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新首富李泽钜“几乎买下英国”释放什么信号?

,
华人新首富李泽钜“几乎买下英国”释放什么信号?

李嘉诚家族的香港身份和英国纽带让李泽钜的投资暗含着些政治意味。李家对英国水、电、气三大基础产业的掌控是否又构成了一个“中国威胁论”?

被中国媒体称为“香港梦”代表的李嘉诚家族,因李家长子李泽钜持续向英国砸巨资引发舆论关注。虽然李家避开政治不谈,但李家的香港身份和英国纽带让投资暗含着些政治意味。李家对英国水、电、气三大基础产业的掌控是否又构成了一个“中国威胁论”?

香港李氏家族的英国纽带
“我1940年到香港,对这片土地有特别的感情,自己身为中国人,永远都是中国人。我绝对不会从香港撤资。”2012年8月的中期业绩会上,李嘉诚这样回应媒体。和其父的香港情结相比,坐拥2900亿港元个人资产的华人新首富李泽钜,在近年的投资中流露出更多的“国际情结”。自2010年购入英国电网业务后,李泽钜掌控的长江基建随后又斥资24.1亿英镑(290亿港元)收购了英国水务公司。除涉足水、电两大基础产业外,李泽钜近期以6.45亿英镑(77亿港元)的价格买下英国八大天然气供应商之一WWU。掌控英国5%供水市场,25%电力分销市场和近30%天然气市场的李氏家族,已然紧紧绑住英国。

针对李家“几乎买下英国”的点评,荷兰莱顿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专家何培生(Peter Ho)指出李泽钜投资海外本身并不是特殊现象,仅是中国经济融合到经济全球化洪流中的一个表现:“就如同中国增持美国国债一般。”但李泽钜和李氏家族的香港身份为海外投资增添了一层特殊的色彩。李嘉诚的家族生意发迹于香港英治时代,李家和英国政府自此一直有紧密的联系。1991年,李嘉诚曾向英国保守党捐赠10万英镑作为竞选费用。今年4月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葬礼宾客中,李嘉诚也是为数不多的受邀华人之一。“香港自回归后就一直缺乏一个明确的身份认同,中国太大,香港太小,香港一直有自己的顾虑,”何培生向荷兰在线解释称,“李家尤其是李泽钜对香港的投资环境及中国政治有自己的批判态度,近年来选择投资海外也不排除在大环境下,加强和海外联系的考虑。”

2012年香港特首选举时,李嘉诚及李泽钜就曾明确表示支持唐英年当选,对现任特首梁振英并不感冒。虽然李嘉诚曾在业绩会上对媒体表示“商人不谈政治”,且拒绝对现任特首梁振英的诚信问题做出正面回应,但李泽钜曾直言在目前的政治环境下,香港的投资回报大不如前,相比“海外投资全部都有10%以上回报”,似乎已坚定扩大海外投资的步伐。

利益链之上的“中国威胁论”
虽然李家的香港身份让情况变得特殊,但何培生认为,从长远来看,李家的投资还是会加强中国和英国及欧洲之间的经济纽带。“李泽钜的投资也正是因为有中国的大背景才更加引人关注。”而在“几乎买下英国”的点评中,李家抄底英国三大基础产业及持续的海外投资意向是否构成了另一个“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本身是否存在就有争议,英国在放开公用事业投资时自有权衡,如果不获益,英国政府是不会这么做的。”何培生举例称荷兰在处理公用事业投资时显得非常谨慎:“在荷兰人的概念里,公用事业是不应该轻易流向自由市场的,政府还是应该作为最大的利益相关方。在经济危机中,英国公共事业投资的放开是否传达着欧盟无法继续支撑自身基础服务的信号?”

荷兰在对外国投资的市场准入规定中明确指出,除少数国有和非政府垄断企业(军工生产、公用事业、铁路和公用广播)外,外国公司可向任何部门投资,并在法律上享有与本国企业同等权利。何培生认为,一个国家的政府有责任提供良好的公用事业服务,放开公用事业的海外投资可能带来的影响本身值得更深入的探讨。“经济方面,政府可能会从全球投资中获益;但在国家和社会情绪层面来看,并不一定是个好主意。”

李氏家族目前欲出手和记黄埔旗下的百佳连锁超市,百佳超市是香港目前最具规模的超市连锁集团。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已考虑参与竞购,目前最初报价的截止日期定于8月16日。投行消息人士透露,李家出手百佳所筹得的资金中,一部分很可能再次投入欧洲基建及公用事业。而香港资深金融专家温天纳同样认为李家投资境外或内地市场的可能性比投资香港大。李家这回又打算“买下”哪儿?

 

评论

《“华人新首富李泽钜“几乎买下英国”释放什么信号?”》 有 1 条评论

  1. 自由民主战士 的头像
    自由民主战士

    亲共资本家剥削工人必遭天谴
    香港码头工人连续40天举行大规模罢工,抗议亲共资本家李嘉诚剥削压榨工人血汗。示威工人高举“华人首富李嘉诚剥削工人致富”的横幅,要求反抗剥削,反对压迫。广大的工人要打破剥削人民的万恶秩序,夺回自己的劳动果实,打倒吸血鬼,这样才能争取到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