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荷兰大使陈旭专访

专访中国驻荷大使陈旭:中荷关系将迎来新起点

据中国外交部和荷兰政府新闻处近日通报,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荷兰首相马克·鲁特将于11月15日至16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11月11日,中国驻荷兰大使、常驻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代表陈旭就鲁特访华、中荷双边关系、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中外人权对话等问题接受了荷兰在线记者的独家专访。

“我认为中荷关系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我们希望同荷方一道,共同推动两国关系迈上一个新台阶。”——陈旭

陈旭简介:
1962年2月出生于浙江。1983年、1985年分别从复旦大学、外交学院毕业。1985年进入中国外交部工作。1988-1992年、1998-2003年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2004-2008年,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并曾担任亚太经合组织高官。2010-2013年,任外交部国际司司长。2013年4月起,任中国驻荷兰大使、常驻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代表。

关于中荷关系:
中国对荷投资快速增长成新亮点

荷兰在线:您来荷履新已过半年,对荷兰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陈旭:我对荷兰的第一印象是“花园国度”,这里高度绿化,到处可见鲜花,质朴宁静,人们的生活从容有序。荷兰人勤奋节俭,心直口快,开放坦诚,朴实不凡。荷兰人习惯于直截了当,不兜圈子,我觉得这并不意味着不好打交道。我看到来自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在这里和谐相处。荷兰文化多元包容性还体现在英语普及率很高,作为一个不懂荷兰文的外国人,我感觉到这里生活很方便。这个国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高科技基础,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拥有独到先进技术。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借鉴的经验。

荷兰在线:2013年前三个季度中荷政治、经贸和人文交流的成果如何?
陈旭:一年来,两国高层会晤密集,荷兰外交大臣、外贸大臣、公共健康大臣和财政国务秘书4位政府要员先后访华,签署了《中荷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领域合作协议》等一系列政府间合作协议;中国在库索拉、荷兰在重庆设立总领事馆;两国经贸合作继续在中欧合作中保持领先水平。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1-9月,两国贸易额达496亿美元,同比增长0.5%,荷兰有望连续第11年成为中国在欧洲第二大贸易伙伴。其中,中国对荷兰投资快速增长成为两国合作新亮点,据荷外商投资局统计,截止6月,中国在荷投资企业和项目共有380个,有望保持荷第二大投资来源国地位。两国文化交流密切,人员往来频繁,年内各类艺术团体频繁举行演出,将各自的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带到对方国家。中国“欢乐春节”、京剧节、明代文物展、复制兵马俑展在荷展演,荷兰鹿特丹交响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交响乐团分别访华演出,阿姆斯特丹还作为主宾城市参加北京设计周活动。中国来荷旅游人数达每年20万人,荷赴华人数亦呈逐年上升趋势,达9万人。

展望未来,我认为中荷关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我们希望同荷方一道,共同推动两国关系迈上一个新台阶。作为中国驻荷兰大使,我将开拓进取,努力工作,继续积极推动两国高层互访,增进政治互信,在两国务实合作质量、领域、模式上下更大功夫,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互利共赢。

荷兰在线:请问此次鲁特访华,双方有望在哪些方面展开或继续深化合作?将会对双边关系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陈旭:本次访华是鲁特出任首相以来第一次到访中国,这一访问恰逢其时。去年年底鲁特组成新的内阁,今年四月新国王登基,而中国去年底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领导层已于今年三月就位,中荷双方都产生了新的领导人,双方对于发展中荷友好和合作关系都有非常强烈的愿望。除此之外,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对未来几年继续深化改革作出总的部署,鲁特也成为三中全会后首个访华的欧洲领导人,这充分说明了两国对于中荷关系的重视程度。此次鲁特访华,两国领导人将对双边关系发展做出规划,并就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交换意见。双方对继续提升在化工、水利、新能源、高端制造业、城镇化等领域合作抱有共同期待,双方企业拟在访问期间签署农业现代化、金融、航空等领域合作协议。相信这次访问将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切实推进务实合作,中荷关系必将迎来新的起点。

关于禁化武组织及人权对话:
中国力所能及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荷兰在线:您除了担任中国驻荷大使外,还担任常驻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代表。能否简单讲讲中国近年来在禁止化学武器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果?
陈旭: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简称为“禁化武组织”)在推动全球化武裁军、维护国际安全、以及促进和平利用化学事业方面的作用。中国在禁化武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建立《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简称为“《公约》”)的国家履约机构,确立履行《公约》的法律保障体系,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武,敦促日方加大投入,尽快销毁日遗化武。我们还认真进行化工履约工作,截止2012年底,成功接待了禁化武组织的工业核查共247次。此外,我们高度重视并努力促进防化援助和国际合作并为禁化武组织相关工作输送高素质人才。

