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崇尚平等协商,这不正是当下流行的合伙人模式吗?

中国人在荷兰公司工作最难适应的一点恐怕就是荷兰同事之间直率的交流方式了。同事之间不分级别就事论事、直抒己见,员工给上司提意见甚至纠正上司的做法在荷兰的公司企业里斯通见惯。这种现象对那些习惯于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并且对荷兰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不了解的中国同事来说还蛮触目惊心的呢。

那么这种企业管理风格对员工和雇主之间建立可持续性的发展关系有多大影响呢?这样的企业管理风格作风又在多大程度上延伸到了荷兰社会呢?

没有领导架子的领导
荷兰企业管理作风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就是尊重并重视员工的参与。荷兰的企业管理人在开会时希望看到的是他的属下人人畅所欲言,自己则表现出领导应有的灵活性,乐于接受来自下属的有建设性的见解并且对决策做出必要的重新评估。这样的领导在荷兰更能赢得员工的尊重更有威望。而对于员工来说人人都有发言权,只要你认为你的意见和建议对企业组织的发展有帮助你就可以发言。主动参与意识也是员工年度总体评价中重要的一项。不仅如此,如果你不参与发言久而久之还会被上司和同事误解,认为你对公司的发展不感兴趣或者认为你缺乏才能。

中国的管理体制更倾向于明确指示和明确责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所以中国人初来咋到刚给荷兰上司做事时多半很难适应荷兰式的管理方式,在什么程度上可以给老板补充意见,提出新的见解甚至批评?总感到深浅难以定夺。

协商和协商的社会效应
荷兰人从来都崇尚凡事都好商好量,坐下来一起通过协商达成共识,也就是所谓的“圩田模式”(又称波德模式)。无论是企业管理中还是政治生活里都体现了这种荷兰特有的意识形态。荷兰人还以“喜欢开会”而闻名。尽管荷兰人也承认开会即耗时又功效慢,可是为了能让各方都有机会发表各自的意见他们也在所不惜,一定要坐下来好好谈。中国人则会觉得这种决策方式不够果断不够有力度。


伦勃朗绘画《呢绒公会的理事》就表现了荷兰协商共识的作风

荷兰政府部门在处理民生问题时也先要花很多时间去说服方方面面然后才能做出决定,这其中失败的例子还不少。

比如一些市政建筑项目就应为有的市民反对他们的居住小区翻新改造而不得不停工。当年位于阿姆斯特丹的荷兰国家博物馆改建时市政府曾计划把横穿博物馆楼下正中间的自行车道改到博物馆的外围,可是就是因为各方没有达成共识意见不一而不得不罢休。一条自行车道把这家赫赫有名的博物馆一分为二,人们骑着自行车飞快地在前来参观博物馆的游客中穿梭你市政府又能把它如何?!

领导不用摆谱
可是这并不代表荷兰没有等级区分,只是人们淡化了等级之间的不同罢了。学位职称一般不用,但是薪水的多少一定和你的学历深浅和职位高低成正比。在工作中谁是领导决策人大家都清楚,做领导用不着摆谱,但要能带动下属,以“横向管理”的方式发动下属让他们更主动参与,放手让他们发挥各自的作用。我们中国人对这样的管理方式就比较难适应,担心这样会不会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混乱现象。或者更有甚者相互扯皮,白费口沫而根本做不了决策。



平等对话忽略等级
荷兰人从小就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会了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人人都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荷兰企业的管理风格其实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人与人之间平等对话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企业、政府部门和个人都尽量忽略等级的区别,没有一方是强者,另一方是弱者,这样也保证了整个社会的平衡。尽管他们也清楚这种方式也存在弊端和让人有空可钻的漏洞。

题图照片来源:阿姆斯特丹共享工作空间The Thinking Hut

Lilian Kranenburg 黎涟
Lilian Kranenburg 黎涟

荷兰汉学家、ChinaMoves公司咨询顾问、中荷商务关系网Guanxi.nl主席,业余时间为China2025和ChinaNu写有关中国书籍的书评。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