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荷兰设计“装饰”中国

保时捷轿车、劳力士手表、硕大的钻戒…… 对于一般的中国人来说,这些东西可望而不可及。而荷兰设计行业却发现了中国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试图将“荷兰设计”理念带到中国,直攻追求“欧式时尚”的中国普通中产阶层的腰包。

在华参加“北京设计周”的英国时装设计师Julien Macdonald直言不讳:“对于世界上所有搞设计的人来说,无论在房屋、家具、轿车、飞机还是服装领域 :钱都是在中国。在欧洲,我们正在经历新的萧条,而这里却经济繁荣:所以我们现在都在这儿”。

中产阶层
在刚刚闭幕的“北京设计周”上,荷兰以“智能城市,宜居城市”为主题将荷兰设计展示于众。这一看似时髦的主题显示了荷兰人商业头脑与理想主义的结合。

在荷兰,从事设计行业者高达六万两千人,“荷兰设计”已经成为了一个概念。尽管行业规模自2002年以来一直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但未来却是一个未知数。正因此,近年来荷兰开始致力于开发中国市场,将目光放在新生富人群身上。这些人对“中国制造”的兴趣并不大,却把眼光转向了西方。不断壮大的中国中产阶层为设计业带来了新的需求与愿望,形成了一个新的市场。

比如,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开发,人们对装饰新居的需求为荷兰从事建筑设计、室内装饰品等行业的大型企业、中小公司以及个人设计师都提供了生财之道。

动力
就职于荷兰合作组织DutchDFA的德班(Christine de Baan)女士认为:“荷兰人擅长于各种利用持久性材料并考虑到稀有能源问题的创新设计,这十分适宜中国”。而且,“在中国,你感觉到的是动力,在荷兰却只有抱怨”。

最近四、五年来,曾有数个荷兰设计代表团成功地访问了中国,包括香港设计经营周、广州设计周、上海创意产业周和今年四月为荷兰带来累累硕果的广交会。中国为荷兰无数具有创意性的公司提供的可能性似乎无穷无尽,荷兰设计行业在中国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而MwA Architects建筑设计所的马丁‧德波特(Martijn de Potter)先生将荷兰在“北京设计周”上的表现看作是将在未来几年内获得巨大成效的“一个来自荷兰的伟大创举”。同时,他也认为“中国人将受益于荷兰设计的质量,以及人们对待设计的态度”。中国创意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与荷兰同行的习惯如此不同,使德波特吃惊。BNO组织的西赫拉尔(Anoek Siegelaar)女士对此则表示赞同:“我对荷兰在这届北京设计周上的贡献印象深刻。而且,中国人似乎有如此的渴求之心,我觉得这个活动的整体规模在未来几年内将大幅扩大”。

“中国设计”
而且,除了将荷兰的设计产品卖到中国之外,向中国“出售”荷兰的设计理念也成为一个新趋势。“北京设计周”主办人Aric Chen曾在开幕式上表示:“将来,中国制造也应该发展成中国设计”。他认为,北京以及整个中国都不应仅仅局限于购买和生产国外创意,却更应与国外同行合作发展新的创意和新的产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以荷兰为中心、欧洲为视角,与全球华语世代一起发现各种前沿及有趣的创新项目。我们想通过各种脑洞大开的故事,改变创新在大众文化中遇到的困窘与误解:创新其实是一个个小灵感的累积,离你我都不远,它是很好玩的事情,而且会越玩越high!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