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荷兰第一议院通过第二议院提出的新法"允许结束生命的要求并协助自杀"时,这对美国新闻网CNN来说,无疑是一条爆炸性新闻。这条新举措结束了荷兰持续25年的关于安乐死合法化的争论。
"我并不认为这条法律会给每天的死亡率带来任何改变。"伯特·凯瑟(Bert Keizer)医生在工作中主要同长期慢性病患者以及濒临死亡的病人打交道,"但我认为这项法律平和了医生的心态。并不是说实施安乐死容易许多,而是在于有了既定的程序,医生和病人更清楚他们所处的位置。"
没有法律规定
法律的制定并不表示病人有权选择安乐死,医生仍可以拒绝执行。凯瑟医生坚信医务工作者不是一定得执行安乐死的。"每一位医生都情愿回避安乐死,它是医疗上很不讨好的一部分。"根据规定,某位医生如果出于良心不安而反对结束病人的生命,他必须将病人转给另一位医生。"据我所知这在现实中不会发生。至少从来没有哪个同事请我帮忙代替执行病人提出的安乐死的要求。即使真有这样的状况,病人自己可以选择另外一位医生。"这一点在凯瑟医生看来同样也是法律规定的一部分:"病人现在知道他可以要求安乐死。安乐死的要求在荷兰受到法律保护。这给人们澄清了一些疑惑,因此也平和了心态。"
缺陷
医学伦理学教授范琉恩(Evert van Leeuwen)认为,荷兰安乐死法律体系中还存在缺陷。范琉恩教授是安乐死委员会(euthanasia commission)的成员。他认为体系的成败在于医生是否自愿汇报安乐死的施行。"医生先帮助某人结束生命,然后才发送案例记录给委员会,委员会随之判决这位医生是否是行使了死亡援助还是触犯了谋杀罪。整个过程其实相当怪异。"尽管范琉恩教授觉得大多数安乐死案例在荷兰还是被真实地汇报,他还不至于天真到会认为没有医生不据实通报。"汇报过程中还存在着漏洞。"那么这个缺陷会不会有所改善?范琉恩并不清楚将如何作出改变:"我们已经尝试找出最佳的可行性过程。你可以指望荷兰医生对他们的行为是负责的,问题是我们也得能够查到出了差错的案例。尽管仍存在缺陷,立有这样一部安乐死法律还是比没有法律限制要好。"
压力
随着荷兰安乐死法的颁布,许多人尤其是海外人士认为,在未来的日子里,老年重症患者会面临结束自己生命的压力。伯特·凯瑟医生认为这些担心并没必要。"对不起,要求安乐死的人并不是迫于压力,而是承受着巨大的病痛折磨。"他接着补充道,"资金上看也没有问题。在荷兰,作为病人你可以得到任何东西。所以你不可能因为无法支付手术费用而寻求安乐死。当然我并不是说这种情况在世界上从没有出现过,但至今在我们国家还没有!"
止痛
国外的医生比他们的荷兰同行更趋向依赖止痛手段,这又被称为"姑息治疗"(Palliative care),这也是荷兰医疗系统时常被批评的一项:如果使用更多止痛手段的话,安乐死要求应会减少。凯瑟医生认为这也是有点道理的,因为尤其是医院里的"姑息治疗"在他看来并不很理想,他接着解释说:"当你目睹某人在极大的病痛中死去,你肯定会对自己说:‘我以后坚决不要这样!’而如果当你亲身经历这样的病痛临近死亡时,你一定会寻求快速的了断。"
但反过来说,改进的姑息治疗是否会成为一种隐型的安乐死手段呢?范琉恩教授认为这种情况在一些国家是存在的。"我不会深入追究而否认荷兰没有这种非法状况。"作为伦理学者,范琉恩教授还是希望医生不会作出这样的选择,"这样做是不对的。缓和镇静(Palliative sedation)是一种普通的医学疗法,安乐死却不是,而只是当病人有明确要求时才进行的,两者应有严格区别。如果病人提出安乐死的要求,就应该被作为安乐死的要求来对待。此外,是很多医生自己在25年前就提出希望颁布一部安乐死法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