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西藏小记

探访西藏小记

(荷兰在线)2015年9月下旬,荷广传媒记者应邀参加了一个访问西藏团,走访了拉萨和日喀则。在两地接待我们的都是当地藏族干部,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藏语。可以说,尽管事先没有告知我们任何日程安排,但活动的组织方是用了心的。他们很希望我们在短短的几天里领略西藏的风土人情,通过造访他们选择安排的学校、民居、药厂、苗圃和湿地公园等地,看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新西藏。

走下从北京飞往拉萨的飞机、走出机场,我们一行十几人立刻被清新的空气环绕,瞬间忘记之前对高反的恐惧。

从机场到酒店的途中,闪过眼前的是一片片已经建好和正在修建的五六层高的居民楼。街上缺了点繁华,可到处也不乏一些没有什么特色的小店。是偶尔走过的几个手持转经筒的藏民、街上的香炉和随处可见的藏文、“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大字横幅以及印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头像的巨幅宣传牌提醒着我们:这里是西藏。



走进藏民的家
在拉萨,被安排走访一户藏民家庭于我来说是一个挺难得的机会。当专车停在一个很整齐干净的小区时,我看到小区里大多是两层的小楼,房屋外面都是五彩缤纷的装饰。用我的“北京眼”看去,家家户户的大门口都很有过节的气氛。在街道拐角的路牌上写着:扎细社区南区。



我们十几个人分别被组织方派人陪同进入三户人家。我去的这家人住在一栋带天井的两层小楼里。走进院子,感觉倒像是进到了北京的四合院呢。这是一个四口之家,男主人叫洛桑罗布(音),在居委会工作。两个孩子老大13岁,在内地读书;老二5岁,还在上幼儿园。

在洛桑罗布家的大门上,挂着一块“好家庭”的牌匾。走进一层的客厅,入目的是暖色调的藏式家具、挂毯和地毯。我的注意力很快被摆在柜子上的一张跟街上的宣传牌相同的领袖像吸引过去。我好奇地问洛桑罗布,挂那幅画是因为觉得它好看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洛桑罗布回答说,这个…… 好不好看咱先不说,因为有了这一代代领袖才有我们现在的好生活,所以我摆着这幅画,是怀着感激的心情的。



洛桑罗布介绍说,他住的这个地方,原来都是零散的土房子,既住人又养着牲畜。后来政府将这里改建成居民小区,在这片土地上建成了商品房,住户也转成了城镇居民。洛桑罗布家的房基地没有被政府征收,依然属于他自家所有,上面盖起的房子除了自家住一座外,其它几座都出租给别人。盖房的钱,部分来自自家存款,部分贷款,还有政府也提供了一些帮助。洛桑罗布欣喜地说,现在,他家的贷款已经还完了,除了在居委会的工作,每个月还收一万块左右的房租,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还紧接着告诉我们,在这个小区里他家还不算富有的,只是处于中等水平。比他富的街坊邻里有的是呢。



洛桑罗布家楼上除了卧室、储藏间之外还有一间佛堂,里面摆着同样很有藏族特色的家具,还有活佛像、经书、转经筒等等。洛桑罗布告诉我们,信仰在他家很重要,他家人平时都时时诵经。当随行的同行问他目前来西藏的汉族人越来越多,比如游客,他有没有担心西藏的文化会慢慢地消失时,洛桑罗布回答说:“这个我没有什么担心。我个人认为,来这里的各族人越多,那么交流的平台也越多,这是好事。如果有朝一日藏语的教学被撤掉,那我才会真正担心的。现在我没有任何担心。”



也是在这个人家,我初次品尝了藏族特色的甜茶和酥油茶。热情的主人告诉我,酥油茶对抑制高原反应是有作用的。而对于已经经历了剧烈的头痛和失眠“折磨”的我来说,这无疑是迟到的甘甜“良药”。

藏族孩子的小学校
这次西藏行留给我的另一个记忆是参观拉萨市第二小学。校长马翔宇向我们介绍说,这是一个面向藏族学生的学校,一共2258个学生,其中有1196个享受国家的“三包”政策,即包吃包住包所有教学费用。目前,学校还没有住校生,所有学生都在学校午餐,九块钱的标准。

走进教学楼,“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朗朗书声夹杂着英语和我听不懂的语言扑面而来。校方为我们安排了正在上汉语、藏语和英语课的三个班,教室挨在一起。我走进汉语课教室,跟正在授课的老师德吉卓嘎聊了几句。她说,她是藏族人,在拉萨师范学校学的汉语,毕业时还不到19岁,自愿留在拉萨教书,“因为我本身就是这里的,所以应该留在这里”。现在,她已经在同一所学校教了20年的书,没有教过汉族孩子。她还说,刚开始工作时教藏族的孩子们很困难,因为不易交流。那时候,学生的父母中有90%不会讲汉语。现在的情况稍微好些了,但还是有很多父母只能听得懂汉语却不会说和写。



就在我跟她闲聊时,另一间教室里突然传出一阵哄堂大笑。出去一打听,原来有个同行在英语教室里走上讲台,用英语问孩子们想不想去美国,得到了孩子们异口同声的“不”!然后又问了别的国家,回答同样是“不”。之后他再问孩子们愿不愿意留在西藏,终于得到了一个肯定性的“YES”(愿意)。

拉萨教育局的才旺多吉为我介绍说,在西藏,所有牧民的孩子们都可以享受政府的三包政策。像在这个学校读书的儿童,他们中有不少是因为父母在拉萨打工来到这里的,没成为留守儿童,并且有幸来享受城市的优质教育。学校的生源中有近60%是进城在建筑业、服务业、第三产业、运输业等等务工的外地藏民子女。



才旺多吉告诉我,目前,政府援藏的模式以智力带动为主,就是从内地吸引教师赴藏教学。除了工资外,他们还能拿到一些进藏补贴。拉萨政府在过去的时间里一步步摸索出双语教育的三种模式:一是以藏语授课,开设包括汉语在内的其他课程,这种模式适用于农村,教育对象是牧民的孩子;二是以汉语授课,开设包括一门民族语言在内的其他课程,这一模式适用于有语言环境的城市里的孩子;第三则是部分科目用藏语授课、部分科目用中文授课,适用对象就相对比较广泛了。除此之外还有第四种完全用普通话授课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只适用于在西藏的汉族孩子。



下课的铃声响了,孩子们纷纷从教室里跑出来活动。在摄像机前,他们活泼欢快、没有丝毫的羞涩和畏畏缩缩。看着这群虎头虎脑的孩子们,我只是想:愿他们长大后都能过上像我们拜访过的洛桑罗布家那样的生活。
Fei Yang
Fei Yang

从北京到荷兰,把听到和看到的事,分享给大家。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