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2:儿子考察过的第一所中学的图书馆

荷兰孩子择校:校长亲自单独来接待

择校,是当下一个让诸多中国父母感到焦虑和迷茫、甚至痛苦的话题。有新闻曾报道,为了能排队报上名,爷爷、奶奶竟然睡在“优质”公办托儿所、幼儿园的大门外;为了能进入某个“重点”学校,父母不惜高价购买“学区房”。择校,在“重点”面前,已经演变成“校择”,即学校选择学生。这些年,随着寄宿制的出现,一些父母不惜重金送孩子去全托幼儿园或私立寄宿小学、中学,因为中国父母相信,孩子未来人生的成败关键取决于学校的教育,而“名校”代表了教育的成功率。

在荷兰,择校同样存在,而且从孩子两岁半就进入家庭议程。只是,不存在“重点”与“非重点”之说,也没有户口困扰,更没有全托与寄宿形式。摆脱了外在困扰的荷兰父母,不但可以做到“择校”,而且“择校”时所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了:孩子是否喜欢和是否适合孩子的发展两个方面父母可以对学校挑三拣四,但学校只能按先来后到,员满为止的原则招生(已有孩子就读该校的家庭优先录取)。

荷兰的基础教育体制在理念与布局上与中国有着较大的差异。为了方便读者理解荷兰的择校机制,为此制作了一个荷兰的基础教育体制图(图1)。从图上可以看出,荷兰基础教育的起始、分类、分流与所需时间。按照荷兰相关法律规定,23岁以下进入劳动力市场需要具备中等职业二级毕业以上的教育资质(还包括普通高中和大学预科毕业) 。

荷兰父母在孩子两岁半的时候会接到当地市政府一封提醒及时择校(小学)的公函。信里会介绍辖区内所有学校的联系方式及报名时间。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比如天主教学校、新教学校、自由学校、公共学校等等。和学校取得联系后,预约拜访日。校长会单独接待每个家庭,回答父母和孩子的问题,介绍参观学校。儿子面临择校时,我们和孩子走访了周边四所小学,最后选中了天主教基金会经营的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在我们眼里胜出的关键因素是校长、学校外观秩序和缺课率。儿子八年小学,没有经历过因教师生病而停课在家的事情。而这往往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小学的教学管理难题。法定入学年龄是五岁,但孩子满四岁,便可进入小学就学。接受2年的小学预备教育(类似国内的学前教育)后,自动升入小学课程教育阶段。在荷兰95%的孩子四岁入学,一部分学生可能因出生月份较晚,2年后是否升入小学,由父母和学校因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赢在起跑线上’的意识在这里不流行。

相比小学的择校,荷兰的“小升初”是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中最关键的一次择校,也是本文的重点。从图上(图1)看,荷兰小学毕业即面临分流,不算特殊教育和职业培训,主要有三大去向:VMBO(中职预科),HAVO(普通中学/应用科技类大学预科),VWO(研究类大学预科)。问题是,决定孩子去向的原则是什么?谁做主?选什么样的学校?

荷兰小学会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和数据库(图2),每个科目(包括科目内的亚分类)都有跟踪数据以及成长曲线(个人、班级、全国同龄人三个参照系)。在7年级的时候,大部分学校会参加一次全国范围的测评,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总体状况进行阶段性了解,以便为8年级的学习策略和个人课程设计提供依据。每年2月份举行全国范围的小学毕业CITO测验,测验的直接目的是对学校教学质量测评和监控。在CITO成绩公布前,学校的推荐委员会会为每个学生出具一份中学升学“校方建议书”。建议形成的依据是该学生过去近6年的成长发展数据和特长,与CITO测评结果无关,这是教育管理部门反复重申的原则,目的是避免‘一考定终身’的现象出现。建议书由校方和父母共同签字生效。父母可以不同意学校的建议,要求复议。凭借建议书,学生申请选中的中学。在这之前,中学已经开始与地区的小学取得联系,为父母举办介绍会、邀请孩子去学校试课、参观、参加联谊活动。

 


择校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有三点:第一,只要学生的校方建议书符合其所申请分流类别,任何中学无权拒绝,更不得以分数(CITO毕业成绩)排名为选拔条件。第二,现实中极少出现学校推荐与父母(监护人)意愿相背甚远的情况。原因在于校方和父母在“择校”问题上的出发点不是越高越好,而是分流去向对孩子本人是否合适。第三,孩子对自己未来学习生涯的话语权在择校过程中得到父母的充分尊重,使择校成为孩子自主的选择。这三点均体现了民主教育理念的价值观:以人为本,即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人生舞台,做自己喜欢做的、擅长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理想。最终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对社会有意义的个体。

 


  

儿子的一个同班同学,其父亲是博士、跨国公司的高管,母亲是IT行业的专家,但他就想学门手艺,特别是电焊。父母不但不阻挠,反而带着儿子四处找最好的电焊专业。最后在离家20公里远的城市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学校。整个择校过程,父母与我们多次交谈中从未露出一丝对孩子的“失望”,孩子对未来职业学习充满了期待。他们的共同理由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儿子的择校过程也是我们了解孩子内心诉求的过程。小学校长推荐了一所老牌名校,儿子经过比较选择了另一个学校。他的理由很简单:这个学校给我一种认同感、归属感,气氛很宽松,教师很亲切。作为父母,知道孩子今后6年每天去的地方是自己喜欢的地方,足以安心了。

九月份开学至今已有三个多月了,实践证明,两个孩子的选择都是正确的!

Icerock中荷教育
Icerock中荷教育

1967年生人。目前侨居荷兰,在读教育学博士研究生,主攻教师专业发展动机。来荷前,在国内涉足国际经济商务。2005年在荷转入教育行业,就职于荷兰某应用科技大学中国事务政策顾问。荷兰莱顿大学教育科学硕士毕业后专注教育研究领域。兴趣领域涉及:教育政策、教育文化比较、家庭教育理念与实践、跨文化行为。一个喜欢透过看不见的网络获取真实沟通的终身学习者。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