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也在谈虎妈

如今这年头,什么都传得特别快,美国群众如果热议点什么,很可能过几天荷兰这边也开始纷纷讨论起来。这不,《虎妈战歌》荷兰文译本还没出来,这里报上网上的讨论就已经开始。虎妈一词甚至被作为新词条收入了荷兰最有名的《范达勒大辞典》电子版的“今日新词”一栏。

荷兰人看“虎妈”
虽然关于虎妈的讨论在荷兰没有在美国那么激烈,但荷兰人向来提倡要有自己的观点。小孩子从小就被鼓励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表达出来,大人就更别提了。我敢说,看过《战歌》的人其实还没几个,大家却对虎妈的观点有了自己现成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其实只是建立在报纸关于该书的介绍的基础上的。

《忠诚报》专门采访了荷兰的一位中国妈妈,并将其也称作“虎妈”,因为她很认同蔡美儿的育子方法,对孩子也是高标准严要求。这篇题为《反对软性教育的辩词》的文章指出,虽然很多西方人对蔡美儿的育儿方法持较为否定的态度,认为她太极端,但她讲的是不是有很在理的地方呢,荷兰的父母们在教育孩子上是不是手太软?我们打着爱和让孩子快乐的旗号,是不是反而做得不够?荷兰的父母是否应该在让孩子的才能得到发展上多下点工夫呢?

触动荷兰人神经
蔡美儿带着充满自嘲的口吻,讲述了自己十多年做严母的经验,同时提出了对西方教育的批评,这不管怎么说也触动了荷兰人的神经。网上有荷兰人提出,鼓励孩子是没错,但过分严格苛求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位网友觉得亚洲人通常属于过严一类的。他指出,应该让孩子量力而行,给孩子犯错并从错误中学习进步的机会,孩子不是自己地位的象征。

很多人认为,中国人等级观念很强,总是不惜一切往上爬,要出人头地,作人上人,传统上对体力劳动者很鄙视,对成功的理解很狭隘,往往把金钱和地位作为成功的衡量标准。一位网友指出,人的自我价值不应由所取得的成绩来决定,生活的快乐不是只有高阶层的人才能有的。

中间道路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人更愿意选择“中间道路”。讨论中,有人指出,许多荷兰人认为给予孩子关心,在给孩子规定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上把握好尺度,都是十分重要的。给孩子以指导至关重要,但过分的话只能适得其反。

荷兰中国人看“虎妈”
育儿教子的书在中国最畅销。在荷兰,讨论虎妈和育子方法最积极的可能还是中国人。荷兰中文网站上有关话题的讨论非常热烈,但70%的人对虎妈育儿法持否定态度。看来,这里的中国人并不认同虎妈的观点。许多人怕“被代表”,让西方人对中国人的教育方法产生误解。

中文网站从虎妈出发,谈论最终还是转到了中荷教育的比较上了。有人认为荷兰教育太放松,有误人子弟之嫌,也有人认为中国式教育才害人不浅。但是,许多人都指出,中外教育制度其实各有利弊,应中西结合, 给自己的孩子合适的教育,不用象虎妈那么虎,也不要让孩子随大流。

中西方互相误读
中国人虽然很多不完全认同虎妈的方法,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身上多多少少有虎妈的影子。西方人不了解的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环境逼迫出来的。中国人口多,资源有限,竞争激烈。中国的高考制度迫使父母常年付出牺牲和努力,就是为让孩子考上大学,以后能有个体面的工作,这其中的社会压力之大是西方人难以想象的。而对于移民国外的中国人来说,因为往往感觉处于弱势地位,危机意识较为强烈,为争取让子女有更好的生存机会,对孩子严加管教,本属正常心态。但西方人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移民的育儿方法作出评判。

西方人指责中国人不顾孩子快乐与否,而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中国人辩解道,我们不能为了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而对孩子放任自流而使其失去前途,对孩子严加管教反而是爱的表现。西方人的爱是眼前的,而中国人的爱是长远的。

中国人也有误读荷兰人的时候,以为荷兰人太过放松,把教育孩子的事情想得太容易,太顺其自然。殊不知,荷兰人也讲求让孩子学会自律,提倡坚持努力。很多人花费在孩子身上的心血也是不少的。他们对孩子的关心不一定集中体现在关心他们的学习上,更体现在给孩子提供接触各种兴趣爱好的机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上。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以荷兰为中心、欧洲为视角,与全球华语世代一起发现各种前沿及有趣的创新项目。我们想通过各种脑洞大开的故事,改变创新在大众文化中遇到的困窘与误解:创新其实是一个个小灵感的累积,离你我都不远,它是很好玩的事情,而且会越玩越high!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