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初生婴儿的第一口奶?

第一口奶,请将选择权交还父母

(荷兰在线专稿)每年,中国新生婴儿超过2000万,其中七成左右的孩子是通过奶粉喂养长大的,巨大的需求让中国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发展迅速。为规范市场,确保孩子健康成长,中国在2011正式出台了《母乳代替品销售管理办法》,其中,明令禁止在医院向产妇推销、宣传奶粉产品。最近,央视曝光天津多家医院新生婴儿的“第一口奶”被奶企垄断。奶企以向医院人员贿赂的方式,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医院给初生婴儿喂自家品牌的奶粉,让孩子产生对某个奶粉的依赖,达到长期牟利的目的。据央视曝光的一份CMDA妇幼项目计划的支出名单显示,天津多家医院的医护人员过去一年每个月都会从奶企那里领取到3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金额回报,每个月总额都在30万元左右。

央视的这一新闻播出后,在中国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方面,对奶企和医院的做法表示震惊,这无疑是剥夺了婴儿和父母的选择权;另一方面,也有人质疑央视所说的奶粉上瘾是否真的这么严重。笔者认为,一方面医院必须交还选择权;另一方面,婴儿父母还需要有意识学会维护自己和孩子的权益,主动要求获得初乳选择的权利。这样,婴儿的“第一口奶”才能真正得到保护。

美国经验:奶粉选择权在父母手中
奶企和医院联手让初生婴儿喝自家品牌奶粉,以达到对该品牌奶粉形成依赖,其理论基础则来自于现代动物行为学创始人奥地利科学家洛伦兹在1973年获得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动物与人类行为模式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和动物都具有“铭记现象”,又称“认母现象”,在生命的开始阶段,都会无须强化而本能地形成一种行为模式,且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就极难改变。所以对于初生婴儿来说,映入他们眼帘和感知系统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如今我们生活中正着力推广的“母婴同室”、“早期教育”都源于这一理论。

在中国,要做到正确地建立婴儿初乳的铭记效应,就要在制度上避免医院滥用职权,不能越俎代庖地替婴儿父母做出奶粉选择,而是把这种选择权交还给父母们。

据了解,在美国,医院鼓励母乳喂养。不过,各大品牌的奶粉也会给医院提供赞助,供医生免费赠送一些奶粉给家庭,作为母乳不够的补充。但是同一个医院会有不同的品牌,不会形成一个品牌独占的局面。曾有两位同一时间在同一家医院生产的母亲告诉我,她们都领到了免费奶粉,但是是不同品牌。对于是否食用这些奶粉,妈妈们说医护人员并不会干涉,完全由家庭自己做主。而且在婴儿出生初期,医院是鼓励母亲和孩子在一起,也就是“母婴同室”,这也是“铭记效应”的应用。一般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如果婴儿一切体征正常,不需要特殊护理的话,医院都会要求“母婴同室”。当然,对于最重要的“第一口奶”,美国医院的护士会让婴儿吮吸约十五分钟的母乳,这个是必须的。因为不管母亲有多少奶,这个行为的本质不仅让婴儿铭记了母乳的味道,还能帮助孩子和母亲间建立联系。婴儿在这一行为中学习吮吸,而通过吮吸,母乳也会开启一个正常的循环系统,适应婴儿的吮吸需求。那么,如果母乳不够,父母则可以自愿选择是否添加液体奶,以及添加何种品牌的奶粉以辅助。

纵观整个过程,不仅规定了第一口奶的来源必须是母乳,而且,奶企赞助的表现形式是医生随机选取各种赞助品牌给家庭提供免费奶粉,并不会强迫喂食。最关键的是,是否食用奶粉、食用何种品牌的奶粉的选择权一直在父母手上。

然而,在完善体制要求医院必须交还选择权的同时,婴儿父母也需要有意识学会维护自己和孩子的这一特殊权利。

父母要主动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年轻父母想要获得前沿且多方面的孕产知识非常简单,信息共享早已不是什么难事,很多人在网上免费分享自己的孕产经验,许多专业人士也会在自己的微博网站公开答疑。所以,关于“第一口奶”最好是母乳这一常识,对于父母们并不难获得。

只是,专业人士虽在努力普及推广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但迫于利益驱使,部分医护人员就抛弃了原则,甚至完全隔断了母乳喂养,这些人的做法有违医护道德。可为人父母者作为成年人,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所有信任的基础,都是建立在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之上的。在医院里,作为父母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对权威体制质疑的勇气,还要有维护自己和孩子权益的意识,遇到有违常识和无法理解的做法要及时提出疑问,再根据解答去独立做判断和选择。

所以,婴儿的“第一口奶”,除了完善外部监督体制,规定将初乳权利交还给父母;更重要的,鼓励父母们学会独立思考判断,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

(特约评论,本文不代表荷兰在线观点。)

Echo Chen
Echo Chen

专栏作家,在多家报刊杂志开设专栏,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