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中国绿色建筑业机会多多,荷兰企业可以从中受益;中国向荷兰提供全电动巴士;世行主管指出,中国不会再次拯救西方(经济)。
荷兰在线推出《荷媒看中国》栏目,每周采集荷兰各大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本周有不少涉及经济的通讯报道:中国绿色建筑业机会多多,荷兰企业可以从中受益;中国向荷兰提供全电动巴士;世行主管指出,中国不会再次拯救西方(经济)。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荷兰国际商业合作组织与荷兰驻华大使馆领事馆合作推出的一份报告称,截至2015年全球近半数建筑物是建造在中国的土地上,但其中只有4%是以可持续的方式建造的。因此,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个新鲜的想法,对于减少能源消耗和控制城市不断增长来说更是非常必要的。而中国政府也已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在第12个五年计划中强调了节能减排和环保的重要性。
然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有一些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总是实行,而且在工程师、建筑商和承包商中也缺乏可持续设计和施工方面的专业知识。
荷兰在这方面的经验恰恰可以发挥作用,比如新能源的应用、建筑中的节能方案等。目前已经有一批荷兰公司活跃于中国的建筑行业,比如Grontmij建造的武汉新能源中心,据称是全世界最可持续的办公楼。
电动巴士
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将为荷兰弗里斯兰省的小城Schiermonnikoog提供六辆全电动巴士,从而帮助减少该市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这种电动巴士全长12米,每次充电后可行驶250公里。
比亚迪迄今已为中国、欧洲和北美的许多城市提供了电动公交车。该公司声称是全球最大的电动巴士制造商。而比亚迪的欧洲总部恰恰又是设在荷兰城市鹿特丹。
救命稻草
世界银行发展展望部主管、荷兰经济学家Hans Timmer本周指出,2010年主要由于中国,德国的经济有了强劲复苏,荷兰的经济也得以回转,“但现在中国人没有足够的钱再次推助(西方国家摆脱又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Timmer所指的是中国和巴西等国家在2009年和2010年对欧美经济的“救命之恩”。当时这些新兴国家在信贷危机爆发后,国内的需求迅速被触发,令西方企业的出口显著增长,从而受益匪浅。
“当时这些新兴市场有财政资源来刺激它们的经济,“Timmer说,“但因此也导致了它们的财政出现赤字。如果出现一场新的全球金融危机,它们只有更少的储备来刺激经济增长。因此西方国家应该避免危机的蔓延,尤其在于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金融风暴会迅速传遍整个世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