禁化武组织对很多人来讲还很陌生,但实际上至少在以下两个层面上与我们息息相关。一是它致力于销毁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化武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二是它致力于全球和平利用化学事业发展。禁化武组织在努力确保化工企业不从事于化武相关活动的同时,亦有责任推进化工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使世界各国均能享受到化工发展带来的福利,这可以说是一件好事。

荷兰在线:禁化武组织上个月获诺贝尔和平奖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禁化武获奖是对诺贝尔和平奖的价值回归,也有人质疑是针对叙利亚危机的应时之举。请问您如何看待禁化武组织获奖?
陈旭:禁化武组织这次获奖,不能说与叙利亚危机毫无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表明该组织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贡献得到广泛认可。正如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所言,将和平奖授予禁化武组织是为表彰其“为消除化学武器所做的诸多努力”。《公约》生效16年来,禁化武组织一直致力于销毁作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化武,使全球原本庞大的、分布在许多国家的化武大幅度减少,使我们的生存安全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全球禁化武氛围也已形成,在任何冲突、战争中使用化武都会成为众矢之的,受到谴责。这可以说是对全人类的重大贡献。我们希望禁化武组织以此次获奖为动力,继续致力于销毁全球化武的崇高事业,确保在销毁、核查等关键领域的投入,为早日实现无化武世界而不懈努力。

荷兰在线:近年来中国多次同美国、欧盟等进行人权对话。目前个别外国媒体对于人权对话的成效表示质疑,您作何评论?
陈旭:人权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理想,世界各国的人权都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国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人权模式。人权对话目的正是开辟交流渠道,了解差异,增进理解,以建设性方式处理分歧。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同时我们稳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们将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继续前进,并借鉴他国先进做法,进一步提高中国人民享受各项人权的水平。中国愿意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与有关各方开展人权对话。

荷兰在线:无论是在禁化武组织框架内履行国际责任,还是通过中外人权对话直面敏感问题,中国外交的开放之姿史无前例。请问您如何评价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
陈旭:如果让我用两句话概括当今国际形势的特点,那就是“世界大变化”和“中国大发展”。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了,地区热点问题不时浮现,但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国际形势的主流。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逐步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中国建设性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加强公共卫生等问题。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未来的发展是转型升级的发展,是走绿色之路的发展,这将给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机遇,对世界人民也是福音。

寄语青年及华媒:
青年一代应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荷兰在线:您从事外交工作几十年,您认为一个称职的外交官需要具备的个人素质有哪些?许多中荷青年正在或准备投身外交领域,您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陈旭:我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中荷青年有志加入外交队伍。做好外交工作首先应“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我自己的体会是,心里要装着自己的国家,眼里还要看着整个世界。外交是与世界打交道,因此要了解对方的文化、需求,同时发现彼此利益的汇合点。其次,外交人员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如今外交已经从“小外交”变成了“大外交”,除了政治外交外,还有军事外交、经济外交、文化外交、公共外交等多种渠道和平台。这对外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提出较高的要求,除了掌握外交策略、国际形势之外,还需要进行外交、文化和传媒等多方面的知识积累。第三,外交人员要善于交流,“敏于行,纳于言”在外交实践中是行不通的,沟通能力是外交人员必备的素质。良好的外语水平是沟通的基础,然而只有真正了解对方文化,懂得按对方的逻辑去思考,才能真正说出让人家听得懂、听得进的话,才起到了沟通的作用。

荷兰在线:您对荷兰乃至全球华文媒体有何期待?对荷兰在线的网友说点什么吧?
陈旭:海外华文媒体对增进所在国与中国双向了解、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在荷华文媒体向中国民众展示多元的荷兰社会,同时也全面、客观、积极地把中国的发展传递给荷兰民众,希望你们能够成为两国相互理解信任和促进友好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从而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做出贡献。感谢荷兰在线网友们长期关注中国和中荷关系。中国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既有着博大精深、引人入胜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有着蓬勃向上、孜孜以求的充沛活力与时代精神。希望荷兰在线的网友们都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中荷友谊的使者。

Lei Ma
Lei Ma

记者、编辑。毕业于阿姆斯特丹大学,主修国际法律。开若干专栏,有多年中荷媒体从业经验。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