不一定是同性恋、同志或酷儿,他们的表现是欢呼雀跃,拥护爱戴。有个同志活动家感叹说:“李银河这也算出柜了吧。”

所谓“出柜”,是指同性恋、酷儿等向不明自己性别身份定位的人表明自己的身份,以获得理解。有时,也是因为不愿意再继续“装”下去,要做真实的自我,即便表明身份有可能令自己的处境更为困难。“出柜”,通常是小范围的,有一个逐渐扩大的过程。我所认识的同性恋、酷儿朋友,一般在刚刚认识到自己的性别身份与他人不同之时,就开始向身边最好的朋友、或者是她/他觉得可以信赖、可以被接纳的人讨论自己的性别身份问题,缓解焦虑,理清思路,坚定自我。等到哪一天向家人出柜了,尤其是父母,尤其是父亲,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常常伴随着激烈的冲突和痛苦,有时压力远远大过自己尚未自我接纳的那个阶段。

而向李银河这样,作为一个具有全国知名度和争议度的性学家,在社交媒体上选择做一个这样的声明,非常坦白地将她和17年的伴侣之相识、相爱、相伴的过程表述给大家,而她的伴侣又是一个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变性人”(transexual),她所引起的讨论、争议或者是不明压力可能远远大过我们所有的人预料。也正因为如此,她的“出柜“令人震惊、钦佩、欢呼雀跃。她的表述让我们看到一个活得非常真实的李银河,而这种真实之所以能够被公开、被呈现,正是李银河以及诸多同志运动家这么多年以来在中国不懈努力的结果。

“每个中国人都活在一个柜子里。”这是李银河在声明中提到的崔子恩——中国的法斯宾德——在一个讲座上的主要内容。从心理学上来说,”真实自我“(authentic self)是心理健康的保证,每个人都想活出真实自我,却因为这样那样的限制,而不得不将一部分的自我隐藏起来。性的上面尤其如此,因为性不仅仅是个人隐私,你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人相爱、相守,会影响到你的家庭、你的工作、你的社会地位甚至是你的政治纲领。从这个意思上来说,李银河是超级幸福的,因为她的真实自我与她一贯的倡导是如此一致。在小范围内,她早就没有了无形的柜子,活得自在坦然。我曾在几次会议上遇到过她的伴侣,我们甚至在饭桌上一起讨论她伴侣到底该定位为何种人,她的生活也就是她的学术、她的政治立场。现在,她选择用这种方式向公众出柜,对于大众的性教育与性别教育,可以说是最生动和深刻的一课。对于还在为同志权益坚持不懈努力的同路人,是非常大的示范和支持。对于每一个活在柜子里的中国人,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释放。

有朋友对于同性恋、同志、酷儿这些称谓感觉复杂、凌乱,搞不清楚李银河为何强调自己是异性恋,她和伴侣的关系与一般的同性恋者究竟有什么不同。其实,性别身份定位首先是自我定位,不管生理是男是女,自我的身份定位是最重要的。这也就是为何脸书会推出56种身份定位的原因。即便在异性恋中,所谓的相处模式也因人而异。不过我们为了方便,总喜欢将之模式化处理,不知抹杀了多少差异和美感。就李银河的情况来说,她的伴侣从性别上认同自己是个男人,处处表现的像个男人,李也同意他的这种自我认同,两个人是按照异性恋的模式恋爱的,当然实际上已经改写了异性恋。

也有朋友奇怪李银河为何刻意强调自己不是同性恋,我觉得这和她以前的说法可以保持一致。以前有不少人在猜测她是同性恋,这种猜测里是有很多恶意与预设的;比如,你是同性恋你才这么起劲倡导同性权益,你是同性恋所以你不是正常人(你变态),你是同性恋你不敢承认(你虚伪)等等。李一直强调自己是异性恋,这样在话语上就不给别人攻击她的机会,在生活上大家一直看到是两个女人生活在一起,所以对他们的关系是无从定义的,这就给了他们很多自由,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定义自己,而最终也是由他们(李)定义了自己。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裴谕新
裴谕新

女性研究学者,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系副教授。关注性、性别关系、女性日常生活选择。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