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栅栏卖鞋的荷兰帅锅

别人家卖鞋的:荷兰帅锅在北京组装“假名牌”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和人一样,作品的诞生与成长脱离不了环境。地域文化、大众审美、自然取材、工艺技术都是设计作品的配料成分。而在创作完成之后,与使用者的沟通也是得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之内才能产生反响和共鸣的。荷兰的社会设计项目在北京大栅栏(dashilar)的文化语境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

大栅栏旗舰店

初次看到这“旗舰店”是在2013年秋季的北京设计周,阿姆斯特丹作为主宾城市,领旗了一支华丽丽的荷兰队。我们都有参与其中,呆了三周。帅哥设计师Sander在大栅栏老胡同的一房间里,和两个修鞋大伯一起在他们的“旗舰店”里工作着。墙上满满当当地挂着工具和被拆碎的鞋子。


假名牌鞋再造流程图 再造假名牌鞋的各类配件工具

名牌假货

这些鞋子的创作原材料都是名牌假货鞋,看到时大家都会心一笑,想这哥们儿真是太接地气了!我问Sander为什么是鞋子而不是其他服饰配件,他说:鞋子的品牌属性最极端,体积小小,logo却总是很大。

说到底,全世界大部分人都是爱假名牌的,大家赞同品牌附加值的同时,又不怎么乐意为此虚数掏出实实在在的钞票。Sander在荷兰看不到假名牌,所以在三次来北京的旅程中都特别关注这一中国特色。
帅锅在北京鞋店

青年文化

那把假名牌鞋拆了重新组装又是几个意思?这是对大品牌的举旗挑战。年轻设计师和他们的独立品牌最讨厌的就是业内大牌,但又毫无对抗资本。青年文化往往就是在大众品牌与独立个性之间纠结着。把名牌鞋拆了重组成新的鞋款,既能摆脱掉假名牌的恶名,有诞生了独一无二的创作。两全其美。

改头换面的假名牌鞋改头换面的假名牌鞋经过改投换面的假名牌鞋

地域特质

就像创作的原材料一样,整个制作过程都来源自大栅栏这一特殊的文化语境。胡同里的修鞋匠被Sander请来协同合作。他给大伯一堆拆碎了的鞋片,请大伯用自己喜欢的组合和工艺方式进行缝补。速度越快越好,不经过大脑的想法最原始、最纯粹。况且,手艺是一地区文化风俗的精华荟萃。修鞋匠,就是手艺人的创作给了最终成鞋独一无二的地域特质。

和sander合作的修鞋人

现今的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必须品的由来和过程,比如食品、日用品。Sander也是,“我清楚的知道这双鞋是这位大伯亲手做的,它是有人情味的,能够让我联想到他。我身上的衣服是西班牙朋友做的,小包是摩洛哥街头艺人做的。这让我感到和世界相连,很人心相连。” 同样的创作理念也运用在了他的其他设计项目中。比如在摩洛哥,将当地的刺绣运用在T恤和米袋上。

摩洛哥当地刺绣和T恤的结合

完善社区

问起Sander最喜欢项目的哪一点,他说是修鞋匠。“在大栅栏街区里的角角落落里都坐着不同的修理匠人,特别赞,荷兰就没有。居民们找他们修修补补,拉拉家常。彼此相连又互帮互助的社区关系是最健康完善的。”

而Sander在荷兰埃因霍芬就创造了这样的一个工作社区Collaboration-O。早在四五年前,刚毕业的他和另外几个好哥们来到这边荒凉工地,亲手建造出了这片几百平米的双层工作室与车间。现今共有14位成员,都是高颜值的壮汉子。

Collaboration-O的颜值组合

Collaboration-O的工作空间

“大栅栏旗舰店”获得了2014年荷兰设计大奖,而我特别喜欢这一项目是在于它全身心地浸泡进了北京大栅栏的文化语境中。短短三周的项目时间,这个人生地不熟的老外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当地的材料、当地的手艺、当地的人。这样的作品和设计师能不被当地的观众喜欢吗?况且人家还这么帅!

荷兰帅锅Sander本人

荷兰好玩的社会设计项目可不止这一个:

荷兰有个疯狂博物馆,你确定你是正常人?
用废木头造出一个设计帝国
6
0年织500件毛衣的荷兰老奶奶


 

olaCola
olaCola

创意乐活小红帽,东西文化中荷人。Cola是生活在荷兰的上海姑娘,挥洒八年青春专修媒体设计与沟通。时刻活跃在中荷两国艺术设计前沿,乐于分享创意情报和轻松解读。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