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顿儿童

荷兰市长让孩子们幸福的秘诀: 把孩子当大人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荷兰莱顿市政厅的办公大厅里有一些特殊的背景:在办公台后面的柱子和墙上贴满了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卡片。这可不是什么荣誉榜,全都是新生儿的父母在孩子出生注册时送来的感谢卡。有的卡片上还有可爱宝宝的照片,让市政厅的职员们也能分享他们的幸福。从那一刻起,荷兰孩子们就正式成为市政厅的“客户”——他们是堂堂正正的市民了。

根据2013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报告,在全球发达国家中,儿童生活水准与福利状况最好的国家是荷兰荷兰政府对于儿童日托或幼儿园的费用补贴达70%,小学和中学阶段则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全国儿童福利法(AKW)规定:不论是生养、寄养还是领养的孩子,监护人都可以每季度从社会保险银行(SVB)领取儿童福利补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补贴数额逐年增加,直到子女18岁。对于残疾儿童则加倍补贴。莫非荷兰儿童的幸福感真的是钱堆出来的?政府除了砸钱以外,还做了些什么呢?荷兰在线独家采访了莱顿市主管青少年福利和教育的副市长凡赫尔德伦(van Gelderen)女士,让她来谈谈市长们是怎样让孩子们感到幸福的。



孩子的权利受损失?市长不答应

凡赫尔德伦女士介绍说:“保障孩子的基本权利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区是照顾孩子的基本单元。父母、老师和社区工作人员各司其责,保证孩子开心、健康地成长。如果大家发现孩子的心理或行为出现问题,又找不到解决办法,市政厅就会安排专门的人员,比如青少年及家庭研究中心的志愿者们,来倾听孩子的想法,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孩子与父母或监护人沟通,解决问题。对于缺少父母陪伴、父母离婚或者需要特殊护理的孩子,市政厅在协调监护人时,会充分了解孩子的诉求,根据孩子的意见来决定谁拥有监护权。专职人员也会通过定期回访来了解孩子是否对新的生活环境感到满意。”

与此同时,市政厅努力让维护儿童权利深入人心,为此专门设立了“儿童之家“,定期举办活动向公众宣传儿童的合法权利。在市政厅的网站上,市民可以很容易找到青少年权益专栏。专栏中提供了各种有关青少年福利和教育的信息和资料,包括免费公益讲座和咨询的信息,还有遇到家庭暴力等问题时受害人可以匿名求助的联系方式等。

带孩子来荷兰的外国家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只要是学龄儿童,在抵达荷兰一个月之内家长就会收到市政厅寄来的一封信,询问孩子是否入学,是否需要市政厅协助联系学校。如果已经安排好,家长需要把学校信息寄给市政厅备案。每一位在荷兰上学的外国孩子,不论在荷兰是长期居住还是短期旅行,都可以享受免费入学和福利补贴。——对“外来户”的子女不仅不收借读费,还要发补贴,市政厅是怎么考虑的?

凡赫尔德伦女士解释说:“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不论任何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家庭背景,不论是健全还是残疾,孩子都有权享受特别照顾和协助。”市政厅完全是按照这个公约切实履行职责——凡是本国孩子可以享受的福利,外国孩子一样可以享受。

即便这样,这位副市长仍然感到很多“外来户”孩子们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因为忙于生计,移民家庭中父母或监护人容易疏忽孩子教育和心理成长方面出现的问题,再加上语言、文化等各种障碍,他们不善于与相关部门沟通,市政厅就无法及时协助解决问题。难民的孩子境况更让人担忧。他们在荷兰上学、交友,完全融入了荷兰社会,政府部门却因为孩子父母没有取得合法居留为由取消了孩子的居住权,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为了争取孩子们的正当权利,市政厅只有想方设法搜集当事人和周围民众的意愿,帮助孩子们申诉,力争通过合法途径维护他们的权利。”

城市怎么规划?孩子们说了算

除了保证孩子们在幸福、自由、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市政厅还特别重视孩子们的发言权。他们可以像父母一样,对不满意的议案说‘不’。12岁到22岁的青少年可以自愿加入青少年议事会(JongerenPanel)。每当市政厅要规划新的社区、运动场、游乐场等公共设施,孩子们就会在市政厅的网站上看到征集意见的通知。他们会安排时间一起讨论协商,提出自己的建议。 “他们的建议对于城市规划非常重要。千万别小看孩子们的创造力。”副市长拿出一个曲别针说:“很多大人们都以为曲别针只能固定纸张。孩子们却有上百种使用曲别针的方法。他们不像大人一样有思维定势。这些创意正是我们在城市建设中所需要的,因为大家都希望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城市。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将来会在这些地方生活、玩耍,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设施最合适、最方便。”

和中国的小学生一样,荷兰的孩子们也写过“假如我是市长”之类命题的作文。但是他们不光写,也会有机会去做。每年市政厅开放的时候,都会为孩子们专门介绍市议会和市长办公室。孩子们可以坐在市长的座位上,畅谈自己的城市规划,找找当市长的感觉。“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凡赫尔德伦女士把这句中国名言当做激励自己践行职责的座右铭。与其把所谓社会责任、公民的义务、权利等等止于课堂上的说教,不如给青少年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体验城市管理,培养他们勇于担当的精神。

一方面是市长大人们可着劲儿地保障孩子们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一方面是把城市建设、管理这么重要的事也让孩子们来决定。莫非荷兰市长们让孩子幸福的秘诀,就是从来都不把他们当作“孩子”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立场)

更多关于荷兰儿童的文章:

童心与快乐:荷兰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
荷兰特色儿童家庭寄养
荷兰儿童仍然最幸福


 

陈大地
陈大地

陈大地,欧中国际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心创办人,致力于推动中西经济、文化、艺术及教育交流。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