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托莱在家中

荷兰春宫艺术收藏家:前世我与中国有缘

中国的春宫艺术起源于汉朝,明朝达到鼎盛,最终却因“大尺度”而销声于中国。偏偏有一个荷兰人对中国的春宫艺术情有独钟,耗时35年收集了近600件春宫艺术品,成为已知的全球最大中国春宫艺术收藏家。

心系东方的西方人
“我对很多国家的历史及文化感兴趣,但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让我感应到彼此间的联系。”荷兰收藏家费迪南德·贝索烈(Ferdinand M. Bertholet)开玩笑说自己前世一定与中国有缘,说不定曾是个中国人。

贝索烈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后随父母迁出阿姆至远郊。自幼长于荷兰的他却总觉得荷兰少了些什么。儿时父亲带他和兄弟姐妹去中国餐馆吃饭则成了贝托莱童年记忆中最兴奋的时刻之一:“我在那里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另一个世界”,是贝索烈对中国最初的印象。长大后的贝索烈进入荷兰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他第一次接触中国的春宫艺术,是学生时代在书店的一次偶遇。贝索烈在逛书店时偶然找到一本外文的《中国春宫艺术》,初见便被书中收录的春宫图的细致和精美所折服。“那时的我是个穷学生,没钱买那本书,便多次跑回图书馆,拿个小本子做临摹记录。”

学业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贝索烈忘记了那些春宫图,成为了一个画家。然而在亚洲旅行途中再遇春宫图的他,自此再没放下对春宫艺术品的爱。“我有不少亚洲国家的春宫艺术品,但我最爱的还是中国的春宫艺术。中国的春宫图中有一种关于性的哲学、一种和谐感在内。”贝索烈说中国的春宫艺术表达非常直接和开放,其中不乏同性之间的春宫图;而西方因基督教将“淫欲”列为七大原罪之一,艺术家在创作春宫艺术时反而有所保留。

绝迹于中国的春宫
贝索烈的收藏不仅局限于春宫艺术,还包括各种鸦片道具及整套的烟榻,他的收藏新宠是中国早年的摄影作品。“我只收藏那些遗失的或被毁坏的艺术品,那些被社会所拒绝和忽略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和陶瓷类的珍品不同,不是只要有钱就可以收集到。”贝托莱有时觉得自己是活在过去的人,一直在探索历史中生活。

据贝索烈介绍,虽然中国的春宫艺术曾一度达到鼎盛,但因不为社会所容,春宫艺术逐渐销声于中国。“我所收藏的春宫艺术品来自世界各地,但在中国大陆,我从没找到过像样的春宫艺术真品。”贝索烈猜测上等的春宫艺术品已从中国大陆绝迹:“我看过一些中文出版物,一些学者或收藏家未经允许盗用我的收藏来做介绍,如果中国真的还有尚存的春宫艺术,他们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贝索烈遗憾地表示这其中还包括他的一位友人,在对友谊失望之余的他没有选择走法律途径:“这些盗用的行为都发生在中国,我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阻止。”

春宫在艺术与色情之间
贝索烈坦言作为春宫艺术收藏家,被问最多的就是:“春宫是艺术还是色情?”贝索烈有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春宫艺术和色情作品都展示性器官,但采取的方式不同。在好的春宫图中,主角与背景融为一体、相互映衬,有一个故事蕴藏在其中;而色情作品展示的是淫欲,并没有细腻和和谐感在其中。“一些人反感春宫艺术,或是被宗教、社会环境及教育所限制。如果抛开所有的成见,给自己一个接通内心和灵魂的机会,再看看真正的春宫艺术,你真的看不到它的美吗?”

春宫图吸引贝索烈的除精美的画风外,还有那种超乎现实的和谐感。“在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但在这些春宫图中,男女之间似乎平等了,展现出一种现实里并不存在的和谐之美。”贝托莱的部分春宫图藏品目前正在阿姆斯特丹新教堂以明朝故事为主线的“MING明”展览中展出。

中国能否寻回失落的春宫
“艺术、历史、诗歌和中国,我的生活中若少了任何一个我估计都会杀了自己。”贝索烈感慨道。作为已知的、全球最大的中国春宫艺术收藏家,贝索烈收藏的这些艺术起源于中国,却最终失传于中国。贝索烈表示已经停止了对春宫艺术品的搜寻,就像他已卖掉自己收藏的大多鸦片道具藏品一样,他也会卖掉这些春宫艺术品。他说并不是自己不爱了,而是创造性逐渐遗失了。

收藏的最大乐趣之一就是其中的创造性,贝索烈几乎尝试了所有的可能性:出书、举办并参与世界各地、不同规模的展览,最后一次可能的创造性就是为这些珍品找一个好的归宿。“我不属于我的收藏品,我不想守着这些收藏品、在担惊受怕中死去,我还有很多其他想做的事儿,例如多陪陪我的家人、出去旅游等等。”

贝索烈透露会在一年内售出大部分春宫收藏,目前已和中国达成了初步意向。“春宫艺术在中国还不大能被接受,这取决于中国政府的态度。如果可以,我希望这些艺术可以重回中国。”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